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莆田文物保護單位——延壽橋

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原名灼,字潛夫,號後村,為劉氏入莆始祖、唐代宗朝泉郡別駕劉韶第十九世孫。宋代興化軍莆田城關人,出身在一個世族家庭,蒙祖蔭補將仕郎,以“文名久著,史學尤精”賜進士出身,官至權工部尚書,是南宋繼陸游、辛棄疾之後的著名愛國詩詞家,有“文壇宗主”之雅稱。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劉克莊像

一、祖蔭入仕

劉克莊故居在莆田東巖山(舊稱烏石山)南麓北校場坡附近(今九五醫院內)。上世紀三十年代,曾存有清光緒年間重建的“劉克莊故里” 磚坊門一座及清代莆田知縣張濰書寫的“劉後村故里”門額一塊,因滄桑變故,現已蕩然無存。劉克莊後期在延壽溪(亦稱綬溪)畔築屋“徐潭精舍”,向理宗皇帝請賜宸翰“後村”“樗庵”匾額懸於其上,晚年過著半“隱逸”的生活,曾作"門外青山皆我有,從今不必呼徐潭"詩句。徐潭位於延壽溪中,風光秀麗。潭有石露水中名"釣礬",是晚唐詩人徐寅隱居垂釣之處,故名“徐潭”。綬溪釣艇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莆田東巖山公園

劉克莊高祖願、曾祖炳均為布衣。劉氏從劉克莊的祖父劉夙、叔祖父劉朔兄弟倆開始起家發達而成為莆田望族之一。劉克莊祖父劉夙,字賓之,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為理學創始人程頤的三傳弟子,官至樞密院編修官,著作郎。劉夙為人耿直敢言,厚名聞而薄利勢,立朝能盡言,治民能盡力,素“以言論風節聞天下”深受朝臣敬重。劉克莊父親劉彌正,字退翁,號退齋,孝宗淳熙八年(1181)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劉彌正在朝為官時,正是權相韓侂冑為建立蓋世奇功,撈取政治資本,擁兵北伐的時候。劉彌正自兩淮使還,規諫韓侂冑不宜輕啟邊釁,從而得罪了韓侂冑,受到了打擊和排擠。韓侂冑因不聽諫言而北伐兵敗,大傷南宋王朝元氣。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莆田名寺——東山報恩寺

少年劉克莊天生異質,少小“日誦萬言,為文不屬稿,援筆立就。”然又十分頑皮任性,不拘約束,常逃學,以致他的父親不得不讓他“隨父任,受庭訓”。 1204年,十八歲的劉克莊隨父遷轉至臨安,拜學國子監,其詩文進步神速,在同窗之中尤為突出。當時,宋伐金兵敗,金舉兵攻宋,南宋無奈求和。紹興和議之後,兩國邊境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國境南移。劉克莊心中悲憤之情油然而生,作了一首《憶秦娥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流露出青年劉克莊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大散關古城

到了及冠年紀,劉克莊以國子生的身份應試,因為辭章不合主考官之意,屢試不第。寧宗嘉定二年(1209),劉克莊以祖蔭補將仕郎,任靖安縣(今屬江西)主簿,始將原名劉灼更名劉克莊。所謂蔭補,則是世襲制,因上輩功名,而給下輩任官的特權。嘉定六年(1213)七月,其父在臨安病逝,劉克莊辭官守制,回到闊別四年的家鄉。嘉定十年(1217)終制,劉克莊歷任懷安(今閩侯)縣尉、福州右司理參軍、真州(今江蘇儀徵)錄事和江淮制置使李鈺及廣西經略使胡槻的幕僚。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江西廬山——勁松

嘉定十七年(1224),宋理宗即位。三十八歲的劉克莊閒適十一年後復出,任建陽知縣。到任後,即前往瞻仰考亭朱熹故居,目睹敗落的庭院,感嘆一代名儒身後如此冷落,隨即籌款將朱子當年講學的“滄州精舍”闢為“朱子祠”。在他赴任300天時,新祠落成,棟宇煥然一新。劉克莊召集地方官員和名流雅士前往祭拜,並親自書寫祝文。同年,他結識並師事南宋後期理學名家、時人稱為“西山先生”的真德秀。是時,南宋朝廷史彌遠為相。史彌遠是一個降金乞和,擅權誤國的秦檜式人物。真德秀因不滿史彌遠擅權廢立,把持朝政,借假順道回家鄉浦城,著書立說,開壇講學,傳播理學。劉克莊久仰真德秀的大名,拜真德秀門下,從此一生大力宣揚理學。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建陽考亭書院

