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廣州市東北部的增城區山清水秀,是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市民自駕遊最佳目的地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旅遊行業造成明顯影響,增城區在保障文旅行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同時,推出9條“精品康養洗肺旅遊線路” 為後續引流、獲客、刺激消費打下基礎,提振文旅市場。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白水寨適合一家人遊山玩水。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時代文旅組織一批大V打卡增城1978電影小鎮的白教堂。

根據《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旅遊體育業平穩健康發展擴大市場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各景區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在著名的白水寨景區,記者見到,進入景區入口和驗票口兩道閘口均要出示健康碼和進行提問檢測。另外,白水寨景區的門票銷售需要通過攜程、美團等線上平臺購買,現場不設銷售,減少人流聚集。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陳大咖要把白水寨的新鮮空氣打包帶走。

“自3月18日開園以來,我們還是嚴格限制人流,平日1000人/天,週末2000人/天。未來的五一節假期,也將是每天限流遊客2000人。希望遊客關注網絡購票渠道的餘票信息。”白水寨景區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電視主持人徐靚一家在白水寨。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電視主持人郭蕾在白水寨。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電視主持人郭蕾在白水寨,小橋流水適合徒步。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主持人何思諭在白水寨。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主持人何思諭在白水寨。

被稱為“廣州的綠肺”的增城區,其森林覆蓋率53.3%,擁有太子坑、大封門、蕉石嶺等13個森林公園,空氣質量非常棒。4月24日,白水寨景區裡面一對深圳自駕遊的情侶就是衝著呼吸新鮮空氣來的。林小姐說:“確實很多年輕人都憋了兩個多月了,開始出來走走呼吸新鮮空氣,省外的景點不適合,長時間坐密閉的交通工具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我們自駕遊,深圳來增城也就兩個小時左右,很方便。自己開車防疫、衛生條件也可控。我們現在增城市區打卡了1978電影小鎮,下午就過來徒步白水寨,再住上一晚。”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1978電影小鎮。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1978電影小鎮的一處咖啡廳。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1978電影小鎮裡增城人賣荔枝的雕像。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1978電影小鎮裡一幅恢復高考場景的壁畫。

省內遊恢復,增城設計9條文旅線路,白水寨每天限流2000人

音樂人王厚民在森林海溫泉度假酒店和遊客一起彈唱。

增城區設計的9條線路把溫泉、文創、美食、清晰空氣等關鍵點一一打通。9條線路分別為:

路線一:“清心洗肺”綠色遊

線路:大豐門景區——白水仙瀑景區——石馬龍溼地公園——白水寨鄉村生態公園——香江健康山谷

美食推薦:古法白水寨燒雞、欖角蒸水庫魚頭、竹筒蒸肉丸、河蝦仔蒸坑螺、鹽水遲菜心、清蒸粉葛片

線路二:世外桃源小鎮遊

路線:上九陂村——鄧村——蒙花布美麗鄉村——畲族民俗風情村

美食推薦:派潭山水豆腐、派潭粉葛、派潭白茶、正果臘味、正果黃塘頭菜、正果雲吞、瀨粉

線路三:仙氣繚繞心靈遊

路線:何仙姑景區(家廟、仙姑井、廟頂仙桃、千年仙藤、仙姑寶塔、鐘樓)——小樓人家景區(泛舟採蓮八仙湖、始祖仙山荔枝園、報德祠)

美食推薦:小樓冬瓜宴、增城菜心宴

線路四:修身養性溫泉遊

路線:白水仙瀑景區——大豐門景區——康養溫泉遊(增城金葉子溫泉、三英溫泉、香江健康山谷、高灘溫泉等)

美食推薦:派潭燒雞、白水寨番薯

線路五:天然氧吧生態遊

蒙花布鄉村——蕉石嶺森林公園——荔湖——增江畫廊——鳳台攬勝——石灘龍船景

美食推薦:荔城荔枝宴、石灘蜆湯、石灘全牛宴

線路六:嶺南風情休閒遊

路線:二龍山景區——中新崔太師祠——坑貝村古建築群——崔與之紀念館

美食推薦:朱村雞飯、中新客家焗鵝

線路七:綠道騎行逍遙遊

路線:荔城街路段(南段)——派潭鎮段(北段)——增江街段(東段)

美食推薦:荔城荔枝宴、派潭燒雞、荔城荔枝宴

線路八:魅力增城文化遊

路線:畲族民俗文化村——1978電影小鎮——增江畫廊——荔湖

美食推薦:畲族枇杷酒、荔枝、山坑螺

線路九:鄉村韻味遊

路線:白水仙瀑景區——派潭鎮上九陂村——派潭鎮鄧村———小樓人家景區

美食推薦:小樓冬瓜宴、增城菜心宴

文字:南都記者任磊斌

攝影:南都記者 譚偉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