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安化蠻” 是宋朝時期生活在廣西西北地區的非漢民族,其他附近地區的夷族早早地就歸順了宋王朝,臣服於大一統的政治統治之下,但是安化蠻卻屢屢進犯,但是出於經濟成本和具體成效的考慮,最終

宋朝還是決定以招撫為主安撫安化蠻。

歷經百年的發展,中原大陸的政治局面發生改變,在合理的治理政策下,安化蠻逐漸歸順宋朝,之後的歷史也不再有而“安化蠻”作亂的記錄,最終實現了廣西西北地區的穩定秩序,為後世非漢民族治理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安化蠻”是一個族群,並不是單一的民族,酋長一般為蒙姓人家的子孫,生活地區安化州地理位置重要,活動範圍廣

因為安化蠻居住在安化州,因此才得了這樣一個名號。而安化州之前又叫做撫水州,因此他們又叫做撫水蠻。

撫水州位於廣西西北地區,初設是在唐朝,雖然對於撫水一詞的由來有爭議,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撫水蠻是來自於唐朝的僚族,即現在的壯族。

安化蠻的酋長一般都是蒙姓人家的子孫,是水族的始祖,而安化蠻中還有其他姓氏人家如區、廖、潘、吳等。安化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西部邊陲的重要地區,宋朝安化州的範圍也很大,因此安化蠻的活動範圍十分寬泛。

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安化蠻其實一個單一族群,而是宋朝朝廷對於安化三洲夷族的一個統稱,其中包含很多民族。但是和周邊其他民族相比較,安化蠻更加強悍,他們曾經屢次舉兵起事反抗宋朝的統治。

在《宋史》記錄夷族歷史的內容中,安化蠻的篇幅遠遠多於其他民族。在《宋史》中有記錄他們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諸蠻族類不一,大抵依阻山谷,並林木為居,椎髻跣足,走險如履平地。……刻木為契,不能相君長,以財力雄強。每忿怒,則推刃同氣,加兵父子間。復仇怨,不顧死。出入腰弓矢,匿草中射人,得牛酒則釋然矣。”

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安化蠻的生產方式極為落後,在受到自然災害時,無法解決溫飽問題,只能鋌而走險,侵擾邊境來掠奪糧食和生活用品,加之宋朝官員貪汙對救災物資剋扣,造成動亂頻發

安化蠻對於侵擾邊境真的是鍥而不捨,有兩百年的時間裡,他們一直沒有放舉兵起事。相比如只是反抗過四次的南丹蠻,安化蠻則侵擾過十四次之多,可想而知之安化蠻的不安分。

但是安化蠻侵擾邊境主要都是發生在北宋時期,只有三次發生在南宋時期,同時在南宋的侵邊行動其中有兩次時間間隔了半個世紀之久,雖然還有其他外力因素,但是仍然可以判斷宋朝對於安化蠻的治理逐漸起效了。

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同樣雖然安化蠻相較於其他夷族,更為強悍、不安分,但是安化蠻如此高頻率的侵邊行動足以說明,宋朝對於安化蠻的治理是存在漏洞的。安化蠻頻頻侵犯邊境主要由於安化蠻生產力低下,在《宋史》中有記錄安化蠻的生活生產方式:

“亦種水田、採魚,其保聚山險者,雖有畬田,收谷粟甚少,但以藥箭射生,取鳥獸盡,即徙他處,無羊馬、桑柘。”

由此可見安化蠻的生產方式以農業種植為主,種植山田,糧食不夠時就打獵捕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不養殖牲畜,也不養蠶紡織。

這種生產生活方式是十分落後的,而且是缺缺彈性的,一旦出現稍微嚴重的自然災害,那麼整個生產活動就會大範圍停滯,而安化蠻人則不能維持基本的溫飽,飢餓就會使得他們鋌而走險,侵擾邊境來掠奪糧食和生活用品。

在史料中曾經記載了宋太祖詰問安化蠻為何侵擾邊境,安化蠻酋長則表示自己是“蠻陬小民”,之所以出來劫掠中原就是因為飢寒交迫,不得已而為之。

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安化蠻居住的地區土地貧瘠,耕種方式簡陋,也無法擁有積蓄,因此一旦天災人禍降臨,那麼他們只有通過劫掠內地來保證族群度過難熬的時間。

而宋朝並非不瞭解這一點,因此為了減少安化蠻和內地的摩擦,宋朝朝廷規定每月要給予安化蠻一定的生活物資,其中就包括鹽。

但是宋朝當地官員貪腐成風,而且常常懈怠行事,出現瀆職現象,因此當安化蠻遭遇天災人禍之時,向宋朝朝廷求助,卻一再被拒絕,不免惱羞成怒,破罐子破摔,一舉起事侵擾邊境,更何況還有官員貪汙安化蠻物資的情況。

比如在宋真宗在位期間,曾經發生了一起安化蠻侵犯邊界的事件。起因是當年安化州發生了饑荒,朝廷撥下了糧食,但是官府故意剋扣了糧食,安化蠻酋長只好向朝廷再次求助,但是朝廷拒絕了,因此發生了叛亂。