當時朝廷賣國苟安,吏治腐敗,許多正直之士作詩予以諷刺揭露。寶慶三年(1227年),奸相史彌遠發起“江湖詩禍”,將《江湖集》劈板禁燬,許多詩人被謫貶流放。所謂《江湖集》,就是記錄那些身份低微,或為布衣或為下層官吏的詩人,借花卉以發騷人墨客之豪情,託閨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慨。劉克莊是江湖詩派的主要人物。因他的《落梅》詩中有:“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句,史彌遠黨羽、監察御史李知孝、梁成大誣告其謗訕時政。史彌遠欲以“訕謗朝政”落罪,幸得籤書樞密院事鄭清之愛惜劉克莊之才,極力為之辯護而得釋。鄭清之,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歷官光祿大夫,左、右丞相,太傅,衛國公(齊國公)等。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劉克莊手書《林孺人墓誌銘》拓本(局部)

同年農曆七月初六,在劉克莊離任建陽縣令之前,其愛妻林節病逝於建陽,終年39歲。四十二歲的劉克莊泣血寫下亡室《林孺人墓誌銘》,扶愛妻靈柩回到老家安葬。因《落梅》詩案影響,劉克莊又開始長達六年的賦閒歲月。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彌遠病重,鄭清之為相。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起用真德秀為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召劉克莊為安撫使司參議官。同年六月,真德秀被召任為吏部尚書,他以“學貫古今,文追騷雅”為由舉薦劉克莊,使其奉詔回京任宗正寺主簿。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劉克莊任樞密院編修官兼吏部侍右郎官。在理宗召見時,劉克莊揭露史彌遠罪行,直指理宗“疑君子之無效,疑小人之有才,宣、靖之禍,陛下之殷鑑也。”不久,被史彌遠黨羽、御史吳昌裔彈劾罷官,主管玉局觀。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馬遠《踏雪訪梅圖》

宋端平三年(1236),劉克莊出任漳州知州;嘉熙元年(1237),改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御史蔣峴攻擊劉克莊任樞密院編修時,與方大琮、王邁三人,抨擊朝廷處理前皇位繼承人濟王趙竑的事欠妥,因而又改授宮觀閒差,方、王二人也被貶降,時稱“三賢”。嘉熙三年(1239),李宗勉為相,提劉克莊為江西、廣東提舉,升轉運使。李宗勉死後,劉克莊又被免職,主管崇禧觀。嘉熙四年(1240),劉克莊出任江東提刑。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詔令劉克莊回臨安奏事,因受御史金淵攻擊而罷召,並再次降授宮觀閒差。淳祐三年(1243)初,一度出任為吏部侍右郎官,又因濮斗南的攻擊,仍領宮觀閒差。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馬遠《漁隱圖》

二、賜同進士

次年十一月,詔令劉克莊任將作監,改直華文閣。將作監是古代掌管宮室建築,金玉珠寶製作的官署。淳祐六年(1246)八月,年已六十的劉克莊赴皇宮奏事。他連奏三札,指斥朝廷任人之失、謀劃之誤,諫言:應上法祖宗,使善類常合、言路常通。宋理宗贊其“文名久著,史學尤精”, 右相鄭清之奏請賜劉克莊同進士出身,得到理宗恩准。這對非科第出身的劉克莊來說,可謂是老來得志。理宗令他行上四房文書,職在吏部侍郎、皇室子弟趙汝騰之上,這讓劉克莊誠惶誠恐。“上四房文書”負責擬製詔書、宣奉命令、行臺諫章疏、興創改革。他一連上了四道奏疏辭免,以母老乞歸,理宗不許,劉克莊只好走馬上任。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畫家劉松年——《上書房議事圖》

當時史彌遠的侄子、前右丞相史嵩之守父喪期滿,宋理宗令劉克莊起草史嵩之的致仕誥詞。克莊諫曰:“嵩之忠孝兩虧,所授職名乃與元勳重德無異,乞止任命,止守本封永國公致仕即。”理宗不得已收回前命;而劉克莊卻以“不合奏審、直實欺君”再次被誣劾罷職。淳祐七年,劉克莊出知漳州,淳祐八年,授福建提刑,旋因丁母憂去職。十一年(1251)初,劉克莊起復回朝,再次任秘書監、兼太常少卿、直學士院、崇政殿說書、史館同修撰、起居舍人。劉克莊聽聞史嵩之將復出,即上書力諫:“今日即使朝廷再缺相才,也不至於重新將國家託付給不守君父臣綱的人!”警告理宗不要被表面恭順,實則“陰懷忿毒”的史嵩之所矇蔽,而讓他以“等國之富,震主之威”再掌權柄。理宗最終還是打消了讓史嵩之復出的念頭。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臨安皇宮

