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在历史上在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什么?

手机用户55990833796


说这个话题,我们要搞清,侵略是怎么造成的?对于历史上造成的侵略,主要是分为:

一:外敌侵入-比如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战争等,主要是我国经济和军事实力下降,不能赶上发展的潮流,以及统治者缺乏整体协调能力和控制力,不能从国家整体角度处理危机造成的。

二:民族矛盾:比如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蒙古等)矛盾突出,造成的大分裂时代,像西晋灭亡后的南北朝时期、比如北宋灭亡后的金、辽、蒙古入侵中原等等,以前都说,是外敌入侵,我更觉的像中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整体爆发,因为这些民族的形成,多少都可以追溯到远古三皇五帝,有可能还是他们的后裔,其实更像当初分家后的几兄弟,繁衍了很多年,出了五福,但总归都是远亲或者邻居,都整体的处在一个文化之中,所以各民族的之间的矛盾,我个人觉得是中华民族内部问题,也有其历史的原因,如造成南北朝大分裂时代,是西晋统治者争夺皇权,不公平对待、压榨各地方民族后的一个整体的民族反抗,经济发展下降,而造成的汉民族的差点灭种,如金、辽、蒙古入侵,其实可以追溯至唐代中晚期,各藩镇的互相争夺,造成中原内部的实力严重下降,加之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长期丢失,缺少防御地带,造成的中原沦丧。

那么,处在这些外敌统治时期的老百姓,其实也有不同的表现,对于他们我倒是觉得可以分开来对待,当然矛盾不同,现在的看法也会根据历史发展需要而变化,不过大致,认为不过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侵略的外敌,采取迎合或者配合效力的人

这类人也可能在抵抗失败后,经过新统治者诏安的长期培养和重用的人,成为原先祖国的对立面,如地方豪强出身的灭亡南宋的张弘范,如助力清朝入主中原的洪承畴,这些代表的人,我想说的是,这类人可能是因当时统治阶级腐败平庸残暴而投敌,或者几代人在沦丧区繁衍,本身对于民族感念就比中原人们淡薄,所以,这些人有的怀才不遇,有的无法报效祖国,可能本身就是大才,一身本领,可能处于各种因素做了当时的叛徒,但是归根到底是意识不强,按照现在的话说爱国教育不够造成的,根本上是统治者的原因,但在思想上放松了,这些人将自己所处的地方侵入者当成了祖国,也是思想上被洗脑了,我要是面对他们,我想说你们还是中国人,能要脸不?

2:对于侵入者无动于衷的人

这类人,对于谁来统治他们无所谓的态度,谁都一样,谁来了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都是顺民,他们怕生事,怕出头,怕死,怕饿着,只要侵略者不太过分,有饭吃,有收入,有老婆孩子,有住的地方就行,他们才不管什么国破家亡,什么民族大义,其实说起来这些人最可恨,大多数自私自利,只是在乎自己的那点利益,这类人只愿意当顺民,过自己的小日子,我想说的是,他们就不知道有大家才有小家的道理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都没了,谁会在乎你是谁,看看现在的叙利亚难民,国都快没了,谁会重视你,当个顺民,做个鸵鸟就真的好,人还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行啊

3: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利益或者委屈,不顾自己祖国的人,甘当汉奸

这类人比比皆是,如中国第一个汉奸-西汉初年投靠匈奴的中行说,只不过对于让他陪着公主和亲就当汉奸,也是没谁了,比如著名明末的吴三桂,说他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也好,说他不愿效忠清朝,被迫投降多尔衮也好,说实话,这些不过是托词,在明朝,他不过就是一个总兵,投降了呢,被清朝统治者封了异性王,显而易见,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后来造反,不是康熙要剥夺他的封地造成的?其实就是触及了本身的利益,造反了,也不见他有什么恢复明朝的举动,反据说自己想当皇上,这些人,其实就是民族的败类,历史上不乏其人,我觉得他们是一群被后来歪曲的统治思想影响了,造成了有家没国的心胸,说起来也是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思想造成的,不过,这些人不管怎么样,都是汉奸,遗臭万年的人,或多或少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了损失,就让他在唾骂声存在下去吧!真丢脸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虽然不是一个原因或者行为造成的,但是毕竟当亡国奴的日子不好过,与其在侵略者的统治下,不如自己改变命运,沉默有时候就是无能,就是软弱,就是被轻视,就是被欺负,还是那就话,有大家才有小家,自己掌握命运,生活才能幸福和安康,才能长治久安。本人的一些意见,只是代表自己的一些想法,大家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我很期待!


