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116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辛棄疾116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電影《辛棄疾1162》劇照

01.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


辛棄疾,生時戰亂仍頻。祖父辛贊希望他成為大將之才,又尊崇西漢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棄疾”。


經歷靖康之恥後,辛棄疾所在的山東早已淪為金人國土。幼年喪父,在爺爺辛讚的撫養下成長。辛贊雖因生活所迫做了金國官員,但是一心想雪靖康之恥。


少年辛棄疾在爺爺的培養下,習兵法韜略、堪舞槍弄棒。辛家祖先戰功赫赫,將門之後。辛贊一心想讓辛棄疾能繼先祖遺志,成就一番功業。


辛棄疾年少時,還得到爺爺送的一把劍,劍名“光復”。

《辛棄疾116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02.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一首《觀海潮》,寫盡了南宋都城臨安的繁華。不想,金主金廢帝完顏亮看到後,竟萌生了南征之心。為籌集戰備物資,金國對統治域內的漢民橫徵暴斂,一時民怨沸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辛棄疾116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1162年,宋-金地域圖

二十出頭的辛棄疾加入了耿京的起義軍,任掌書記。初出茅廬的辛棄疾,在幕後出謀劃策,頗得耿京賞識。然而,這才是辛棄疾實現理想的第一步,他要做一個馳騁沙場、收復失地的將帥,而不只是一個文職人員。寫詞只是副職,主業還是打仗。


辛棄疾的八拜之交義端和尚變節,偷走了耿京的帥印,飛馬疾逃,趕去金軍那邊請賞。耿京氣憤不已,此事因辛棄疾而起,辛在耿京面前立下軍令狀——取義端首級,拿回帥印,以儆效尤。


說罷,便獨自揚鞭而去。在去往金軍大營的路上,辛棄疾攔住了義端。辛棄疾目光如炬,義端嚇得兩股戰戰,只一味求饒。辛棄疾舉起劍,怒從心中起,直接砍下叛徒義端的頭顱。


經此事,耿京對他更加器重和賞識。在辛棄疾謀劃下,起義軍連連取勝。金軍南征遭到宋軍頑強抵抗,可完顏亮不甘失敗,硬著頭皮讓將士們繼續作戰。在接連慘敗中,後院起火,完顏雍篡位,很快消息傳到了前線。


疲乏不堪的金軍士兵策劃了一場兵變,殺了完顏亮,做鳥獸散,回來向新主子請賞。

《辛棄疾116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那新皇上位,還不得三十把火。完顏雍登基後停止了南征,還對起義軍說,停止叛亂,既往不咎。這一政策,很快安撫了各地起義軍。耿京問辛棄疾“咱們該何去何從?”辛棄疾建議南歸。於是,辛棄疾前往臨安(今杭州),拜見宋高宗趙構。


就在辛棄疾帶著宋高宗任命文書歸來途中,噩耗傳來,耿京被張安國暗殺。辛棄疾聽聞,如晴天霹靂,向著陰沉天空,發出了震徹蒼穹的怒嚎。


辛棄疾歸來後,招募了五十人敢死隊,束馬銜枚,闖入了金軍地盤。辛棄疾以五十人,衝進五萬人的金軍大營,生擒還在暢飲的張安國。隨後快馬疾馳,日夜兼程,將張安國押送至南宋政府,將其處斬。


以上便是,辛棄疾戎旅生涯中最為光輝的時刻。也是他在日後不得志時的經常回憶。

《辛棄疾116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03.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南歸後,辛棄疾平定過叛亂、組建過軍隊。怎奈,“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他遭到各種汙衊:所謂貪汙、所謂嗜殺成性......這些惡意中傷,讓辛棄疾很是困頓與悲憤。


他怎能不知道官場險惡呢?但是他為官期間,堅持為民請命,屢次上書宋孝宗,要求減輕賦稅、實行更多惠民政策;早日北伐,讓遺民迴歸家園。這一系列上書也就是著名的《美芹十論》。他不畏權貴,與貪圖富貴,只為安逸享樂的惡官、貪官作鬥爭。

