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會彈,但是這些知識一定要知道

古琴曲《流水》在國民心中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伯牙和子期那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話。古琴曲在歷史的推進過程中是不斷髮展的,演奏者的個人審美,歷史大環境下的審美,都會影響到琴曲的發展,還有可能受到統治者的統治需求而發生變化。所以歷史中記載的《流水》一曲,發展到現在,早已不是最早的形態。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會彈,但是這些知識一定要知道

最早的古琴曲《流水》是和《高山》歸為同一首琴曲的,前半部分是高山,巍峨壯闊,即子期之言“巍巍乎若泰山”,而後水流自高山之間潺潺淌出,之後慢慢的由支流彙集成大河,最後匯入海中,也就是子期之言“洋洋乎若江河”。到了唐代,經濟文化的繁榮,使得斫琴技藝和古琴的演奏技藝都達到了一個巔峰,眾多優秀琴家湧現,使得很多以前沉寂了很久的曲譜都得以重新被演繹出來,並在原由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古琴曲《高山流水》也就是在唐代,被琴家一分為二,一部《高山》、一部《流水》,琴曲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充,使得兩首琴曲都獨立出來,以表現高山和流水兩種不同的意象。

而後宋、明兩朝都有擴充。明代寧王朱權主持編纂的古琴譜《神奇秘譜》是最早將《流水》收錄在冊的一本琴譜,後經考證,是唐代所傳的譜本。《流水》一曲,經過清末青城山道士張孔山的發展,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的滾拂,以表現流水奔騰,洋洋灑灑的的意境,後人稱之為“七十二滾拂”,至此,《流水》一曲,發展到了巔峰,現在琴家演奏的版本,基本都脫胎於張孔山的版本。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會彈,但是這些知識一定要知道

中國遼闊的疆域,使得文化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琴曲一樣,因為交通的滯後,形成了很多地域性的文化。《流水》一曲雖然都是脫胎於張孔山的版本,但是經過不同琴家的演繹,便又發展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現在通行分別是源自於《天聞閣琴譜》、《琴學入門》、《百瓶齋琴譜》這三個琴譜。

《天聞閣琴譜》

這一琴譜中記載的流水,即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版本,全曲一氣呵成,對稱工整,技術上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對於管平湖先生琴曲中,表現出來的磅礴的意境,卻難以望其項背。管平湖也擅長演奏《流水》一曲,因此世人有稱其為“管流水”。

《天聞閣琴譜》是由張孔山和唐彝銘合編的,但是這本琴譜中輯錄的流水卻並非為張孔山自己彈奏的《流水》,而是他的師父馮彤雲所做。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會彈,但是這些知識一定要知道

《琴學入門》

衛仲樂先生演奏的《流水》,便是《琴學入門》中的,此書的編纂者是祝桐君,整本書通俗易懂,很適合初學者學習,現在很多關於古琴的教材也離不開這本書。這版流水相較於管平湖先生的流水,指法更為的靈活多樣,表現力更為的豐富。曲中流水更是變幻莫測,形雖散而神不亂,細膩雅緻。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會彈,但是這些知識一定要知道

《百瓶齋琴譜》

川派大師顧梅羹先生善彈此曲,此譜早於《天聞閣琴譜》,是張孔山的嫡傳弟子,顧梅羹先生的祖父顧玉成先生編輯而成。所以此譜本的流水一曲,便是張孔山親傳的琴曲。此版琴曲所用手法精妙靈巧,為所有譜本之最,全曲自首至尾,都未離開一個“水”這一意象,其妙機靈,氣勢磅礴令人身臨其境。

關於《百瓶齋琴譜》中的流水,在民國時期還有一個故事。成都的裴鐵俠在編纂《沙堰琴編》的時候,曾在書中不指名的說顧版的《流水》一譜,並非是最初的張孔山的親傳譜本,而是為了提高自己在琴界的地位,故意這麼寫的。對此一事,顧梅羹先生並沒有直接與其爭論,而是在編纂《琴學備要》的時候,在《流水》一曲的後面,附上了自己對《百瓶齋琴譜》中流水的考證,洋洋灑灑幾千字,將傳承脈絡清晰做了詳細的考證,其風骨於此可見。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會彈,但是這些知識一定要知道


我是洛水琴客,一個專業的古琴文化傳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