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在治世繁榮還是亂世繁榮?治世和亂世,哪個思想家多?

蒹葭堂主人


這個問題,回答不能絕對!縱觀中國歷史脈絡,不管亂世和盛世年代,在思想文化發展都有可觀之處!就是最混亂最不堪時分裂朝代,也有新銳思想冒頭。在大一統王朝裡,也會孕育出絢爛的文化之花。在中華文明演進中,思想文化藝術人文齊頭並進,博大精深,交相輝映,在東方神州大地,五千年古國再顯光輝!


亂世中光華

夏商之後,周朝開啟,名義上統一周天子時代,實際上諸侯國並立,真正呈現是分崩離析狀態,在諸侯割據中,進入春秋戰國爭霸和兼併無休止中,在歷史烽煙裡,思想文化多元開始進入第一個巔峰時期,諸子百家以卓識高慧登臨中國文化高壇,以孔孟荀子為首的儒家,老子莊周的道家,墨家、列子、韓非子之流法家、惠施、名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孫子兵家。。。。群星璀璨,光彩奪目。


就是魏晉南北朝那個混帳年代,戰火紛飛,玄學大盛,“竹林七賢”之流,或詩或文、或酒或琴或酒,或笑或鬧,他們活的真率曠達,死的慷慨激昂,阮籍、嵇康最為代表;東晉陶淵明開創田園詩派,鮑照、庾信詩文別具一格,北朝敘事詩《木蘭詩》更是流傳至今!就連短暫的元朝,在高壓政治打壓的環境之下,元曲文化異常發達,湯顯祖、馬致遠、白樸等元曲四大家笑傲文史!



盛世裡榮光

秦漢時期,詩賦雖為為文體主流,賈誼、司馬相如、張衡其中佼佼者。但在漢朝,最具光芒的是

史學泰斗司馬遷橫空出世震爍古今,《史記》榮耀千古;後者的班固、班超等繼續接力,史學論著成果最大;哲學家王充《無神論》也是振聾發聵。。。


唐朝詩歌是另一個座文壇高峰,在盛世的大唐,多元的國度,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商隱、杜牧等名人輩出,佳作迭起,吟詠至今!到了文治的大宋,文化和思想更是進入歷史新紀元,宋詞稱為文史一極,豪放派和婉約派同唱共合,蘇軾、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辛棄疾、晏殊、柳三變、姜夔、李清照、范仲淹等光芒四射,陸游的詩歌更是絕唱!苟且偷安的大宋,理學迎來鼎盛,北宋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張載五子;南宋的“心學”,朱熹和陸九淵大發其風。


明清賢哲更為驚人表現,文學界前後七子的復古、小說演義的崛起,《四大名著》呼之欲出;王陽明、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哲家大師論著和踐學,將為中國後來社會轉型和變革做好前期思想的準備!


老胡看視界


亂世出英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橫空出世,戰略家思想家層出不窮,切不一一細說。三國時期戰亂頻發,群雄割據,獨霸一方。東吳孫權,西蜀劉備,三曹父子獨霸中原文人墨客聚首憂國憂民,能出來扶政的屈指可數。文人也好,政客也罷。都希望自己的國家繁榮,國富民安才是他們的意向!


用戶4342043434


歷史如明鏡,照見世間百態與每個人心底角落!


縱觀 中國五千年,思想文化最繁榮的歷史時期有兩個,一是春秋戰國,二是隋唐兩宋。前者主要是分裂,從前770年到公元221年,誕生了眾多的學術思想,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百家爭鳴

主要是因為當時社會處於大變革大動盪時期,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招賢納士。經濟上,鐵器牛耕推廣,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在科技上,天文學,醫學等科技取得較大進步。在文化上,私學興起,形成許多學者和思想流派。這是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諸子百家的學說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對後世影響深遠。

在這個時期,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歷史由分裂走向統一,針對社會的急劇變化,各學派熱烈爭辯,著書立說,闡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張。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詰難,於是出現了思想領域裡"百家爭鳴"的局面。

同時在當時出現了眾多的思想家,典型就是各家學派代表,比如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管仲、吳起、商鞅皆名噪一時。

而文化上,儒家學派就是當時的代表學派之一。倡導君權神授、民貴君輕,以“仁”為宗旨,相對中庸。同時在彼時的南方,也不乏《詩經》、《楚辭》這些先秦的經典著作。

春秋戰國之後,思想文化相對繁榮的就是隋唐兩宋。

文化繁榮

這時期繼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各種文化,民族繼春秋戰國之後第一次開始大融合,也因此兩相碰撞之間,擦出了很多思想上的火花,也因此這時期成了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封建社會巔峰,加上科舉制這種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的出現,彼時社會階層渠道流通良好,因而讓很多普通人看到了希望。一些學術、做官不再是貴族的專利,晚唐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所提到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即可說明。到了兩宋,這種制度更加成熟,”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北宋著名詩人汪洙的名句。

早上還是農家子弟,可能因為中舉,下午就穿上官府躍於朝堂、成為新貴。

我們至今也思慕三蘇一門三傑的家風。因此唐詩宋詞至今讓我們嚮往,思慕。

著名大儒陳寅恪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科舉之風,甚為濃烈,現在全國各地遺留的很多書院也主要建成於這段歷史時期。仔細來看當時也不乏大儒,典型如唐宋八大家,名留千古。

中國歷史上這兩個思想文化最燦爛的時期,一分裂,一統一,前者側重於思想,後者側重於文化,但其實綜合來看,無分彼此,思想文化燦爛繁榮,和治亂關係不大,主要是有產生他們的土壤。

春秋戰國能誕生百家爭鳴,主要是因為當時歷經上古的血緣貴族政治,很多士人也開始活躍起來,尤其是因為大分裂時期,各國人口流動加劇,一些相對有見識的士人開始周遊列國,傳播學術,比如以”儒、墨、道、法”為首的眾多學術流派無不如此,在當時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一些諸侯為了爭霸、兼併小國,就會採取他們認為有用的學術來作為自己的治國思想,比如秦國用法家迅速崛起,最終橫掃六合;比如稷下學宮當時不乏孔孟大儒;又或者直到漢初還採用了遺留下來的黃老政治。

而隋唐兩宋能產生優秀的思想文化,也是因為彼時的文化學術開始流入中下層,做官也不再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導致很多平民子弟,可以接觸到知識,加上較為寬鬆的言論環境,相對自由的社會制度,自然而然思想學術如井噴一樣,蓬勃發展。只是因為後者更加側重於文化,思想家略遜於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