天津人爱吃锅巴菜


不要放弃,团结起来,抗争到底,以精神火种点亮希望之光,正义终将战胜侵略!

以抗日战争为例证,中华民族曾饱经苦难,近百年来积贫积弱,被帝国主义讥笑作“蝼蚁”,我们打败强敌历来凭的是“气多钢少”,更多依靠的是精神的力量。从“九一八”事变起,凶残的日寇带给我们无数的流血牺牲,留下数不清的创伤悲痛,但正是靠着一批批中华好儿女不畏强暴,拼死抗争,书写出一曲曲英雄壮歌,用伟大民族精神火种一点点点亮希望之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国家解放,老百姓生活终于再度回归幸福安康。

一、中国国旗在敌旌遍插的四行仓库升起,上海军民欢声雷动,飘扬的是弹痕累累的国旗,树起的是中华不亡的信心。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进入近代以后则逐渐落伍。百年间,几乎所有列强都侵略过中国,而中国几乎所有反抗都遭遇惨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曾哀叹中国人被驱赶、屠杀,“倒卧于地,任人宰杀,与豚犬无异”。南京大屠杀中,几个日本兵就能赶着整村的中国人去屠杀。“九一八”之后,蒋介石认为“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寇气焰愈发骄横,接连挑衅,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沦陷,整个上海滩到处插满了日军的膏药旗。

10月29日凌晨6时,上海市民发现一面中国国旗高高飘扬在四行仓库楼顶,整个租界的民众欢呼雀跃,苏州河畔挤满了狂呼、喝彩的人群,沸腾的气氛让傲慢的英国士兵也列队举枪向中国国旗致敬。这面国旗是女童子军杨慧敏趁着夜色从英租界爬过铁丝网,穿越战壕,冒着枪林弹雨送进四行仓库的。那一面小小国旗,高擎起民族生命火炬,树立起坚强的精神信仰,迸发出神奇的力量,支撑起国人共同的精神支柱。国旗飘扬在四行仓库上空,随之而起的是军心士气的大大提振,是抗战意志的强悍体现,是中华不亡的坚定信心,是我四万万中华儿女誓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抗联总指挥杨靖宇在三道崴子倒下,联军将士喋血复仇,逝去的是威震敌胆的英雄,留下的是血战到底的决心。

鸦片战争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反抗列强侵略,屡战屡败,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失败主义心理。抗战伊始,亡国论甚嚣尘上;抗战期间,伪军超过日军数量。这是一种集体性的精神沉沦,使得日本侵略者更加妄图通过文化和精神奴役彻底征服中国。历史告诉我们,精神沉沦的民族只能任人宰割。国难当头,汉奸们助纣为虐,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格,逾越了做人的底线,成为民族的败类。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将士浴血奋战,最终却死于一个个汉奸之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反问劝他投降的老乡:“如果我们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句话不仅仅是问那位老乡,也是对四万万中国人的拷问,在今天听来依然如黄钟大吕般振聋发聩。当中华民族的苦难到了极点,反抗的意志和决心也随之沸腾到极点。杨靖宇将军殉国后,抗联将士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不顾一切地向日军“讨伐队”发起攻击,将其全歼。将军的死,唤起的远不仅仅是抗联战士的复仇之心,更唤起了深刻的民族觉醒,东三省抗战的烽火不灭,抗联的精神旗帜不倒,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自发加入抵抗侵略者的行列。杨靖宇将军以忠勇和坚韧、忠诚与崇高塑造了至高无上的民族灵魂,强化了民众反抗侵略的坚定意志,并升华为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广大民众血战到底、血债血偿,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举奠定了中华儿女不可侮的思想基础。

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的灵柩运往重庆,民众祭奠不畏轰炸,倒下的是忠义壮烈的勇将,激发的是不怕死、敢去死的勇气。

