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佑常:殘疾人的貼心人

提起高佑常,白銀區的殘疾人幾乎無人不曉。他發起成立的白銀區心連心助殘工作服務中心及愛心車隊和藝術團,已經走過8個春秋了。如今他被選為白銀區肢殘人協會主席,一直奔走在助殘工作第一線。

身殘志堅 刻苦學習技能感恩回饋社會

高佑常為什麼喜歡為殘疾人工作呢?事情還得從29年前說起,1990年,他剛20歲,在一家工程隊打工,搬石頭時不慎砸傷了左腿,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搶救40天后無奈截肢了。此後,他無法繼續打工,回到強灣鄉,在老家待了一年。

此時,高佑常並沒有喪失對生活的信心,而是積極康復鍛鍊,提前符合裝假肢要求。裝假肢後,雖然解決了走路問題,但不能負重幹活。他又開始思考,尋求生活的技能。於是就來到市區,看看能不能學一門手藝來養家餬口。


高佑常:殘疾人的貼心人


這時,高佑常每天騎著自行車在市區裡轉悠,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位修鞋的老人,覺得這個活適合自己做。隨即拜這位修鞋老人為師,學了4個月後,他買了工具到東星街擺了個攤。剛開始技術不行,一天五六十元,後來發展到一天一百多元,家庭生活有了改善。

就在修鞋期間,高佑常結識了很多殘疾人朋友,他覺得自己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其他殘疾朋友的生活依然很困難,總想著幫他們辦點實事。因為他知道,很多殘疾人的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如何讓他們多一份收入,是高佑常一直思索的問題。時至今日,他這種想法依舊沒有改變。

據高佑常介紹,有一天,他在等客戶時,從報紙上看到一條信息。國家新政策,容許殘疾人學車考駕照,這讓他很激動,“學個駕照,也算一技之長,至少可以走出家門,說不定還能以此謀生呢。”隨後,他約上認識的17個殘疾人朋友,一起到蘭州學習駕照。幾個月後,駕照學出來,他們17個人通過家人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一起買了車。

有人曾經以嘲諷口吻說他,你一個需要別人照顧的殘疾人,為什麼還要想著去幫助其他殘疾人呢,能做到嗎?高佑常笑道:“我真是一名殘疾人,但我能走出家門,自己做事,還有比我困難的殘疾人,他們需要幫助,樹立生活的信心。”

不久,高佑常組織這17名殘疾人,自發成立了愛心公益車隊。並第一時間去了白銀區福利院,大家自掏腰包,為那裡的孩子和老人們送去一些生活用品。“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也得到過好心人的幫助,今天我們來到這裡,就是因為這些老人和孩子更需要關懷。表達感恩,回饋社會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的。”高佑常告訴記者。

愛心車隊成立後,殘疾人陸續加入到了這個大家庭裡。從最初的17輛車到如今的24輛,人數也從最初的十幾人到如今的一百五十多人。

搭建平臺 力所能及奉獻愛心為社會做貢獻

2017年3月,高佑常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成立了白銀區心連心助殘工作服務中心,並先後成立了殘疾人文藝團、特色體育、公益車隊。

高佑常不止一次地說,搭建這個平臺,就是想幫助更多殘疾人,讓他們走出家門,自主創業,融入社會,甚至力所能及,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志願者何勇說:“他是老大哥,有愛心、有責任。其實在這個群體裡,大家都是因責任而幸福的……”

高佑常有意收集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信息,對其一對一上門幫助。買菜、買米、買油,進出接送等,隨叫隨到,從不推脫。就是想以身作則,帶動更多人投入到扶殘助殘工作中來。


高佑常:殘疾人的貼心人


採訪中,高佑常坦言,多年來,他幫助殘疾人做事,從不輕易說出來。搭時間、搭金錢、花心思,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得到什麼。銀光新立小區有個住戶,是二級殘疾人,平時坐輪椅,如果出門,樓道必須改造……這事讓他知道後,自己掏錢,與其他志願者用3天時間,修了一條無障礙通道,讓受助者感動不已。

後來,這位受助者加入心連心,成了公益團隊的一員。從此她又幫助了他人,再次融入了社會。“老黃牛”,是志願者和受助者對高佑常的稱呼,如今,心連心的隊伍越來越大,高佑常感覺擔子也越來越重。他下決心,一定要幹出成績,幫助更多疾人,走上幸福之路。

高佑常積極學習,響應上級文件精神,及時組建心連心黨支部,定期舉辦黨群活動。幾年來,先後去了靖遠虎豹口、臨夏和政松鳴巖、宕昌哈達鋪紅軍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等。傳承紅色基因,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增光添彩。

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有付出,總有回報。經過8年的堅持和磨礪,高佑常帶領的愛心車隊,每年免費接送高考學生考試和殘疾人出行旅遊;接送殘疾人志願者環保服務、會場服務和藝術團在福利院、社區、鄉下文藝演出;接送殘疾人黨員黨建學習和特色體育等已成品牌和風景。

(本報記者 楊濤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