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評《紅樓夢》之九十:是曹雪芹導致了《紅樓夢》亂象叢生?

王鐸評《紅樓夢》之九十:是曹雪芹導致了《紅樓夢》亂象叢生?

王鐸評《紅樓夢》之九十:是曹雪芹導致了 《紅樓夢》亂象叢生?

看官,曹雪芹給《紅樓夢》分出了章節、添加了回目,這一點世人皆知,功不可沒!但是同時,他也肢解了《紅樓夢》,刪除了其中的大量故事情節、內容、包括人物等等,這一點也無庸質疑。僅就這一點來說,《紅樓夢》至今的眾說紛紜,亂象叢生,首尾難接,曹雪芹實在也難辭其咎。

不過,我說的這個曹雪芹,是康熙時代的歷史學家曹雪芹,而絕非是紅學家們常常提到的那個生活在北京西山黃葉村、窮困潦倒吃不上飯、無錢沽酒待客、整天到集上擺地攤以賣畫賣字為生的曹雪芹。要知道,那個乾隆朝的曹雪芹,與《紅樓夢》並不沾邊兒,也不出名。如果果真《紅樓夢》是他寫的,光那鋪天蓋地的“名人飯”,他就吃不了。何來貧病交加,四十暴亡?不信,我舉個例子給你聽聽。

有紅學家說,黃葉村的曹雪芹晚年很窮,無力養活老婆孩子。這我就要問了:曹雪芹這麼大的學問,竟然無事可做,沒有飯吃?這不是咄咄怪事嗎?虧他還是小說大家、一代文豪,怎麼連適應社會的能力都沒有呢?

換句話說,當時像他有如此境遇的人,也不是惟一。他不是也寫過如此人等嗎?像那《紅樓夢》中的賈雨村,在罷官的時候,不也是他曹雪芹給指出的一條光明大道——讓其到林如海家當家庭教師,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那他曹雪芹為什麼不去做?嫌丟人嗎?

還有,可以算做曹雪芹的前輩,在與其差不多同時代的康熙年間,還有一個大文人,可以拿來做比較,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蒲松齡。要知道,蒲柳泉的一生,就是以給人做家庭教師維持生計的。說句不中聽的話,如果他曹雪芹能夠在乾隆朝窮死、餓死,那天下的文人都該早早死光了!是吧?!

那位看官說了,也許人家曹雪芹本不願意去當家庭教師,只願意在家裡“趴窩兒”寫《紅樓夢》。那問題也就來了:當時的《紅樓夢》抄本不是很值錢嘛!他可以寫他的《紅樓夢》,再請人來抄《紅樓夢》,然後拿出去換錢,豈不省事?一舉七八得,錢袋子不就大鼓來塞的了嗎?還愁什麼生計?

還有,說不定哪天,曹雪芹酒後吐真言,當眾一拍胸脯,大喊一聲:“我是曹雪芹,你們看熱了盆兒的那個《紅樓夢》,就是我寫的!”多好,一語驚世,嚇落了太陽,震飛了滿天繁星!

呵呵,看官,如果是這樣,那些好事的達官貴人豈能讓他躲在黃葉村裡餓著?還不趕快把他揪出來酒肉一番,順便將滿肚子的一大堆疑問,一骨腦兒地全倒了出來?

好了,我今天不是要戲弄黃葉村的那個曹雪芹,而是要說明一個鐵的事實:即所謂對《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曹雪芹,絕不是黃葉村的那個重名的曹雪芹。並且,我還要向他探究一系列問題,還《紅樓夢》原作者吳玉峰一個清白。

看官,請注意,我再往下說的這個曹雪芹,便是這個真正的曹雪芹了。千萬別弄混了!呵呵。

現在,就讓我來發問吧:曹雪芹為何對《紅樓夢》要“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呢,有必要嗎?

回答:當然是有必要。其主要原因,我在前面的文章當中已經說過,不把那些“淫詞章節”刪掉,是不會通過康熙朝官吏的嚴格審查的。或者說,如果不是當年曹雪芹的大量“增刪”,這部《紅樓夢》也許就失傳了,我們今天就看不到了,也未可知。

有紅學家說,清代的“文字獄”根本涉及不到如《紅樓夢》一類的小說。原因是小說在當時不登大雅之堂(還美其名曰:朝廷考試不考小說),朝廷一向不問不管,一任其自生自滅的。我認為這種說法不是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至少他不熟悉清史。

由於《紅樓夢》的原作者是吳玉峰先生,故當曹雪芹拿到書稿時,便不得不詳加“披閱”,才能下手“增刪”。有人把古人的“披閱”,誤認為等同於“批閱”,這是無知。所謂“披閱”,其實就是“翻閱”,是詳細閱讀的意思。

那麼,曹雪芹為什麼要對《紅樓夢》手稿“翻閱”和“增刪”的時間,長達十年之久呢?