张自忠上将力战殉国后,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突袭南瓜店,抢回将军遗体,运往战时首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十万军民自发恭送灵柩至江岸,期间日军三次飞临宜昌,但祭奠的群众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上将能亲自上阵杀敌,力战殉国,我又为何不可?将军的灵柩一路运送,留给万千民众这样的扪心自问。国难当头,异族入侵,再不挺身而出,亡国灭种就在眼前!诚然,战争是文化的毁灭器,也是文明的孵化器,流血和牺牲、仇恨与伤痛使得中国人空前的团结。无论官兵、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实业家,还是少数民族、海外侨胞,都以各种方式为救亡图存贡献力量。你也向前,我亦当先,倭寇能奈我何?抗战不分前后,救国不分你我,华夏神州里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前方和后方相互支援,形成“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全民族抗战,使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各族人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荣辱共同体,筑起国家和民族新的血肉长城,改变了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凝聚起强大的民族意志,重新夺回神州大地的主宰。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自我救赎的战争,使得中国人懂得了誓死不做亡国奴,懂得了烧杀面前不低头,重塑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远征军师长戴安澜马革裹尸回归故国,中途焚化边民迎灵,飞升的是虎贲将军的英魂,点燃的是重振华夏的雄心。

戴安澜将军率军远征印缅,出征前即立下军令: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冬瓜。”开战之前,带头立下遗嘱:如果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将军战死后,200师的官兵脱下军装裹住遗体,轮流抬向国内。后因天气炎热,遗体腐败,将士们不得不将师长的遗体就地火化。点火后,官兵们齐齐恸哭,在浓烈的火光中,一股蟒状火焰夹杂着许多火星向天空飞去,战士们高喊:“师长成龙上天了!”从云南到贵州,再到广西,戴安澜的灵柩每到一地,民众们都要自发加入迎送的行列,拜祭英魂。初次远征失败,名将殉国,但中国人争锋异域的雄心并未因此被击碎,反而为了继承将军的意志、为战死的兄弟们报仇而愈发坚定。1943年,卧薪尝胆的远征军反攻复仇,以摧枯拉朽之势收复缅北、滇西,打的日军三次“玉碎”,打出了国威,以战胜者的身份在印度、越南接受日军投降,接管政权,并炮击意欲强行接管越南的法国舰队,使其狼狈逃窜。远征军似尖刀,似重锤,揭开对日反攻的序幕;似惊雷,似檄文,将“东亚病夫”的帽子狠狠焚毁,中国人敢于战胜一切强敌的民族自信被彻底激活,中华民族一扫抵御外侮屡战屡败的阴霾,走出百年屈辱的历史低谷,重塑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精神之强重于枪炮之强,精神之胜重于战场之胜。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奔窜的烽火激发了民族觉醒,精神的火种点亮了希望之光,引领着中华儿女走出百年屈辱,穿越历史迷途,在三千年未历之变局中力挽狂澜,重铸中华荣光,成功开启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文史与生活


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少年时期,每每读到历史,总喜欢阅读乱世的历史。因为太平盛世时期的历史虽然有很多令人向往之处,但却十分枯燥乏味,没有乱世精彩。在太平盛世的历史中,虽然也有许多英雄人物值得我们为其折服。但是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太平盛世的英雄,没有乱世的英雄更可歌可泣。于是,我就想如果让我穿越回古代,我愿意穿越到一个乱世。

刘邦有什么能耐?项羽有什么能耐?他们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读过多少书。刘邦是靠自己人缘好,项羽完全是凭借一身蛮力。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像他们这类人很难出人头地。曹操有什么能耐?刘备有什么能耐?曹操不过是宦官养子的儿子。刘备只不过是一个织草鞋卖草马的乡间小贩。如果在太平年代,像关羽那样的故意杀人犯,还能成为今天的人们所敬仰的关二爷么?张飞也只不过是一个杀猪卖肉毫无修养的大土豪而已,放到现在或许有些地位,但是也不可能成就那么大的功业。所以少年的时候我总在想,如果能穿越,我希望穿越到一个乱世。



后来我才发现,乱世只是英雄的舞台,舞台之下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的悲哀。即使穿越到乱世,以我个人的能力,很难出人头地,因为英雄只是少数的!绝大多数生活在乱世的人们多多是默默无闻的平头百姓。而战乱是他们的生命毫无价值,每一场战争,每一场乱世中的战争,无论是出于正义口号的卫国战争,还是出于扩张的侵略战争,都会使得数以百万计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丧生!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项羽入关中几乎杀完了关中之民;对于关中的老百姓而言,项羽何尝不是侵略者?东汉末年,群雄争霸,诸侯混战,死亡的百姓又何止百万?八王之乱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中原,铁蹄之下又有谁能够躲过灾难,在乱世中苟延残喘?死在乱世中的人们啊,你们用自己的鲜血写就了不为人知的历史;我愿你们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