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中國醫藥學是在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不斷髮展起來的,是我國 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醫學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為獨特 的醫學理論體系,為我國人民的保健事業和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對 世界醫學的發展也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中國醫藥學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關於疾病和醫藥衛生 的記載,在周代就有食醫(營養醫)、疾醫(內科)、瘍醫(外傷科)和獸醫等分科,並有了 除蟲滅鼠和改善環境衛生等防病活動。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它系統 地總結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運用了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系統地闡述了人體 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防治等問題,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公元一世紀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問世,它總結了漢以前的藥物知識,其中黃連治、常山截 瘧,麻黃定喘、海藻治癭瘤、水銀療疥瘡等記載,不僅療效確實,而且是世界藥物 史上的最早記錄。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東漢末年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寫成了我國第一部臨床醫學專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包括理、法、方、藥在內的中醫辨證論治理論體系,原從而奠定了臨醫學的基礎。由於原著在戰亂中散失,後經晉代王叔和蒐集整理分編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部書。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與張仲景同時代的名醫華佗首先使用麻沸散進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等外科手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術記載。他還創編了一套模仿動物動作的體育活動名叫“五禽戲”,認為體育鍛煉可以幫助消化,疏通氣血,增強體質,減少疾病,開創了保健體育的先例。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三國時期名醫董奉,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為人治病不收錢財,只須病癒後在他居住的廬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山腳下種植杏樹,普通病癒後種杏1棵,重病癒後種杏5棵,數年後杏樹成林,董奉又將收穫的杏子換成糧食去救濟貧民,這就是“杏林春暖”的典故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晉至隋唐是我國醫藥學發展的輝煌時期。晉代王叔和著的《脈經》彙集了晉以前脈學的成就,成為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專著。南北朝劉宋時期雷的《雷公炮炙論》是我國最早的製藥學專著。隋唐之間的《顱經》是我國最早的兒科專著。唐代大中初年 《產寶》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婦產科專著。

值得一提的是659年唐皇朝組織編寫的《新修本草》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比過去公認為世界上最早的藥典即1542年歐洲紐倫堡藥典要早近900年 宋代由於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推動了科學文化的發展,大批醫藥書籍得以刊印。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1057 年宋代設立“校正醫書局”,對歷代重要的醫籍進行整理、考校、刊印。宋朝庭幾度組織 力量編著了《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大型醫書。單是《太平聖惠方》就有100卷,載方16834 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藥較為系統完整的大型醫書,對後世方劑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1247年宋慈著的《洗冤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它 比歐洲最早的菲德里法醫學還要早350多年,先後被譯為多國文字,流傳世界各地,為 世界法醫學作出重大貢獻。北宋仲是當時有名的兒科醫師,從事兒科專業40餘年, 學術造詣精湛,由他弟子整理的《小兒藥證直訣》一書,是我國也是世界上較早的兒科專 著。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是宋代傑出的婦科專著,至今還是很有參考價值。 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金元時期出現了四大醫學流派:以完為代表的“寒涼 派”;以張子和為代表的“攻下派”;以李東為代表的“補脾派”;和以丹溪為代表的 “滋陰派”。通過他們之間的學術爭鳴,對我國醫學理論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元 代危亦林著的《世醫得效方》中,關於麻醉藥的使用及對脊柱骨折採用懸吊復位法的記載, 較之英國達維斯提出此法要早600多年,在傷科史上有很突出的成就。 明代的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普濟方》是一部規模巨大的方書,共收集醫方61739首,成為當時方劑學發 展的高峰。1578年明代偉大醫學家李時珍,耗費了30年時間參考了800多種書籍,並親 自奔走各地虛心求教,刻苦鑽研,勇於實踐,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總結了16世紀前 的藥物學成就,著成了《本草綱目》一書,共載藥1892種,繪圖1000多幅,收集方劑10000 多首。它不僅豐富了我國醫藥學的內容,而且奠定了植物學的基礎。該書在十七世紀初 就傳到國外,被譯成朝鮮、日、德、法、英、俄、拉丁等多種文字廣泛流傳於世,是世界醫學和生物學的重要典籍。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明清時期在醫學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屬於醫學理論和各科彙集的有張景嶽的《景嶽全書》、王肯堂的《證治準繩》。屬於臨床各科方面的,內科有薛己的《內科摘要》和王綸的《明醫雜著》,外科有陳實功的《外科正宗》和王維德的《外科全生集》婦科有武之望的《濟陰綱目》和傅山的《傅青主女科》,兒科有萬全的《萬密齋醫書十種》和陳復正的《幼幼集成》,針灸科有楊繼洲的《針灸大成》。上述都是這一時期臨床各科的代表性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均有深遠的影響。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十一世紀我國就開始應用“人痘接種法”來預防天花,到十六世紀出現了專著《種痘新書》,十七世紀流傳到歐亞各國,成為人工免疫法的先驅

十七至十九世紀由於傳染病的不斷流行,在和急性傳染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溫病學派。明末吳又可著《溫疫論》,在當時沒有顯微鏡的條件下,提出了傳染病的病因是一種叫“戾氣”的致病物質,傳染途徑是從口鼻而入。這種科學的見解,成為我國病因學說發展中的里程碑。到清代葉天士、薛白、吳鞠通、王孟英溫病四大家,對溫熱病的病因、傳變、診斷及治療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創立了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形成 了比較系統而完整的溫病學說,從而使溫病學成為獨立於傷寒之外的一門學科,為豐富和發展中醫學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建國以來在黨的中醫政策的光輝指引下,中醫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如針刺麻醉 中藥麻醉的成功,針撥套出術治療白內障,小夾板固定治療骨折,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 症,乙型腦炎、大面積燙傷,青蒿素治療瘧疾等,都是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所取得 的可喜成果。以上事實足以證明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學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傳統的中醫藥學愈來愈受到各國醫藥界乃至於科技界的重視,近年來掀起了全球性 的“中醫熱”,說明了中國傳統醫藥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國家發展醫藥衛 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已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之內,可以預料,中國醫藥學必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期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