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丨安徽宿松:扶贫车间精准发力助脱贫

媒体视角丨安徽宿松:扶贫车间精准发力助脱贫
媒体视角丨安徽宿松:扶贫车间精准发力助脱贫

宿松县位于皖西南边陲,与江西、湖北交界,2019年5月份摘除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摘帽后,该县把贫困户就业作为稳定增收不返贫的重要手段。把建好、管好、服务好就业扶贫车间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着力在发挥扶贫车间的带贫减贫作用上狠下功夫,让众多因为不能外出务工或就业技能不高的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围绕建设条件选点。在布局选点上,坚持实事求是,严格对照政策标准,采取“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两上两下”方式,确保建设任务分解符合实际,不盲目追求“遍地开花”和全覆盖。目前,全县共建有就业扶贫车间51个,分布在全县44个村(社区)。宿松县大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在家陪读的现象比较普遍。该县在扶贫车间的建设上重点考察建设地的经济条件、贫困人口数量、交通条件和企业建设意愿、建设条件、吸纳带动就业能力等关键因素。为方便当地群众就业,扶贫车间尽量建在人口相对密集的集镇、街道或学校周边,既方便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又有利于扶贫车间招收员工,同时照顾了学生家长务工就业,实现了“陪读务工两不误”。

围绕带动就业选企。该县既注重就业扶贫车间数量,更加注重车间工作质量。对入驻车间的企业从严把关,确保扶贫车间带动就业功效。一是严把产业关。入驻企业必须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企业。如佐坝乡王岭村天天香食品就业扶贫车间从事鸭产品加工,不仅吸纳了11名贫困劳动者就业,还直接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凉亭镇三德村佳兴米业就业扶贫车间,带动13名贫困劳动者就业,还促进了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二是把好经营关。把生产经营好、发展前景好,有稳定销售渠道等优质企业建设的车间作为认定的优先条件,尤其是把企业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感、发展理念和管理能力作为首要因素。为开拓企业负责人的视野,提升管理能力,今年该县还组织了部分纺织服装类扶贫车间负责人到上海东华大学参加了企业家高级研修班。三是把好就业关。今年,宿松县根据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要求,将车间认定带贫标准调整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比例不低于15%或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不少于5人。调整后带贫标准更好地激发了企业建设车间的积极性,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业的功效进一步突显。2019年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人口就业936人,较2018年增加了411人,车间带贫率由2018年的44.88增加到47.23%。

围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该县组织专班深入就业扶贫车间调研,听取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激发企业负责人和贫困劳动者的动力,将就业扶贫车间奖补资金的申报发放由原来的半年一兑现调整为一季一兑现,车间运营补助和贫困劳动者就业岗位补贴兑现更加及时,进一步提升了车间吸纳就业的积极性和激发贫困劳动者就业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奖补资金的发放到账通过公示、手机短信等渠道实时提醒,也更加提升了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该县还立足县内情况,结合省、市政策和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和运营机制,突出就业扶贫车间的带贫减贫功能,减少认定的人为障碍。建立健全了督查指导机制,注重加强扶贫车间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县人社、财政、扶贫等部门开展“四不两直”常规性检查暗访,县人社部门还建立了领导干部包保车间暗访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季、乡镇人社所每月到车间巡回办公制度,指导车间开展工作、掌握就业情况、检查基础台账、开展安全检查和宣传扶贫政策等,不断提升全县就业扶贫车间的规范化水平。

来源:中国扶贫

编辑:汪媛 审稿:江柏佐

主办:中共宿松县委宣传部

运营:宿松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