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2020年8月26日

當代文化學者

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

陳方既先生在武漢辭世

享年99歲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

(1921—2020)


1921年9月30日出生,湖北沔陽(今仙桃市)人,1946年畢業於國立藝專。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書協副主席,《書法報》編輯部主任、顧問。長期從事美術、書法創作及理論研究工作,曾獲第一、二、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2013年獲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


主要著作有《書法藝術論》《中國書法精神》《書法美辨析》《中國書法美學思想史》《書理思辨》《書理再思辨》等。其中《書理思辨》獲中國文聯第八屆文藝評論(著作類)特等獎。

陳老生前留下遺囑

“我去世後我的遺體捐獻給國家”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先生遺囑


陳方既早先沉醉於美術

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走上了思考數學問題的道路

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連續三屆獲得中國

書法藝術最高獎

——蘭亭獎理論獎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書法



什麼是好的書法藝術?


■陳方既

究竟什麼是好的書法藝術?不加思索,只憑感覺,似乎很容易回答。即使在說不清道理時,你也可以說:“反正我喜歡這一件,不喜歡那一樣”,也不一定就是錯了。但是,請說出一定的道理來,恐怕就有點麻煩了。是完全不懂得書之好壞麼?不是。能完全把道理弄清楚麼?也不見得。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書法


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不是書者根本不識書之好壞,而是沒有認真注意自己平時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針對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書法進行評比?一個學仿不久的小孩子,居然能將筆執得端正,字結得平穩,連筆畫形勢與帖本比較,也似八九不離十。你就會說“好!”“要得”;如果一個人已寫了20 年的字,仍只能按照帖本一筆一畫地寫,雖然寫得幾乎和帖本個模樣,但你仍覺得呆板,僅靠做作成字,全無生動的書寫之意,你就會覺得此人還不知書味。另外一個人,他的用筆並不死板,筆畫也熟稔,卻表現不出出自靈性、化自傳統的韻味……還有的作品,確實筆筆出自傳統,用筆結體都可見深厚的功力,可就是讓人感到只是筆下工夫下得多,卻缺少一種高雅的精神氣格……


這樣就使人難以簡單表述什麼叫好的書法,什麼不是了。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書法


其實,這並非人們不識書之好醜,而是對複雜的書法美的表現,不能籠統地據一種情況,以一個標準概括。籠統的標準,可以用來檢驗這裡,不一定就能檢驗那裡。孫過庭有關於學書的三段論,認為初學之人,能達到“平正”,就有美;掌握了“平正”的只講“平正”,就失去審美意義與效果;這時就要尋求“險絕”;尋求“險絕”就又是一種審美境界。正如書者講“無法之法”“不工之工”一樣,它們是“有法”、“工謹”之美之上的又一種境界。但是能不能說只有“險絕”、“不工之工”、“無法之法”,才是書法美的最高標準?絕對不是。因為如果事情都是這樣,所有學書的人,人們的書法面目都是“險絕”、都是“不工之工”、“無法之法”,就會像當前出現的“流行書風”一樣,成為一種模式了。好的書法,就決不是模式的書法。這樣,似乎問題又來了:書法沒有絕對的審美樣式的規定性?


不是“似乎”,事理就是這樣。如前所說,五六歲的孩子,能隨手將字結構得平平正正,眾人就會讚美;然而一個人寫了一輩子,也只能平平正正,就不具有審美意義與價值了。但是當許許多多書法都以為“險絕”才是書法唯一的高境界,都在尋求“險絕”,而這位書家偏逆時潮而行,秉性而書,獨具自我的平正,卻也是卓越之家。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書法


而當許許多多好書家都將心力用於“平正”、“險絕”的講求時,有人發現,書法形象更具有如人體生命,達性通變,其常不主。並竭盡心力做了卓有效果的追求,這種書法就成了更有精神內涵的書法。


在蘇軾提出“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以後,書寫技法(包括工具器材的性能)進一步調動起來。再往後,書法不僅追求有生命活力,更講起精神氣格來。好字,不僅僅有精熟的技能,能創造出有生命意味的形象,而且那點畫形姿自然成體,將主體的精神氣格展露出來。這時候,人們不只是從技能工夫上論書之好壞,也不是隻是從是否顯示出生命意味論書之好壞,而且確實從書中感受到時代的高雅的精神氣格了。是書法的實際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感受,推動了技法的運用,讓人認識到什麼是好的書法。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書法


這說明:隨著人們用於書法創造的主體的技能功力、精神修養越來越講求,人們對好的書法的認識也越來越講求、越深刻。看看現代人要求於書的,比之魏晉南北朝時,就大大發展了。比如南朝人流行的兩個審美概念:“功夫”與“天然”、“功夫”變了說法,“天然”則完全不講了。但是,作為保證這種美的創造最基本的東西,卻仍然是“人的本質力量豐富性”。對書法藝術的讚美,也仍是對“人的本質力量豐富性”的讚美。以上所舉的那許多書法美的講求,都不過是力量在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書法條件下的“人的本質力量豐富性”的具體表現。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書法


提出這個問題來討論,一是讓我們知道:學習書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審美效果的追求。不從這個實際出發,不可能有紮紮實實的進步;二是書法的一切美的表現,都是“人的本質力量豐富性”借書法藝術創造的實際展示的。沒有這種力量的展示,就不會有美的書法。抓住這一根本,許多枝枝節節的問題:如“流行書風”究竟好不好?“寫經”和古代民間書法學不學得?當前最時興什麼書風?我的書路該怎麼走?就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了。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書法


陳方既治學箴言


書學研究中,不能搞形而上學,不能憑狹隘經驗想事,要好好研究古人那些話是在什麼背景下說的,是針對什麼情況說的?講這些話的目的是什麼,意義在哪兒?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聯繫的,但不能被現象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正確的理論指導十分需要。關鍵在於正確的理論要有正確的理解,萬不可大而化之,把正確的理論當簡單公式亂套。文字的創造是現實的反映;書寫的運筆結體規律也是現實的反映,但二者反映現實的層面、方式、效果卻大有不同。有的反映的是形、質,有的反映的只是規律,必須將二者區別開。可是有的理論家就是做不到這一點,只從現象看問題,或者頭髮鬍子一把抓。“道理”講了許多,就是經不起實踐檢驗。


陳方既60歲離休之後

以壯士斷臂的氣概

放棄自己鍾愛的版畫和美術理論

而專注於書學理論研究

長達30多個春秋

有位記者採訪陳老後感慨地寫道:

“在當代書法界,

八十多歲仍然堅持理論思考,

且不斷有新著問世者,

唯方既先生一人而已。”

陳老堅持伏案寫作

年輕的記者和書家給他寫信

他也會親手回信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手跡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陳方既手跡


陳方既沉潛書理

執著於書法理論的研究和思考

先後出版了《書法藝術論》

《美·藝術美·書法藝術美》

《書法技法意識》

《中國書法美學思想史》

《中國書法精神》《書法美辨析》

《書理思辨》《陳方既論書法》(四卷本)

《古代書論選釋》等書學理論著作

在書法專業報刊雜誌發表論文500餘篇

形成了完整的書學理論體系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他是著名書畫家、書法理論家,於8月26日逝世


音容猶在,精神永存

先生一路走好

我輩致敬致哀!


關注【書畫指南】公眾號獲得更多免費資源。

點擊瞭解更多,查看免費書法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