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万多名分类指导员“人盯桶”

探访“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万多名分类指导员“人盯桶”

本报讯(记者张楠)吃完早饭,家住石景山建钢南里社区2号楼四单元的陈阿姨拎着一袋从客厅、厕所收拾好的垃圾下楼了。从去年起,将不同的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了陈阿姨全家的新习惯。

“李师傅,来扔垃圾了,您给积个分。”来到小区中专门设立的垃圾分类回收站,陈阿姨主动打开了手中的垃圾袋。食品包装袋、用过的卫生纸、废弃的口罩……身穿统一绿色马甲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李庆如对袋内的垃圾进行了简单检查后,示意陈阿姨将垃圾袋扔进灰色的其它垃圾桶内。随后,李庆如用手机扫描陈阿姨手中印有二维码的卡片,为此次垃圾正确投放进行积分奖励。“攒多了,能凭积分到附近超市换购卫生纸、肥皂等生活日用品。”

这里是石景山区的垃圾分类示范典型之一,每天早上6点半,李庆如都会准时来到分类回收站,擦拭垃圾桶、喷消毒药水、指导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

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调研员吴润江告诉记者,从2017年起,本市开始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今年年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创建将覆盖全市9成以上的街道乡镇。其中,东城、西城、石景山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这4个区将作为首批试点,率先进行“全区域”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

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吴润江以最直观的垃圾桶为例解释说,对于住宅小区来说,公共区域必须成组设置由厨余垃圾桶和其它垃圾桶组成的“桶站”,并配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分时段在垃圾桶站进行值守。石景山区城市管理委固废科科长侯淼告诉记者,5月1日条例实施后,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工作内容会逐渐发生变化。过去,居民如果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或是分得不好,垃圾分类指导员往往会直接上手帮助居民重新分类。而5月1日之后,垃圾分类指导员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鼓励居民自行分类、自主投放上来,提示监督将成为指导员的主责。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想要实现“人盯桶”,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数量不足怎么办?记者注意到,其实,各区早已想出了不同的好做法。东城、石景山等区,将引入小巷管家、志愿者、楼门长等力量,作为“临时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居民进行辅助引导。通州则重新布置桶站位置,将部分零散放置在小区内的垃圾桶整合成有专人值守的垃圾分类投放站,至少能节省一半的人力。有的社区在无人值守的时间段,在桶站上设置语音提示小喇叭,实时播放垃圾分类的提示广播。

来源:北京晚报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