讀晏殊《採桑子》,看愛的思念,雖日久朦朧,卻頻頻驚醒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這是一首晏殊的佳作,他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詩文,眾人歎服,贊為“神童”。14歲時與數千考生入殿參試,運筆如飛、洋洋灑灑美文即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

他為官清正廉潔,,執政勤奮為民,在詩詞成就上亦是璀璨奪目。這篇《採桑子》僅僅通過四十四個字,就吐露出連綿遞進的三層哀傷,傷時光、傷別離、傷想思。整首詞讀來曲折細膩,雖然短短四句,卻好似千言萬語。

讀晏殊《採桑子》,看愛的思念,雖日久朦朧,卻頻頻驚醒


傷時光

時光飛逝,歲月匆匆。人生少年情誼裡,那種羞澀緊張對未來的憧憬,無時無刻不在透露出細細的驚恐和惆悵,構成了整個青春歲月最鮮明的旋律。讓人惋惜的是,對於時光來說,一切都太容易流逝而去。生離別,老病逝,世間的恩怨情仇,匆匆已過幾十春秋。

人有了思想,才有了惱人的真情;真正無情的是時光,它只知道匆匆前行,且不斷催人老去。每一條皺紋的出現,每一絲青絲染雪,每一次傷心別離,都是歲月無情的腳步和抽打過的印記。


讀晏殊《採桑子》,看愛的思念,雖日久朦朧,卻頻頻驚醒


對於人生來說,從沒有最晚的開始,缺少的是馬上行動的決心。不論我們與機遇擦肩或者失去榮辱,到了最後人只能與自己相逢,一生的歸宿總是內心的安守。所以,我們又何懼歲月流逝,每一次奮起都是我們的起點,生命的價值就是明知終點,且只爭朝夕。

歲月如鏡,照出的是不同人的內心思緒,一生的過往也只有自己最清楚。所遇的人,所經的事,莫不是內心慾望的投射。平淡如水的人,在一片歲月裡享受靜好的人生,等到夕陽下暮色籠罩,能有所參悟獲得透徹,或許正是歲月給我們流逝青春後的補償。


讀晏殊《採桑子》,看愛的思念,雖日久朦朧,卻頻頻驚醒


傷離別

人生如四季,春生夏長,秋思冬藏。每一場淅瀝的陰雨,都加重了離別的惆悵,這連綿無盡的分離,週而復始,從相遇相知到揮灑離開,從摯友到陌路,就像永不停歇的四季輪迴。

我們一生就是經歷著一場場離別,從揮別父母,到揮別親朋或愛人,直到最後揮別這個世界。每一次揮別,都隱射著內心靈魂的傷痛。我們一生都在追逐時光,在牽掛別離,這一切真的值得嗎?如果一切的盡頭,都是一影水中月,我們還會奮不顧身地去愛、去努力爭取嗎?即使知道分離的結局,我們還會開始嗎?

生命的價值給予我們答案,肯定說:會的。


讀晏殊《採桑子》,看愛的思念,雖日久朦朧,卻頻頻驚醒


哪怕每一次相逢都是離別的開始,哪怕每一次遇見都會是離散,哪怕人生奮鬥過的輝煌都只是將要失去的幻影,活的有價值的人,都依然揮汗如雨,也會在相逢的別離時灑下真誠的淚滴,有了體驗那才是生命的印記。

路邊的長亭就是為離別而存在,相知的故人一起走過多少山水,最終迴歸到了長亭的原處。即便是想用醉酒來麻痺神經,也擋不住春光爛漫的侵襲,明明是傷悲的時刻,卻摻雜了春天生命的喜色。這難道不是在孕育,每一次分離的開始也都是下一次的重逢?淚滴在了春天的薄衫上,春天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讀晏殊《採桑子》,看愛的思念,雖日久朦朧,卻頻頻驚醒


傷思念

梧桐樹下西風吹過,一片片枯黃的葉子落下,一地的春夏綠色變成了葉子金黃的回憶。越是涼秋,越是思念。朦朧的月光裡,讓思念的頭緒更加迷離難尋,這中間的煎熬正是歲月的成長

回憶是思念的臨摹,若是因為分離太久、相隔太遠、音信難尋,已無法記起模樣,那就去做曾經一起做過的事,去看曾經駐留過的美景那一刻,未嘗不是一種團聚。這種思念並不是一種想你的過程,我正用這份思念,證明愛你無憾。


讀晏殊《採桑子》,看愛的思念,雖日久朦朧,卻頻頻驚醒


有些事情註定被命運掌管,空留下太多思念;哪怕是夢裡時分,也因牽腸掛肚,而極易驚醒過來。半夜時分,那高樓傳來的鳥鳴,一聲幽怨,一聲落寂。遠方的你,是否也在今夜無眠。人的一生,越是多情,越是難熬。每一件小事,都會激起心裡波瀾,就像今夜的鳥鳴。

晏殊用這首詞,寫下了人生最深的感嘆。一份苦於牽掛,傷於別離,卻流露出了參悟人生的意味。正如半夜裡的雁鳴,直擊睡夢中沒有清醒的人。那些以前的往事,雖然如月色般朦朧,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愈發顯得晴明。


讀晏殊《採桑子》,看愛的思念,雖日久朦朧,卻頻頻驚醒


人生暮年,我們的初心是否還依然存在,最初那個相遇的人是否還在?人老會健忘很多事情,唯獨情思未曾忘卻。這份情愫,即使光陰不解人心,也依然讓我們夢裡頻驚。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讀晏殊《採桑子》,看愛的思念,雖日久朦朧,卻頻頻驚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