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聊天的父母有多厲害?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揭開了祕密!

週末帶孩子參加戶外平衡車活動,到場的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參加。

“寶貝加油”、“寶貝你真棒”,父母的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

偶然聽到一個媽媽對她的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第一次參加有點害怕,但是別緊張,按著你的速度來,我在終點等你。”

最好的教育不過如此,接納孩子的情緒,給予孩子信任,讓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也能感覺到安心。

會聊天的父母有多厲害?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揭開了秘密!

《父母的語言》作者達娜·薩斯金德說,不管家庭經濟社會情況如何,只要孩子從小生長在一個充滿交流和對話的環境中,他們日後的表現都會更好。

很多父母希望培養孩子優秀聰明的特質,但卻忽略了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好好聊天。

01

父母的每一句話都是孩子重要的信息來源,影響著孩子對生活的認知。有效的親子對話,是孩子汲取知識營養的重要途徑。

聊天這個事情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孩子放學回來,父母最常問的是“今天上課表現好嗎”、“有同學欺負你嗎”、“午飯吃了什麼”、“老師教了什麼”。

看,一場知心對話演變成了尬聊。

會聊天的父母有多厲害?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揭開了秘密!

作家周國平說,孩子最棒的生長環境就是家庭。親子時光其實也是給孩子人生打底色的過程。如果親子間充滿無盡的交流對話,孩子的人生底色必然是溫暖而光明的,這樣的孩子也擁有美好的心靈。

你的眼界是孩子人生的邊界。父母越愛孩子,就越需要傾聽孩子的內心,孩子也希望通過聊天來拓展知識儲備和人生格局。周國平曾記述了他四歲的女兒從一開始對聖誕老人深信不疑到逐漸懷疑的過程。

有一天她問周國平“爸爸,你是聖誕老人嗎?”,周國平答,“愛你的人都是聖誕老人”。在簡單的對話中,將人生哲學傳遞給孩子。

會聊天的父母有多厲害?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揭開了秘密!

02

交談具有一種強大驅動力,不僅有益於增進親子關係,還能促進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無論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

這項研究以30多名4-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在孩子聽故事的同時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並且回顧孩子與父母在家中互動的錄音。

父母和孩子談話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的生物成長,真的很神奇!

會聊天的父母有多厲害?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揭開了秘密!

研究還發現,孩子大腦活躍程度和孩子聽到多少詞彙無關,但與會話輪流次數強烈相關。和父母交談更多的兒童,在之後的標準化測試中取得了更好的分數。

孩子的起跑線不是物質上的生活條件,而是父母。

父母願不願意跟他好好聊天,願不願意用更加豐富的語言指引孩子的個性品質。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女兒瑪利亞有一次突發奇想要去紋身。奧巴馬當時沒有回答,但第二天就對她說:“我昨天也看見了一個紋身廣告,圖案很漂亮,我決定去紋身。”

一國總統要去紋身?瑪利亞當場就傻眼了。奧巴馬接著說:“沒人說總統不能紋身。我不僅要自己紋,還要帶你和媽媽一起紋,最後我們拍個一張全家福放到社交網絡上。”

瑪利亞當即搖頭表態,“千萬別帶我去紋身!”

會聊天的父母有多厲害?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揭開了秘密!

教育來自於生活點滴。父母與孩子聊什麼,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最終決定孩子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聊天不是說教,而是為了和孩子走得更近。

03

好的教育存在於親子互動中。聊天有時候不過幾句話的事情,但只要孩子聽進去了,就能達到教育效果。

那麼,會聊天的父母都是如何做的呢?

會聊天的父母有多厲害?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揭開了秘密!

首先,關注孩子所關注的。

孩子對植物感興趣,乾脆延伸他的想象力,告訴他植物的生長方式和習性。

孩子關注什麼,父母就關注什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共情能力,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後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回應。

最重要的是善於傾聽和觀察,因勢利導。如果孩子提出問題,父母敷衍回答,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創傷。他的所有感受和想法都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其次,共享喜悅也分擔不易。

父母玩手機,孩子看電視,彼此既不關注也不交流的狀態其實是危險的。

有的孩子一開始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主動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帶動孩子來表達。交流多了,孩子認為父母是值得信任的,便會主動打開心扉。

父母在傾聽時可以使用適當的肢體語言回應孩子,比如應答、點頭、微笑、讚美等。父母積極的關注可以讓孩子瞭解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會聊天的父母有多厲害?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揭開了秘密!

再次,開放式提問引導溝通。

輪流談話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在你來我往中交流觀點,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可以多提些開放性的問題,而非限定性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會這樣”、“你覺得呢”、“你想怎麼做”等,引導孩子更好地交流。

心理學專家還推薦了一種“5W1H”法則,有助於輪流談話的進行。父母在交流中從原因(why),對象(what),地點(where),時間(when),人物(who),方法(how)等六個角度提出更細緻的問題,更容易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從此刻開始,認真對待與孩子之間的每一次對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