再比如上文說到按照規定安化蠻每月有固定的生料鹽,但是這一政策常常不能夠正常實施,但是鹽是重要的生活物資,因此安化蠻也常常發生動亂。

其實宋朝官員腐敗導致安化蠻屢屢叛亂的事實,並非無人知曉,比如當時擔任右司諫的蘇轍上書狀告張頡九條罪行,其中有一條就是對於安化州的治理不當,導致其蠻族屢屢進犯,並且在軍事作戰中指揮有誤,使得諸多將士丟失了生命,損失慘重。當時宋朝對於貪汙腐敗行為的懲罰不夠嚴厲,不能夠杜絕安化州的貪汙腐敗行為。

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因為宋朝理學盛行一時,理學是儒家學說的一派,同樣的重視仁義,因此雖然宋朝刑罰定的不輕,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很容易缺斤少兩,網開一面。甚至於皇帝也常常法外開恩,以表示自己是仁君,施行的是仁政,因此貪汙腐敗行為的打擊力度不夠大,情況得不到改善。

再者廣西畢竟地處偏遠,被派遣到當地的官員大多數素質不高,出類拔萃者即為少數,因此為官自身修養不夠,喜好金錢,常常貪汙剋扣安化蠻的物資。

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面對安化蠻的頻繁侵擾,宋朝政府採用“以夷治夷”的方式進行招撫,在自然災害時賞賜物資進行經濟拉攏,安化蠻逐漸歸順宋朝,實現了廣西西北地區的穩定秩序,為後世非漢民族治理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首先對於安化州,朝廷運用的是羈縻政策,即以夷治夷,用蠻族的首領來統領蠻族人民。這種政策是招撫中的一種,宋朝在治理安化蠻這一問題上主張的是避免使用武力。

有許多人認為宋朝之所以採用招撫,慎用武力,是因為宋朝重文輕武。雖然宋朝重文輕武是事實,但是筆者認為宋朝在安化蠻的問題上做出這種決定,是出於對發動軍事行動的謹慎態度。

在《續資治通鑑長編卷》曾經記載了宋神宗對於發動戰爭的謹慎態度:“正如匠人造屋,小計之,既興功,乃見材費寖多。用兵大事,極須謹重。曏者郭逵安南與昨來西師,兵夫死傷皆不下二十萬。有司失入一死罪,其責不輕;今無罪置數十萬人於死地,朝廷不得不任其咎。”

一旦發動戰爭,那麼花費的物資以及失去的生命都是難以估量的。

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再者宋朝一直在用招撫來拉攏安化蠻也是出於對於實際情況的掌握,因為畢竟武力鬥爭並不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長久之策,太多頻繁的武力鬥爭可能反而會激化矛盾,因為安化蠻一無所有,可能就會和宋朝軍隊硬拼,那麼最後就是兩敗俱傷。

在北宋初期,安化蠻第一次寇邊,朝廷下令對其招撫,並且授予其酋長官職。但是沒過幾年,安化蠻再次寇邊,這時朝廷下令用軍事行動阻止其入侵內地,只是將其驅逐出境,最後仍然下令讓安化州各長官對其進行安撫。

雖然宋朝主張安撫為主,但是有些情節嚴重的情況下,朝廷還是會運用軍事行動予以鎮壓。比如上文所說在宋真宗在位期間,安化蠻得不到救濟糧叛亂生事。

宋真宗認為安化蠻畢竟不是漢族,因此燒殺搶掠乃是常事,與其作戰並不能完全消滅他們,同時出征路途遙遠,因此不準備予以軍事打擊,但是有官員認為頑固不化,堅持要進行軍事打擊,最終宋真宗同意出兵。戰敗的安化蠻有一部分歸順了宋朝,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在持續作亂。

在招撫的一方面,宋朝還對安化蠻進行經濟拉攏,在宋神宗在位期間,曾經下詔命令當地官員管理好與安化蠻的買賣交易,不允許壓低其商品的價格。

朝廷出錢給地方政府,對安化蠻進行鹽、酒等物資賞賜。在元豐五年,安化州發生饑荒和凍災,安化蠻饑荒交迫,宋神宗就下令讓當地官員裝備好救濟工作,防止安化蠻以此寇邊。

宋朝為何要招撫“安化蠻”?招撫成功後對國家穩定又有何影響?

安化蠻是來自於廣西西北的蠻族,祖上是唐朝的僚人,即為現在的壯族,生性兇悍,常常侵犯宋朝邊界。但是安化蠻寇邊主要是因為其自身生產力低下,在天災人禍發生之際無法自保,因而屢屢在這種情況下劫掠內地。

宋朝政府也瞭解了這種情況,對其進行了物資補助,但是宋朝官員貪腐成性,而朝廷打擊貪腐的力度不夠,因此安化蠻還是常常起事。對於安化蠻的治理,宋朝主要是以安撫為主,因為軍事行動的損耗太大了,但是還是會有必要的軍事打擊。再者宋朝會賞賜物資給安化蠻,進行經濟拉攏,在安化州受災時會積極開展賑災活動。

參考歷史文獻:

《宋史》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

《宋會要輯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