答曰:因為這不是他曹雪芹自己的創作。看官你想,如果讓你來修改別人一百多萬字的一部長篇小說,且其中還有如此眾多的歷史典故、宗教傳說、人物事件、情節細節、園林環境、衣食風俗,還有藝術欣賞和詩詞歌賦等等需要解讀和駕馭,恐怕誰也是一時半會兒弄不明白,而遲遲不能完成的。另外,這也正說明《紅樓夢》的原作,比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體量更加龐大,人物更加眾多,頭緒更加複雜。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難怪曹雪芹直到死,也沒有把這部卷帙浩繁的大書修改完成。

還有,下面的這部分特別關鍵,即曹雪芹對於《紅樓夢》到底“增”了多少?“刪”了多少?有沒有一個大致的綱要和線索?現在還能不能尋到一些“殘垣斷壁”和“蛛絲馬跡”呢?

看官,有關的這樣一些疑問和謎題,太多了,也太雜亂無章了。現就我之短見和淺識而言,也只能說點皮毛,點到為止罷了。下面,姑且讓我不分先後和層次,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吧。

一、刪除淫蕩描寫

這一條,我在前面的文章裡已經提到過,如“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部分,刪除曾有“四五頁”之多。有些紅學家由於不知刪掉的是什麼內容,便驚呼:太可惜了,《紅樓夢》太好看了,刪掉幹什麼?

現在,我們明白了,曹雪芹所刪掉的,完全是一些不堪入目的淫蕩描寫。刪的對,刪的好,刪的及時!這位紅學家,讓我告訴你,如果你有對淫蕩描寫興趣,請去“披閱”一下《金瓶梅》和《姑妄言》就明白了。千萬別在這裡長吁短嘆、大呼小叫。

二、神瑛與頑石斷榫

《紅樓夢》在一開頭,就講女媧補天的故事。說是女媧補完了天之後,剩下了一塊“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的五彩之石。後來,這石“靈性已通”,因見其他石頭均能用於補天,而只有自己被棄,故“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一天,來了一僧一道,在石邊高談快論,當說到紅塵中的榮華富貴時,石頭聽得不覺凡心已動,苦求僧道把自己攜入紅塵之中。於是僧道就成全了石頭,並把它變成一塊晶瑩明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還在上面鐫了幾個字,帶入紅塵。如此看來,那通靈寶玉,就是那塊石頭。

與之並行的另一個故事,也是出自一僧一道,這就是“還淚”的故事。

曾雲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有一絳珠仙草。因赤瑕宮之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悉心澆灌,絳珠仙草才得以久延歲月,幻化人形,成為仙女“絳珠仙子”。

只等有一天,神瑛侍者在警幻仙姑案前掛了號,準備下凡。絳珠仙子為了償還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也就跟著下凡“還淚”去了。這就是所謂“木石前盟”的“還淚”故事。

可是,這兩個神話故事之間,原本是對不上茬兒,接不上榫的。即神瑛侍者與石頭是不是一回事?是不是一個人?是不是同時化作了賈寶玉?還是兩者各不相同?一時間,惹來如許爭論。

三、書名與作者之謎

在“甲戌本”《紅樓夢》的“凡例”當中,為什麼說《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可又有“《風月寶鑑》、《石頭記》、《情僧錄》和《金陵十二釵》”諸名?孰前孰後?論其作者,又有“吳玉峰、孔梅溪和曹雪芹”諸公?他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為什麼?

四、金玉良緣之說

對於《紅樓夢》,歷來有“金玉良緣”之說。好多印本,還多用“金玉緣”來標註《紅樓夢》。可是,在該書的故事脈絡當中,往往體現不出“金玉良緣”的主旨,很像是一部“金玉之悲”、“金玉無緣”的書。其中的“玉”,當為“靈通寶玉”,暗指賈寶玉;而“金”呢,乃是“金鎖”,當指薛寶釵。此二人在《紅樓夢》中,一直處於若即若離、悲喜無常的狀態,這又是為何?難道吳玉峰的原稿就是這樣設計的嗎?曹雪芹在其中動沒動過手筆?

