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丟失?

三鄉傳奇


傳統文化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對人的心靈撫慰(讓人心平氣和)和精神寄託(以防精神出竅)。


玄覽中庸


我個人認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沒有丟失。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直都在發展中傳承。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文化也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進步和發展。

我們現在的人,傳承自己傳統的文化,不可能一個文字都不改,一個音節都不錯的把古人的學說照搬下來,不可能用今天的思維克隆原始人的視角。

幾千年的文化,只能在發展中傳承,沿著古人為我們開拓的視野,遵循著古人為我們展開的思維模式,在今天這個嶄新的世界舞臺上,用我們現代人的視角,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按照傳統文化《易經》的原理,我們居住的星球,是按照循環往復的軌道運行,自然萬物也是按照週而復始的軌道在變化,人類居於其中,自然無法置身 於環境之外,盛極而衰,衰至極致而轉昌盛。

現代的人追逐利益已經接近了廢寢忘食瘋狂的邊界,這個時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展示魅力的時機,我們的文化能使世界平靜下來,能讓人類不這麼唯利是圖。當全人類都無法容忍喧囂的時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統治人類的時候。



神經在發燒


這是一個深刻的話題,我們以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中的情節來討論一下。

翻修祠堂,鐫刻《鄉約》,創辦村學堂:

在白嘉軒和鹿子霖的領導下,白姓和鹿姓人家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家族男性勞力一起參與,修復了白鹿原的祠堂。祠堂由五間正廳,東、西各三間夏屋構成。五間正廳裡面供奉著白姓和鹿姓的列祖列宗,凡是在祠堂裡敬香火的本村同姓人家,每個死掉的男人、女人都會被寫在神位上。西邊夏屋作為村學堂使用,東邊夏屋作為先生寢室和族人議事的地方。

白鹿書院的朱先生為白鹿原擬定了約束鄉鄰的《鄉約》,從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等規勸鄉親,白嘉軒把它鐫刻在青石板上,鑲在祠堂正門的兩邊。趁晚上勞作之餘,村民背誦《鄉約》,有違反者處以罰跪、罰款、罰糧以及鞭臭板打。至此,白鹿原偷雞摸狗、賭博、罵人打架等事情沒有再發生。

白鹿原的祠堂給現代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村落單元是中國五千多年農耕文化的特徵,同姓宗族人居住在一起,祠堂就是這個村落文化教育、信息傳播、鄉村禮教的中心。祠堂文化是中國農村傳統文化的象徵,那裡供奉著列祖列宗顯考顯妣的神位,也是村裡協商議事、在節慶日舉辦盛大典禮、追思先人等發展傳統文化的載體。“無論你走到哪裡,將來總是要回歸家鄉。”這是中國人樸素的葉落歸根思想。

祠堂是中國農民人生出發點,也是人生的歸宿點。

黑娃帶領農協會,毀壞祠堂,砸碎石刻《鄉約》:

國共合作時期,共產黨領導農民協會,發展壯大地方農民組織,號召農民反抗剝削、奪取政權,黑娃領導白鹿原農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運動。

大年初一,黑娃帶領農協會成員,砸開祠堂大門。他與田小娥成親後,被族長拒絕拜祖的屈辱又一次猛烈的撞擊著他。毫不遲疑,黑娃砸碎了石刻《鄉約》和“仁義白鹿村”的石牌。

直到今天,人們非常贊同國共合作時期農民運動的偉大歷史作用,它喚醒革命者要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真正徹底認識農村、瞭解農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每次革命運動浪潮中,不論中外,還是在哪個時期,人們還沒有全面認識傳統文化作用的時候,在缺乏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一股腦的將傳統優秀的文化和“鴉片、煙槍....”一起,被當做“敵對的、反動的”東西摧毀。

大浪淘沙,浪潮帶走的不僅有腐朽,還有無辜。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考驗,沒有運動浪潮中沉沉浮浮,不經歷歲月的雕琢,不會真正走進人們的內心!

白嘉軒帶領族人,修復祠堂:

國共合作失敗後,國民黨重新在白鹿原建立地方組織。白嘉軒帶領族人,清除農協遺留的標語,洗掉褻瀆祖宗的骯髒腳印,重新繪製宗族神譜,按照原來的樣式,修復祠堂。

當族人重新回到修復的祠堂,斷裂的“仁義白鹿村”石碑被新做的碑堂鑲嵌著;宗族神譜中,留下無法想起的某某祖先的空白,牆上鑲著被砸碎的《鄉約》碎片......

人們彷彿明白了,仁義不是刻在石碑上,而是見諸於行動;《鄉約》不是背誦在口中,而是付諸於實踐。傳統文化的種子不會因為附著外物的毀壞而消失,它會在人們的心中開花結果!

黑娃祭祖,迴歸白鹿原:

黑娃從農協會員的暴動、到共產黨的部隊被打散,後來走投無路被迫與土匪為伍;土匪內訌,帶領隊伍歸順縣保安隊.....黑娃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內心正發生著劇烈的變化,自卑、後悔,為以前的“黑娃”慚愧。

他正式拜白鹿書院的朱先生為師,從頭學起。“中國古代先聖先賢們鏤骨銘心的哲理,一層一層自外至裡陶冶著這個桀驁不馴的土匪坯子。”黑娃從裡到外經歷著脫胎換骨的改變。

回鄉祭祖,完成了黑娃人生的輪迴。熟悉的鄉村,使他心情激盪;因他致殘,坦坦蕩蕩的白嘉軒,使他包含悔恨的熱淚;祠堂牆上鑲嵌破碎的《鄉約》,讓他愧疚的難以抬頭......一些記憶和物品,鑄就了黑娃永遠的羞恥。

“凡是生在白鹿村炕腳下的任何人,只要是人,遲早都要跪倒在祠堂裡頭的。”—白嘉軒

結語:

親愛的朋友,《白鹿原》中祠堂的翻修、被砸、修復,還有黑娃從白鹿原出來,再回到白鹿原的故事,是不是會啟發你,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會丟失、減少、湮滅,新時代會擦去上面的灰塵,賦予了更新的內涵,你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