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雨花石的形成与命名!

三峡雨花石的形成与命名!

“雨花石”是天然彩色玛瑙,玛瑙在古代就被归为宝石一族,因其天生丽质,色彩斑斓,玲珑剔透,纹理奇巧,形象生动,被称之为“石中皇后”。

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为主,其中红色成分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雨花石石质为玛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卵石,见于河床、河流阶地的沉积物之中,雨花石又分为细石和粗石两类,细石以玛瑙为主,石质细腻,颜色艳丽,磨圆度高,晶莹可爱;粗石质地较粗,以石英或变质岩为主,价值较低。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可呈现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联翩,思绪入石,非常漂亮。由于雨花石种类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以玛瑙砾石为例,它来源于原生玛瑙。一般认为,原生玛瑙是由岩浆的残余热液形成的。这种热液充填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玛瑙球,或成玛瑙脉。经过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玛瑙脱落而出,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磨成卵石。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在砾石层中的雨花玛瑙石。

三峡雨花石的形成与命名!

“雨花石的形成经历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阶段,这样才有了如今可供观赏的雨花石。”

雨花石以其纹奇、色艳的自然美著称于世。它的圈状花纹是二氧化硅胶液围绕火山岩空隙、空腔,由内壁开始,从外向内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发生带色离子和化合物的周期扩散。原生玛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红者为铁,蓝者为铜,紫者为锰,黄色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等;由于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雨花石极其艳丽秀美。

“雨花石”是南京石友对玛瑙质彩石的一种称谓,沿袭千年,据传说在一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有位云光法师在南京南郊讲经说法,感动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为石,故称雨花石。讲经处遂更名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正由此传说而来。

三峡雨花石的形成与命名!

前些年,三峡地区藏石家将当地的玛瑙、花石、玉石与南京雨花石比较,发现这些花玛瑙与南京雨花石完全一样,于是取名三峡雨花石。

三峡雨花石以个大、色艳、抽象而著称于世,三峡雨花石的定名,对三峡地区玛瑙质彩石的推广起到了巨大作用,首先统一过去五花八门的叫法,让这些彩色玛瑙归类于雨花石一族,成为奇石的一大品种;其次,方便了文字表述和宣传,借名杨名,使人一目了解,再次,推动了三峡雨花石市场的初步形成,为三峡雨花石立于中国雨花石之林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吸引了全国各地雨花石爱好者到三峡淘宝。

三峡雨花石的形成与命名!

“三峡雨花石”在宜昌三峡本地有诸多称号,枝江人称玛瑙,夷陵人称玛泥光,猇亭人称玉石,也有称五彩石、花石头......。

亮点一:浑然天成,鬼斧神工

宜昌玛瑙石所含矿精成份达10种以上,因矿物成份的浓淡多寡不同,而出现缤纷的颜色变化。呈混合色或单色,而混合色一般都是各种颜色相互交叉,石上组成的花卉、景象等图案,内在极其丰厚。

三峡雨花石的形成与命名!

亮点二:自然之美人天交流

雨花石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一块绝妙的奇石,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藏石和赏石是一种领悟,是一种回忆,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理解,是文明、和谐社会人们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需求。赏石是一种与大自然交流、对话的心理活动。当我们读懂“天书”的信,自己收到了大自然发出的信息,奇石就成为我们最真诚的朋友。

亮点三:宜昌雨花,历史悠久

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对自然美的认识觉醒最早。赏石文化起于中国,源远流长。黄帝以墨石制圭(古帝礼仪玉器)传禹;周武王灭商得佩玉亿余件;孔子常佩玉避祸;战国时期为争一块和氏璧酿成战乱;而和氏璧,就是产于宜昌一带的珍贵玉类的雨花石。宋·杜绾《云林石谱》玛瑙石:“峡州宜都县产玛瑙石,外多沙泥积渍,凡击去粗表,纹理回旋如刷丝,间有人物鸟兽云气之状。土人往往求售,博易于市……”说的就是宋朝的宜昌,雨花石就已经商品化了。

三峡雨花石的形成与命名!

雨花石生成艰难,收藏亦非易事。它不仅是财力、眼力、毅力和缘分的结合,收藏过程本身,也是对藏石人综合的考验。

人有多深,石有多深;石品反映人品,人品决定石品。只有人石合一,才是藏石者最高的境界!就收藏的艰辛而言,恐怕也只有藏石人自己方能体味了。

雨花石得一常品易,得一珍品难,得一精品、绝品,更是难上加难!“一吨黄砂四两石,百吨石中无一珍”,由此可见一斑。

在此作者还是建议各位石友、爱好者们理性玩石,多多学习交流,精益求精!

——中华快评

2020年4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