五、黛玉家產之謎

林黛玉是官宦人家出身,祖蔭豐厚。為何在林如海死後,黛玉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家產繼承?她在賈府裡,仍是那麼窮兮兮的,為什麼?難道是給賈璉獨貪了?可書中卻沒有明確交待。另外,在黛玉來到賈府之後,父親林如海為什麼這麼多年都沒來看看她?是林如海在巡鹽御史任上特別忙嗎?不像。即使很忙,也該經常有書信往來,或寄包裹等等。可是,書中毫無交待,也不見伏筆,不符合父女之情,這又是為什麼?

還有,林黛玉似乎也從不掛念自己的父親,也不思念和祭悼自己早已逝去的母親和弟弟,甚是怪異。或曰,黛玉尚小,似可搪塞。可那賈母呢?賈政呢?王夫人呢?他們也不管這些事嗎?說不過去吧?

六、元春死因

自王子騰死後,僅二十多天,元春就死了,為什麼?這兩人之死,到底有什麼聯繫?

書中稱:元春“聖眷隆重,身體發福,未免舉動費力。每日起居勞乏,時發痰疾。”元春難道是一口痰上不來,斷氣而死的嗎?她究竟得了什麼病?如何還託夢於賈母?

這一切的一切,情節連續不起來,使人感覺如雨聚至,人生難測。

七、探春遠嫁

話說鎮海總制周瓊,為了孩子的婚事向賈政投書求親。當時,賈政正好在江西糧道任上,便打發家人進京回明賈母、王夫人。這門親事就算是定下來了,這就是探春的親事,如此也真簡單。

於是,趙姨娘向探春道喜說:“姑娘,你是要高飛的人了。到了姑爺那邊,自然比家裡還好。”這說明,探春嫁得好,嫁對了人,人往高處走嘛!這與之前探春“花名籤”上的讖語“必得貴婿”,正好照應。

可是,這在賈母情感裡,卻不一樣。你看她灑淚道:“三丫頭這一去了,不知三年兩年那邊可能回家?若再遲了,恐怕我趕不上再見她一面了。”

還有,書中寫的“恐哭損殘年”、“上轎登程,水舟陸車而去”、“到了海疆,路上風恬浪靜”、“清明涕送江邊望”、“一帆風雨路三千”等等,又如何解釋?

待探春出嫁後,賈府蒙難敗落,周瓊又在海疆戡亂,一時音信全無。直到後來一個機會,甄應嘉奉旨安撫海疆,臨行前來辭別賈政,才有機會捎信至周府看望探春,這又是為何?

還有,在《紅樓夢》第一零八回中,史湘雲來看賈母,曾打探探春的下落道:“三姐姐去了,曾有書字回來麼?”

賈母道:“自從出了嫁,二老爺回來說,你三姐姐在海疆很好。只是沒有書信,我也是日夜惦記。為我們家連連的出些不好事,所以我也顧不來。”

這就要問了:“書中一遍遍說的那個‘海疆’,到底是什麼地方?”或曰:“探春究竟嫁到什麼地方去了?”多少年來,紅學家們一向猜測很多。

有說是探春遠嫁到外國做妃子去了。因為探春走的是海路,大概與南安郡王有一定的關係,是去和親的。有的說是遠嫁到了茜香國,也是替皇上和親去了。還有說是去了粵東,因為書中有“粵東的官兒來拜,送了上頭兩小簍子茯苓霜”一句話,這或許就暗示了探春的“遠嫁之地”。問題是粵東在哪裡?有人說是今天的廣東、海南一帶。好了,書中類似於這樣的“無頭案”還太多,在此不說了。

八、佚稿之迷

看官,《紅樓夢》裡的“佚稿之迷”是很多的。現只舉一例為證。

比如,在二十回裡,就有這樣的眉批:

茜雪至嶽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目“花襲人有始有終”。餘隻見有一次譽清時,與“嶽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

可是,在我們讀的《紅樓夢》裡,類似“嶽神廟”的這些章節,並沒有出現。這又是為什麼?是被“借閱者”丟失了麼?還是另有什麼緣故?既然丟失了,又為什麼不能夠再補上?曹雪芹為何要隨隨便便把手稿借出去呢?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誰是“借閱者”?等等,今天的讀者是無法弄清楚的。那帳,就只能記在曹雪芹頭上。

看官,好了,已寫八條了,不能再寫下去了。再寫,就成流水帳了。就此打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