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整書閱讀:名著測評的新趨勢

名著閱讀考查歷來是語文中考命題的一個難點。考查若過於宏觀,如考查典型人物、經典情節的填空、選擇題等,學生可以臨時準備,很難考查出學生的真實閱讀情況;若考查得過細、過偏,也同樣很難達到考查目的。

2016年秋季,新版的“統編本”教材開始投入使用,這一套教材對閱讀的深度、廣度、速度要求都有所提高,更加重視“整本書閱讀”。

與此配合,中考中的名著閱讀命題也有了一些新變化。下面,本文將對名著閱讀題的命題依據與命題趨勢進行詳細分析。

一、命題依據:課程標準是最堅實靠山

教育部於11月29日發佈了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不得超標命題。那麼命題時就需要嚴格依照課程標準。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課標的這些要求無疑是中考名著閱讀題命題最大的靠山。

二、命題新趨勢:走向整本書閱讀

名著閱讀考查的目的,應該指向學生的閱讀,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的閱讀情況。要在學生閱讀積累、感悟的基礎上,考查學生對整部作品的理解、思考、欣賞和評價。

2019年中考是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後的第一次中考,在命題上都更加側重於“整本書閱讀”

“統編本”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指出:“初中語文統編教材中安排有名著導讀,其實就是整本書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明確提出了“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的要求。


聚焦中考|整書閱讀:名著測評的新趨勢

課程標準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建議

以浙江省為例,對名著閱讀的考查,更加強調整本書的“真實閱讀”,越來越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檢測他們的高階思維。

因此,在出題上儘量避免了停留在瞭解故事梗概、背誦主題思想這樣膚淺的層面,而是考查學生對作品的主題、形象、語言方面的個性化感受、體驗和思考。

在出題形式上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傳統的填空題和選擇題形式在浙江中考卷中出現的頻率並不高,填空題只出現在了紹興卷中,而選擇題只出現在了溫州卷中,而且所佔的分值比重都不大。

其他地市的題目設計都比較注重整本閱讀和深層閱讀,考查的主要方向是“讀了什麼”“讀到了什麼”“用什麼方法讀的”。

下面將結合幾道中考題進行簡要闡述。

【例1】2019年中考金華卷名著題:

文學世界,萬物有靈。下列作家筆下的哪種植物可以用來比喻簡·愛?請結合相關內容,簡析兩者的相似之處。

A.白楊樹(矛盾)

B.小桃樹(賈平凹)

C.木棉樹(舒婷《致橡樹》)

這一題用植物來比喻簡·愛,闡述兩者的相似性。題目設計非常有新意,具有較大的開放性,給學生選擇的餘地,讓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閱讀體驗闡述對人物不同側面的理解。

提供選擇的三種植物,為白楊樹、小桃樹、木棉樹,前兩者來自茅盾的《白楊禮讚》和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這兩篇都來自課本,將課本內容和名著結合得非常緊密,這也提供了一種命題方向的借鑑。

後者來自舒婷的《致橡樹》,是課外文本,也可檢驗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聚焦中考|整書閱讀:名著測評的新趨勢

【例2】2019年中考江西卷名著題:

班級擬開展“走進名著,與作者對話”綜合性學習活動,請從下面“專題探究”中選擇一個專題,以“一位忠實的讀者”的名義,給作者寫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數200左右。

【專題探究】

專題一:孫悟空的“不變”《西遊記》

專題二:跟法布爾學觀察《昆蟲記》

專題三:探討詩歌的意象《艾青詩選》

這一題考查了名著閱讀和書信撰寫,相比較於常見的名著推薦語、情節填空、名著人物分析等題型來說,更加具有綜合性。

給出的三個專題,給出了有限的選擇,學生可根據對名著的閱讀情況(主要人物、作者、部分內容)進行選擇。

不管選擇哪個專題,都需要考生對全書進行深入閱讀,並結合自己的感受、思考,這樣才能得出有理有據的探究結果。


聚焦中考|整書閱讀:名著測評的新趨勢

【例3】2019年中考廣東卷名著題:

聚焦中考|整書閱讀:名著測評的新趨勢

廣東省的歷年中考名著題都是以選段結合題目的形式進行出題,第一、二兩個小題與以往的試題類似,都比較常規,指向淺層閱讀。

試題的主要難點在於第三小題,出題的方式比較靈活,考查的是對《西遊記》的“精讀”和“深讀”

雖然給出了一個選段,但是題目的設置與選段內容關聯度不大,綜合性比較高,指向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情況的考查。


聚焦中考|整書閱讀:名著測評的新趨勢

從這幾個省市的名著閱讀命題形式來看,“整本書閱讀”的考查方向是大勢所趨。

在接下來的中考命題中,無論形式怎麼變化,都會逐漸指向整本書閱讀,考查的重心都會逐漸由對錶層信息的識記轉移為對作品的分析、評價和感悟能力的考查。

三、以測評帶動整書閱讀

當然,無論題型怎麼變化,其考查目的只有一個:引導學生走進名著,靜下心來細讀,學會整本書閱讀,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體驗。

溫儒敏教授就曾在《“整本書閱讀”功夫在課外》中指出:“中考語文試卷命題都在考慮如何檢測整本書閱讀,比如加強閱讀面與閱讀速度的考查,這可能‘撬動’整本書閱讀的教學。

但那種指定讀若干種書,考試就考有無讀過,其效果就值得懷疑。因為有些應試的辦法就是對著這種考試的,結果很多學生未見得讀過這些整本的書,只是讀些提要之類,也能對付考試,還是不會讀整本書,也沒有讀書的興趣和習慣的。”

見微知著,指向整書閱讀的命題設計必將會成為中考名著閱讀測評的主流形式。以上對名著閱讀測評新趨勢的相關闡述,也旨在引起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

來源:答題通優課版

文稿/陳珍珍

編輯/任雨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