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不敢歡呼的“勝利”

我們見過太多的歡呼,開國大典上的歡呼,港澳迴歸時的歡呼,申奧成功時的歡呼……山水帶笑,舉國同慶,人們歡欣雀躍、熱淚盈眶,每當這一時刻,重大事件的“主角”進入人們的視線,迎來萬眾矚目。然而,

也有一種勝利卻“不敢”歡呼,生怕聲音傳到外頭去,因為這裡的事“跟任何人都不能說”。

一輩子不敢歡呼的“勝利”

近段時間,有媒體採訪了胡思得、李德元和李維新等三位參與核武器研製的科學家,時隔60年揭秘“北京九所”,在他們回憶中國核武器探索的崢嶸歲月中,我們每一名讀者都被湧動的家國情懷深深感染。

胡思得等科學家初入原二機部第九研究所時,都還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60年過去了,當年的年輕人皆已成為耄耋老人。他們為核武器研製工作默默奉獻了一輩子,因為“核武器”三個字後面是“跟任何人都不能說”的隱秘,他們的相冊裡幾乎沒有壯年時期的照片,所獲得的榮譽和獎項也不能對外公佈。回顧自己的一生,老科學家李德元說,“我參加了中國的核武器研製,這是我一輩子的價值。我很自豪參加這麼偉大的事業。”

建千秋之功、立萬世之業,做無名之人。中國人只用兩年多時間,就實現了原子彈到氫彈的突破,在世界看來這是奇蹟。其實,創造這一奇蹟的秘訣並不神秘,而是普遍蘊含在中國人心中的四個大字——家國情懷。對於“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核專家來說如此,對於浴血奮戰打出一個新中國的革命先烈來說也如此,對於改革開放勇闖急流險灘的開拓者來說亦如此,這一中華優秀傳統,幾千年來護佑著中國人一路奮進、生生不息,尤其是在民族解放與復興征程中,更是迸發出強大的力量。

愛國有時並不容易,往往意味著有所奉獻,甚至有所犧牲。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小家生活與國家事業需要作出取捨時,科學家們不約而同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因為他們有刻骨銘心的認識:落後就要捱打。惟有國家富強,才有人民安康。正是懷著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他們將青春無怨無悔地投入到核武器研製事業中,鑄就豐功偉績。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才能鑄就偉大時代。“北京九所”的科學家們用漫長的歲月踐行了熱血誓言,歷史不會塵封,人民和祖國會永遠銘記他們的貢獻。他們身上所閃爍的埋頭苦幹、報效國家的時代品格,也融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成為億萬人民學習的榜樣。當前,在脫貧攻堅戰中,在疫情防控戰場上,在科技創新國際競爭中,時時處處都需要弘揚心懷大愛、忘我燃燒的奮鬥作風,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前途命運緊密聯繫、緊密融合。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從無數人不懈追尋裡,我們知道,幸福就是科學家們說的,“我對國家有貢獻,這一輩子過得可以”。幸福就是,當民族復興、祖國昌盛之時,告訴自己,曾為之全力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