《辛棄疾116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電影虛構的辛棄疾紅顏知己-霜花

0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開禧元年(1205年),辛棄疾66歲,時值權相韓侂冑執政,正在積極籌劃北伐,朝廷重新啟用辛棄疾,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再次來到京口北固亭,辛棄疾寫下了他此生的代表作(專指詞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他在詞中寫道: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從1162到1205,正好過去了43年。


此次北伐,也像辛棄疾在詞中的擔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一次北伐,前期能取得優勢,倉皇北顧,也是金人正處於,辛棄疾給朝廷北伐建議中寫道的“必亂必亡”之時。但由於前期戰事準備不足,缺乏良將,而又內奸頻出,致使南宋北伐竟演變成了金人南侵。


開禧三年(1207年),上天和辛棄疾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金人南侵,朝廷議和,但是金人提出的條件欺人太甚,除了稱臣、稱子,要錢之外,他們還要韓侂冑的項上人頭。這便激怒了韓侂冑,他決定重整旗鼓,出兵北伐。


那個遭受忌憚,被韓侂冑罷免的辛棄疾,又重新被啟用,這次官職是很和辛棄疾心意的,樞密院都承旨,指揮北伐軍事。


要是這個官職早一點到來就好了。此時辛棄疾已病入膏肓,時常陷入昏迷。昏迷中,他夢見了,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夢見了,醉裡挑燈看劍的忠憤氣填膺;夢見了耿京、夢見了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夢見了爺爺送給自己的寶劍“光復”.....


昏迷數日後,辛棄疾睜開了眼睛,目光依舊如炬,拖著疲軟的身體坐起,大喊:“殺賊、殺賊!”隨後歸於寂靜。


就這樣,朝廷任命書已下達,辛棄疾還沒上任,就病死家中。

《辛棄疾116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05.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縱觀辛棄疾的一生,少年跟隨祖父飽讀詩書、遊歷山川,立下收復之志;青年從戎,參加起義,萬軍之中生擒叛徒;中年的辛棄疾,作為“歸正人”的身份,遭受猜忌,不予重用,頻繁遷調,雖有很好的強國策略、北伐建議,但不被當朝者採用,在各地方任職,也頗有建樹,但畢竟和他的收復之志相去甚遠,進而閒居江西上饒;晚年雖被啟用,儘管他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英雄氣概,但天命難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們不僅要問,難道西湖歌舞不香嗎?難道臨安的上元佳節花燈不好看嗎?你,辛棄疾為什麼要追著“殺賊”二字不放。


也許靖康之恥,過去太久,人們的國仇家恨,早已拋擲腦後;也許世人和金主完顏亮一樣,也迷戀這自古繁華的錢塘,迷戀這曼妙的西湖歌舞,他們願意沉醉其中,把臨安當成長安,甘於偏安一隅,甘於俯首稱臣。


沉醉於夢幻的人,都氣憤那個打破他們美夢的“兇手”。君且看,《青玉案·元夕》為我們描述一個多麼美妙的上元燈會,火樹銀花,燈火輝煌,一片繁盛。這是世人眼中夢幻的錢塘,也是他們暫時的避難所,但也是辛棄疾心中明日的中華,那時的中華必將山河一統,迎來偉大復興。只有這樣的繁華才真實,才能給詩人真正的慰藉。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那個站在燈火疏落,人流稀少,角落裡的“美人",她在想些什麼呢。不屑於與偏安一隅的朝廷合汙,不願意與沉醉歌舞的世人同流。她到底在想些什麼呢?她想祖父的遺志,她想淪落在異族手裡的濟南,想她家鄉的親朋好友,想那殘破不全、四分五裂的祖國河山,更想那在鐵蹄踐踏下遺民的淚水。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