時內臣、近侍干預朝政,事多由內出。劉克莊諫請理宗皇帝應堅定端平改革之初心,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收召那些“始忤而終合”被罷黜的忠直大臣,規勸理宗吸取大權旁落的歷史教訓。八月,理宗欲越級提拔史彌遠的次子史宇之任工部侍郎,史宇之依例上《辭免工部侍郎狀》。理宗皇帝令劉克莊擬草不允詔。劉克莊上疏繳駁理宗皇帝,認為史宇之還只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少年,讓他整天隨侍在皇輿跟前有失皇帝的尊嚴,建議應先讓他到郡縣或京城其他部門歷練而拒絕為其擬草不允詔。十月,劉克莊升起居舍人,又兼侍讀等職,一身兼五職,再次躋身於朝廷顯要的位置,成為朝中命官。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劉松年《茶敘圖》

然而還不到一年,劉克莊又因直言不諱批評朝政,得罪了朝中君臣。劉克莊認為蒙古軍攻佔四川,致使“五十四州遂成蕩覆,豈非外重而不能御,內虛而無以守”,史嵩之黨羽、監察御史鄭發以“觀望畏敵”之名彈劾,並再次提起“梅花詩”舊案,理宗同意劉克莊的請求,讓他“除職予郡”,回老家以就近便養。淳祐十二年(1252年)正月,劉克莊出為建寧(今屬福建)知府兼福建路轉運副使。耿耿於懷的鄭發認為責輕而再次論奏,同年六月,再次以主管明道宮之職回鄉閒居。劉克莊又賦閒在家八年。寶祐四年(1256年)初,董槐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欲起用劉克莊為江淮等路都大提點坑冶鑄錢公事,被時任侍御史的丁大全以“恃才傲物”為由讒罷,依舊職提舉明道宮。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像

開慶元年(1259年)正月,元軍統帥忽必烈率領蒙古軍隊渡過長江,直逼鄂州,京城大震。理宗皇帝急忙於軍中拜賈似道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督師六路兵馬增援鄂州。後因蒙古大汗突然身亡,忽必烈急忙回軍爭奪汗位。賈似道趁其回兵北撤之機派兵截殺其斷後的部隊,並隱瞞真相上表朝廷奏稱“江面肅清”,蒙軍敗退,取得了“鄂州戰役”的大勝。當捷報傳到朝廷,理宗皇帝喜出望外,下詔獎諭鄂州前線的全體將士,並“以其有再造之功,以少傅、右丞相”召賈似道入朝,“百官郊勞如文彥博故事。當“鄂州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到莆田,時被丁大全讒罷,正閒居在家的劉克莊聞訊後異常興奮。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賈似道藏"碧玉版本"刻石——王獻之《洛神賦》13行(局部)

劉克莊與賈似道父親賈涉私交不錯。賈涉曾任京東、河北鎮撫節度使、淮東制置使,在抗擊金兵的侵略中立下戰功,頗受世人好評。賈涉賞識劉克莊文才,與其交往多年。賈似道比劉克莊小二十五歲。他十分敬重父輩的朋友劉克莊,欣賞他的才華,對劉克莊的詩、詞、文章每篇必“令吏錄之”。劉克莊為自已能夠在有生之年見到賈似道“為天子建萬世之策而開太平之基”和“王室的再造”而感到慶幸,當即寄去《賀賈丞相啟》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希望賈似道能夠像當年寇準和張浚一樣“殪撻覽於澶淵,力扶景德,走劉麟於淮右,光輔紹興”,盡心盡意地輔佐理宗皇帝成就中興大業。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馬遠《靜聽松風》圖

應該說劉克莊當時在寫這篇《賀啟》時,其主觀願望是忠君愛國的。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數百年後竟然會被一些人作為指責他阿諛奉承賈似道,結交奸臣而有汙於名節的口實;也成為劉克莊《宋史》無立傳的理由。其實,這些指責是片面的、錯誤的。因為“鄂州戰役”之後,舉國上下歡欣鼓舞,對賈似道是一片讚歌。身處窮鄉僻壤的劉克莊根本不知道“鄂州戰役”的真相,況且,當時的賈似道誤國害民的奸相尚未暴露,其“身先群帥,投袂疾趨。親擐甲冑,犯矢石,與虜大酋對壘。以袞衣黃鉞之貴,俯同士卒,甘苦臥起者數月”,逼使蒙古軍隊陷入了“欲攻城不克,濟師不能”的困境,值得肯定。劉克莊作為與賈家的世交表示祝賀完全是情有可原的。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夏圭《錢塘秋潮》圖

