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对照这个标准买 吃的安心健康

6月15日起,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正式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据了解,这是我国第一项专门关于“零食”的标准,同时也是关于“儿童零食”的首项标准。

第一问:孩子是否需要零食?

买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对照这个标准买 吃的安心健康

其实三餐营养保证之后,对零食的需求无非就是:

  1. 情绪需要;
  2. 能量补给;
  3. 好奇心;

所谓情绪需要,小朋友和大人是一样的,你不开心了、低落了、感觉不被关注了,渴望用食物刺激一下多巴胺的分泌,让自己回归到一个乐观的情绪曲线上,于是零食应时而生。

所谓能量补给,当然就是“我饿了”。要区分是真性饥饿还是假性饥饿,真性一般胃部会有感觉,有一种逐渐被掏空的画面感,区分真假的最好办法是看一下时间,如果距离上一次用餐没有超过 3 小时,大概率假性饥饿的可能性非常高。

所谓好奇心,首当其冲要感谢现在五花八门零食的产品设计、包装、颜色、营销口号。试想一下,你领桌或者你正在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又或者你打开 APP 只是打算买一瓶洗洁精,但相关推荐里有一个标题或者图片或者价格非常诱人的食物出现,买来尝尝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人类天然对一切陌生事物都保持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拿回家吃吃)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出于这三个层面的需求,为孩子准备必要的零食,是每个家庭都必须做的功课,所谓事情不走极端,断绝一切零食的可能性且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出口,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甚至因为防护意识薄弱,出现心理问题(暴食症)、校园犯罪(盗窃,得不到就去偷),本来父母是为了孩子健康,但因为措施太极端,反而导致更多问题出现。

第二问:如何选择零食?

买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对照这个标准买 吃的安心健康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牵头制订,是我国第一项专门针对儿童零食制定的标准。该标准对零食、儿童零食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梳理和定义,明确了儿童零食的生产原料要求、感官、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真菌毒素指标要求、微生物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等要求

注意上面几个关键指标维度就可以判断,当你站在货架旁的时候:

  • 注意看食品成分列表,靠前的是一些化学名称的尽量少买;
  • 任何零食都会有营养成分,建议大家关注碳水化合物的占比,理论上购买碳水占比低,蛋白质占比高的零食,对孩子身体更好;
  • 尽量买距离到期日还有半年以上的产品,不要买保质期临界点的食物(其实很多人购物还没养成看保质期的习惯,要慢慢加强);

第三问:成人和小孩在“吃零食”上有何不同?

买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对照这个标准买 吃的安心健康

对于更需要大量营养来支持儿童身体发育来说,儿童食品的营养素是需要首要考虑的。而成人的零食可能会更关注口感,毕竟脱离了“长高”这件事,吃的舒服更重要。

儿童零食究竟有啥“讲究”呢?以团体标准对脂肪、糖、盐项目的要求为例。对于儿童零食不能一味强调“无或不含脂肪、“无或不含糖”。这是严重误导消费者的话术,脂肪和糖是孩子成长需要的营养素,只是需要控制每 100 克或者每 100 毫升的所含比例问题。专家建议,儿童零食的脂肪占比每 100 克不建议超过 0.5 克脂肪。

第四问:这个标准会改变你对零食的选择吗?

买零食再也不用“被套路”对照这个标准买 吃的安心健康

知识的普及需要时间。但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有了控糖和少吃精加工食品的意识了。

还是那句话,过犹不及,零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它是缓解孩子饥饿的方便食品,是维系稳定情绪的好工具,是保持全家和谐的一个手段。

所谓存在即合理,我们需要对饮食有基础的认知,但也要适度放权孩子探索“零食乐趣“的权利。偶尔的调剂和奖励,不仅不会损害孩子的健康,

相反用零食偶尔“麻痹警惕的大脑”,反而会对情绪的稳定性造成正向帮助。

你们会和孩子一起去超市买零食吗?你们觉得这个标准的出台会提升儿童零食的质量吗?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