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電視劇《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的長篇小說《雍正皇帝》,由胡玫執導拍攝,國家一級演員唐國強、焦晃、廖丙炎、杜雨露等參演,演繹了雍正一生的風雨經歷。該劇於1999年1月3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後廣受好評,並創收視率新佳,先後榮獲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長篇連續劇、第19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但是,電視劇畢竟與歷史記錄片不一樣,在歷史純真度上還是有點差異。接下來,為大家帶來該劇與歷史不符的另外八個情節,目的就是去了解一下實際的歷史情況,切勿把電視劇當作歷史看。

1、年羹堯出身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年羹堯之所以飛黃騰達,除了得益於雍正“照顧”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是雍王府的胞衣奴才。其實不然,年羹堯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年遐齡,曾以筆帖式身份歷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康熙四十三年以從二品銜在湖廣巡撫任上致休。而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後,改庶吉士,任職翰林院。

2、年羹堯的仕途

年羹堯第一次出現在劇中是皇四子胤禛江南賑災時,當時他的身份是杭州參將。作為四王府的胞衣,在賑災時為他主子立下汗馬功勞。因此,胤禛完成江南事務後,將年羹堯帶回北京,又通過關係外放至四川擔任提督,人稱“年軍門”。其實,在年羹堯中進士後,被授職翰林院檢討。後來曾多次擔任四川、廣東鄉試考官,累遷至內閣學士。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自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也就是廢太子的第二年,年羹堯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據清人蕭奭所著的《永憲錄》記載,這時的年羹堯還不到三十歲。對於康熙帝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年羹堯感激涕零,在奏摺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所以,年羹堯既沒有擔任過四川提督,也並非雍正舉薦。

3、弘曆年齡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雍正王朝》第八集很精彩,康熙率眾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參加熱河狩獵時,皇四子胤禛家的小弘曆一鳴驚人,深得康熙喜愛,並將原本賜予太子的玉如意轉賜給他。咱們先分析一下年份:當時太子胤礽即將被廢黜太子位,據史料推算,此次狩獵應該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而弘曆則是出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子夜,於雍親王府。所以,這一段是二月河老師在小說中杜撰的。目的在於,為雍親王胤禛上位做鋪墊。

4、李衛出身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吊兒郎當”、“目不識丁”這是李衛給觀眾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李衛在四貝勒胤禛江南賑災時以一個小叫花子身份和高福、翠兒一同出現。其實,李衛出生於江蘇豐縣一富戶人家。康熙五十六年時,李衛通過捐資得到員外郎一職,隨後不久任兵部員外郎,後又轉任戶部郎中。

5、皇十四子名諱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八爺黨”重要成員,康熙五十七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王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拉布坦的皇十四子胤禵,在劇中作用舉足輕重。老十四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老九胤禟曾說過:“老十四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但是,在作為皇子時期,他不叫胤禵而叫胤禎。和他同父同母的四哥,也就是雍正,名字同音。後來,雍正登基後,為了避諱除了老十三怡親王胤祥,其餘兄弟名字的“胤”全部改成“允”。老十四“胤禎”也就變成“允禵”。

6、戶部阿靈阿真實履歷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雍正王朝》第22集,戶部主事孫嘉誠因雍正鑄錢銅鉛比例問題大鬧戶部,被頂頭上司、戶部尚書阿靈阿嘲諷道:“你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竟然妄言議政”,還被扇了一嘴巴子。隨即二人扭打一團。阿靈阿在歷史上確有此人:阿靈阿,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太師遏必隆第七子,孝恭仁皇后妹夫,孝昭仁皇后之弟。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皇十七子果郡王允禮的岳父。康熙四十年,拜為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理藩院尚書,總理火器營事務,屬於“八爺黨”干將。於康熙五十五年去世,阿靈阿是康熙重臣寵臣,是雍正朝的罪臣。雍正二年,雍正帝將阿靈阿的墓碑改刻為“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

7、八王議政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雍正王朝》中,八爺黨搬出八旗議政的祖制,打算逼宮架空雍正。但是,八旗議政一經拋出,就被張廷玉駁得體無完膚。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八爺胤禩逼宮,倡導“八王議政”呢。其實是沒有的,電視劇中八王議政的逼宮發生在雍正朝後期,其實這時候胤禩、胤禟、胤祥都已經死去,包括最後替雍正去抄家的胤祉也早被雍正囚禁在康熙的景陵。所以,八王議政逼宮事件,是作家二月河杜撰出來的,卻是一個十分成功的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而坐在現場的四位旗主王爺,號稱鐵帽子王,他們的封號也是有出入的。不過,這一段的確符合小說要素,緊張精彩而又有喜劇性。

8、雍正恩科取士

新君登基按常理來說,新朝新氣象都要開恩科。此時的雍正帝恰好面臨的局面,滿朝皆是“八爺黨”,無人可用。於是跟老十三怡親王胤祥商量開科取士,胤祥:“皇上,似乎應該著手發現培養一批才俊之士,人才才是治國之本。”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於是,在經歷一番波折後,迎來了甲辰恩科前三名:狀元王文昭、榜眼尹繼善、探花劉墨林。不過,雍正元年(1723年)是癸卯恩科,一甲前三名分別是于振、戴瀚、楊炳。而僅有的歷史人物尹繼善則中該科二甲二十四名賜進士出身。

9、王掞並非太子之師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王掞在劇中作為太子胤礽的老師,對太子可謂傾注畢生心血輔佐,與太子關係甚為密切,深受康熙及太子尊重。特別是太子被廢黜時哭諫朝堂,並指責康熙“不教而誅”,讓人印象深刻。歷史中的確有王掞此人,於康熙五十一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掞處事恪謹,為屬僚所折服。康熙六十年,因奏請重立胤礽為太子,忤逆聖意,罪應謫戍。王掞並非太子之師,太子胤礽的老師共有四位:張英、李光地、熊賜履和湯斌。

後記:小編在2020年3月1日,自創了“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的十大情節”這篇文章,到目前為止推薦量達到626.8萬、閱讀量39.4萬、評論731條、點贊量2892個。多數讀者還是對小編的創作給予肯定,但也有些讀者認為我是在較真、斷章取義。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我尊重二月河老師的小說,並且很喜歡這部劇。此舉,只想讓更多讀者去了解更多的歷史史料,因為有很多觀眾明顯受到電視劇誤導,拿電視劇的情節作為歷史。因此,通過在評論區蒐集補充,在此奉上文章續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