景定元年(1260),賈似道還朝為相。六月,在賈似道的引薦下,宋理宗詔令劉克莊赴京復職,拜秘書監、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十一月,拜兵部侍郎,直學士院。景定二年八月,回朝不到一年的劉克莊似乎對賈似道的真面目有所認識,遂急流勇退,請求致仕。同年,劉克莊以寶章閣學士出知建寧府(今福建建甌),實為告老還鄉,不過問朝中事務。景定五年(1264),劉克莊因病還家。鹹淳元年(1265),宋度宗皇帝即位後,進封劉克莊為莆田縣開國伯。鹹淳四年(1268),特授龍圖閣學士。鹹淳五年(1269)正月二十九日劉克莊去世,享年八十三,諡文定。安葬於莆田延壽與暢林交界的馬坑山。今墓道碑碣石尚存。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劉克莊墓碑

三、享譽文壇

劉克莊是南宋後期的重要文學家,詩、文、詞俱工,駢、散文皆擅,而以詩詞的成就和影響力最大,有南宋晚期文壇宗主之稱。理宗皇帝讚揚他“賦典麗而詩清新,記諛贍而序簡古”。南宋理學家林希逸稱讚他“詩雖眾作而自為一宗,文不主於一家而兼備眾體”,“有《穀梁》之潔,而寓《離騷》之幽;有(司馬)相如之麗,而得退之(韓愈)之正。霜明玉瑩,虎躍龍驤,閎肆瑰奇,超邁特立,千載而下,必與歐梅六子並行,當為中興一大家數也。”清代大學者紀昀等人認為他的文章“文體雅潔,較勝其詩,題跋諸篇,尤為獨擅”。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劉克莊早年與四靈派翁卷、趙師秀等人交往,詩歌創作受他們影響,學晚唐風格,刻琢精麗。他與江湖派戴復古、敖陶孫等也有交往。但他後來不滿足於永嘉四靈的"寒儉刻削"之態,也厭倦了江湖派的膚廓浮濫,而致力於獨闢蹊徑,以詩謳歌現實。所以他的詩終於擺脫了四靈的影響,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詩人之上。他一生"前後四立朝",但時間都很短暫,多數時間被貶斥出守外郡或閒居家鄉,這樣便擴大了眼界,廣闊接觸社會,詩歌內容亦較為豐富多彩。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像

劉克莊生長的年代與陸游、辛棄疾不遠。陸游、辛棄疾逝世時,劉克莊分別已經是二十一歲和二十四歲的成年人。劉克莊從小就十分喜歡陸游、辛棄疾的詩詞作品和文章。 劉克莊十分敬佩陸游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欣賞陸游現實主義的詩歌創作方法,認為:“近歲詩人雜博者堆隊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費搜索,縛律者少變化。惟放翁記問足以貫通,力量足以驅使,才思足以發越,氣魄足以凌暴。南渡而後,故當為一大宗。”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像

劉克莊對辛棄疾縱橫達宕、豪放奔馳的愛國主義豪放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辛棄疾逝世後,劉克莊應他後裔之請,為他們彙輯的《辛棄疾詞集》作序。他認為:辛棄疾在“自昔南北分裂之際,中原豪傑率陷沒殊域,與草木俱腐”的情況下,能夠“自拔而歸,著節本朝”是“為名卿將”。”評辛棄疾的豪放詞認為:“世之知公者,誦其詩詞而已。前輩謂有井水處皆倡柳詞,餘謂耆卿直留連光景、歌詠太平爾。公所作大聲鏜鞳,小聲鏗鏘,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南宋劉松年《秋窗讀書圖》

南宋後期,政治更加黑暗,國勢江河日下,金人佔領的淮河以北地區始終不曾收復,又逐漸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為一個關心祖國命運而又在政治上屢受打擊的愛國詩人,他只有"夜窗和淚看輿圖"(《感昔二首》),感慨"書生空抱聞雞志"(《瓜洲城》)。他有不少詩歌抒發憂時的孤憤:"憂時元是詩人職,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國土淪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踐踏破壞(《揚州作》),同情遺民的悲傷(《書事二首》其二),關懷戰士的疾苦(《贈防江卒六首》),而嚮往於祖國的統一(《破陣曲》)。對於南宋王朝依靠"歲幣"換取苟安的妥協投降路線,他極為憤慨(《戊辰即事》),尤其是他有一組以邊防為題材的歌行體詩歌,明顯地模擬中唐"新樂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與統治者的奢侈驕橫,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劉克莊手書——水村遊(殘碑)

劉克莊的詞以愛國思想內容與豪放的藝術風格見稱於時,在辛派詞人“三劉”(劉克莊、劉過、劉辰翁)中成就最大,被認為“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劉克莊生前曾自編文集,囑林希逸為序,繼有後、續、新三集,其季子山甫匯為《大全集》 200卷。《四部叢刊》收《後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詞集有《宋六十名家詞》本《後村別調》 1卷,《後村叢書》本《後村長短句》 5卷,今人錢仲聯有《後村詞箋註》4卷。

莆陽風流——南宋文壇宗主劉克莊傳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