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行業做了20年,各種厭煩,大家有這種感覺嗎?

小黃在農村


如果你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那麼任何工作,都不是好工作,有了這樣的想法,會影響到你的負面情緒……都會有一個錯覺,就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別人的工作都是好的,你周圍的人沒有在你的位置,每個人的苦樂只有自己知,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而如果你是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在這個行業即便幹了20年了,只要你繼續堅持,你就會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贏家,雖然有時心煩枯燥,但有時也會有小驚喜。很多時候,你堅持的時間的長度決定著你成就的高度,專注一個專一的目標,持之一恆走下去,你會發現前面又是一場不一樣的人生歷練!如果你還是那樣的熱愛它,把它當成一生的事業去拼搏奮鬥!



周曉娟


在一個行業做了20年,各種厭煩,先給你個抱抱…

那既然在這裡提出來,說明是想要改變這樣的情況,但是有幾個必要的條件,在你的提問中沒有看到,所以我們要一條一條來進行梳理。

首先,做了20年,如此長的一個時間段,你感到厭煩的情緒產生有多久了呢?是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還是越做越煩了?如果是一開始就不喜歡,那麼讓你堅持了這麼久的價值是什麼呢,如果是越來越煩的話,請回憶一下,讓你開始感覺厭煩的情緒,最早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因為發生了什麼而出現的呢?

如果是第一種,那麼,堅持了這麼多年,背後的價值,能夠讓我們願意堅持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最近它突然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這樣厭煩的情緒發生呢?假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個價值回饋提升了,你還會這樣厭煩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是否有可能找到這個價值回饋的途徑從而改變現狀?

如果是第二種,那請回憶一下,這個情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當時發生了什麼嗎,這件事有陪伴著工作的持續而一直存在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是否有辦法改變這件事情,或者回避這件事,從而改變這個現狀呢?

如果上述這些都不存在,我們厭煩的只是工作內容本身,那在如此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我們積累了什麼樣的技能,資源,和原始資本,或許探尋一下能力範圍內的職業轉向,也可以改變這個現狀呢?

總之,情緒是來源於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而這個看法是來源於是圍繞著這個事情發生的外圍綜合因素導致的,所以我們要先找到它從哪裡來,再尋找如何去改變,生活是自己的,開心不開心,都要持續下去,換個思路,換個方式,讓自己輕鬆一點~

感謝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一些幫助,也或許,可以找我做一次職業諮詢…我們一起看看,還有哪些可能性。


職涯補給站


職業倦怠,這個很正常!

職業倦怠,源於20世紀70年代美國服務業,主要表現在身心疲憊;憤世嫉俗,不想工作;工作效率低,無成就感;1974年,美國精神分析學弗洛登伯格首次將其用在心理健康領域。出現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1、工作環境:

人的工作環境主要由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組成,隨著工齡的增加,對物理環境變得越來越熟悉,最終使其不在具有吸引力和挑戰性,從而使工作的物理變得枯燥;而在社會環境方面,晉升機制的僵化、參與決策的機會較少、人際溝通的不暢通、福利待遇進入緩慢增長等等因素,都會讓人對社會環境也逐漸失去興趣。最終,導致了人們產生了職業倦怠產生,工作熱情的下降。

2、個人因素:

由於缺乏職業發展規劃,家庭因素的影響等因素,導致當個人遭遇職業倦怠時,無力順利完成職業切換,或者不甘於接受因為職業切換造成的損失,從而導致個人依然在充滿職業倦怠的工作環境中繼續維持,反過來增強了個人的職業倦怠感。


職業在每個人有限的時間裡,佔據了將近三分之一,如果產生了職業倦怠,則勢必影響職業的價值感體驗,甚至影響個人的生活狀態,那麼,為了避免職業倦怠或者應對職業倦怠,應該怎麼辦呢?

1、早做職業規劃,身體力行之,這個是上上之策。

很多人今天所從事的職業,並不是職業規劃出來的,而是當初被安排或者被動選擇的,但這個當初的職業選擇,卻也容易出現一個尷尬的情況:如果經歷3-5年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個職業,但轉換職業又不得不砍掉職業“沉沒成本”,以及面對新職業的“機會成本”,有時還要面對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職業轉換的決定,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最終導致職業倦怠的提前和加劇。

有次參加上海某大學校園招聘,在參觀學校過程中,發現了某教授的職業測試專利,瞭解了其功能和作用之後,請教該教授:如果經過職業測評,發現自己選錯了職業,該怎麼辦?該教授說:這不是我做職業測評的應用範圍,職業測評主要用在職業規劃的早期。

所以,對於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而言,學習職業規劃,做些職業測評,認真規劃職業,並身體力行之,將其作為職業選擇的“行動綱領”,這個是由很大的好處的,就算是未來的職業選擇出現一定的偏差,但能夠保證不會出現方向性的錯誤,這自然是善莫大焉的人生大事。

2、早設職業過渡期,加快學習為職業轉換做準備。

比較遺憾的是,有些人會更早的進入職業倦怠期,基本上是因為當初的職業選擇是被動地,不是自己喜歡的“菜”,但是畢竟做了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建議是以所從事的職業為圓心,向周邊搜索自己喜歡的職業,並早設職業過渡期,利用這短時間,加快學習轉換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多參加相關的實踐活動、積累相應的人脈關係,為自己的職業轉換做好充分的準備。

小趙是做外教招聘的,做了3年多之後,發現不喜歡HR的工作狀態,小趙以自己的職業為原因,開始搜索這個範圍內喜歡的崗位,結果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當老師的,但是做老師需要有教師資格證,於是小趙查閱教師資格證考試所需的時間,設定了1年的職業過渡期,一年之後小趙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併成功到另外一件培訓機構做起了英語老師。

所以,最可怕的不是你選錯了職業,而是你選錯了,或者選擇了並非真正喜歡的職業,但卻始終沒有采取改變的行動,而是整天泡在當下,還美其名曰的“活在當下”,動起來,才有更多改變的機會!

3、轉變看待職業問題角度,發現新的價值點。

任何一個職業,不管是你真正喜歡的,還是你根本不喜歡的,一旦採取一個角度看待職業上的問題,總歸會隨著越來越熟悉,而對職業上的問題產生倦怠,這時候,換個角度看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正所謂“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A做人力資源具有10年的經驗,於2015年3月成功應聘到某知名外貿公司,擔任該公司人力資源總監一職,以A的經歷,做這份工作應該是得心應手,但是,還沒過三個月呢,A卻發現總經理不再像面試時那樣,對其抱著深深期望,而是採取要求他“事事報告、事事請示”,剛開始A倍感鬱悶:這不是明顯不信任嗎?但A是個好奇心很強的人,他想搞明白什麼原因,於是他決定先選擇投降,按照總經理的要求去做事情,就這麼堅持了11個月,有一天總經理跟他說:你現在的思維能力有很大進步了,你可以根據你的想法,按照我要求的做方案思路,去做一些方案了。這個時候,A才發現原來是總經理在認真栽培他,而採取的方式,正是他職業發展所缺少的問題解決能力,而非專業能力。

所以,轉換看待職業問題的角度,不僅能夠降低職業倦怠,而且能夠讓自己有可能因此發現“新大陸”,“放下”有時候很難,但是,“放不下”有時候會更難,換個視角,這世界也許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壞!

從某一定程度上而言,職業倦怠也是職業狀態“亞健康”的體現,但是這種“亞健康”狀態的治療,唯獨靠自己的學習能力、發展意識,以及實際行動,才能真正的根治,所以,努力去改變、努力去做的人,才是“職業倦怠”最大的免疫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