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处世之道(五)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五)

41.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期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子张问孔子如何处事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诚实可信,做事忠实认真,这样处事即使是在蛮貊之邦也能行得通。说话不诚实可信,做事不忠实认真,即使是在本州本里能行得通吗?站立的时候仿佛这几个字就显现在眼前,坐车的时候仿佛这几个字就倚在车辕的横木上;时时提醒自己,然后就能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记到了他的腰间束带上。

42.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孔子说:“应该对一个人说的话而没有对他说,叫做失人;不应该对一个人说的话而对他说了,叫做失言。智者应该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4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近期就一定会有感到忧虑的事。”

4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孔子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会远离怨恨。”

45.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孔子说:“遇到事情不积极思考'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46.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孔子说:“整日群聚不散,说的话没什么道理,好耍小聪明,这种情况很难改变!”

4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最容易扰乱人的德性。小处不忍耐,会败坏大事情。”

4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孔子说:“众人厌恶的人和事,一定要仔细考察;众人喜欢的人和事,一定要仔细考察。”

4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孔子说:“犯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啊!”

5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孔子说:“所选择的道路不同,就不要互相谋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