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賞析】——辛棄疾《沁園春》

【宋詞賞析】——辛棄疾《沁園春》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築偃未成》——辛棄疾

疊嶂西馳,萬馬迴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

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峰。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濛濛?

【白話釋文】

靈山群峰像屏障一樣層層疊疊,像駿馬的一樣,與眾山背道而馳奔向西方。同時,湍急的飛流濺起的水珠也好似逆流而上。小橋橫跨在這溪流之上,像架在上面的一輪彎月。本來年事已高應該被投閒置散,老天卻不讓我得閒,委以我統領這十萬顆松樹的重任。我的茅廬,被包圍在這些老幹虯枝的松林中,月光照影之下,猶如龍蛇,還伴隨著陣陣松濤之聲。

清晨的迷霧散去,幾座山峰爭先恐後的呈現出格外清爽的面貌。這秀麗的景色和氣質,好像古代衣冠磊落,儒雅大方的謝家氏族和雍容閒雅的司馬相如。我覺得這靈山之景,猶如司馬遷的文章一樣,雄深雅健,剛健有力。新建了偃湖堤路,這人工開鑿的偃湖什麼時候能有煙雲朦朧好景緻呢?

【宋詞賞析】——辛棄疾《沁園春》

【賞析】

他筆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樣,有思想,有個性,有靈氣,流連其間,言感身受。

上片寫靈山總體環境之美,頗有自嘲意味的說自己雖然仕途不得志,不被朝廷重用,但老天還是很看重我的,讓我統領這數十萬的松林士兵呢,言語間風趣盎然,悠閒自得的小老頭形象躍然紙上。

下片則是詞人抒寫自己處於大自然中的感受了。辛棄疾處於這佔盡風光的齊庵中,舉目四望,無邊的青山千姿百態。拂曉,在清新的空氣中迎接曙光,東方的幾座山峰,像天真活潑的孩子,一個接著一個從曉霧中探出頭來,爭相同我見面,向我問好。

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風度,不就像芝蘭玉樹般的東晉謝家子弟嗎?再看那座巍峨壯觀的大山,蒼松掩映,奇石崢嶸,它那高貴亮麗的儀態,不就像司馬相如赴臨邛時那車騎相隨、華貴雍容的氣派麼!用古人和其文章的風格來形容靈山的俊美景緻,這是不可多見的一種比喻手法,體現了作者高雅精深的審美觀。

古人詩詞,最後一句往往都是提領攜綱畫龍點睛之筆,辛棄疾的這首詞也不例外。人工刻意開鑿修建的亭臺樓閣;溝渠湖泊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湖光山色相比,景緻會更好嗎?辛棄疾沒有回答,只是用了一個疑問句來表達心中的急切和困惑,也讓讀者不禁深入思考:辛棄疾到底是留戀這歸隱山田的閒暇呢?還是如早年間一樣渴望為國赴湯蹈火呢?這首詞的字裡行間都有一種隱隱的矛盾感,此時此刻的辛棄疾,作為一個閒暇之人一邊讚美家門前的美麗景色,一邊又發著不得朝廷重用的牢騷,明著形容靈山俊美,暗著羨慕著古代聖賢所做的偉業。

也許真如人們所說,他做這首詞時,已經萌生了退隱之志吧?也許這時的辛棄疾,已經在“松林山峰”之外,開闢出了一個“煙水濛濛”的境界了吧······

【宋詞賞析】——辛棄疾《沁園春》

【宋詞賞析】——辛棄疾《沁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