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查理芒格的專訪有感

2019年4月23日,95歲的查理·芒格在洛杉磯的家中接受了《華爾街日報》長達六小時的專訪。

讀查理芒格的專訪有感

看完了這次訪談,感悟至深,記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想法非常簡單,弄清楚犯愚的標準並避免。有些人收集郵票。而我收集瘋狂和荒謬,然後避開它們。這效果令人驚訝,因為我已經發現了很多有才華的人都犯蠢的例子。”——查理·芒格

我正式開啟自己職業投資的生涯,於是不得不去思考,我管理資金,超額收益從哪裡來?

從邏輯上來說,我僅從網絡的公開信息尋找投資標的,屬於閉門造車的投資模式,不太可能有超額收益。因為市場上比我更聰明,更有資源,更有專業知識的人太多太多。因而我不是優等生。

當然,我是職業做投資的,在勤奮和時間方面,我還是超過大多數人的,所以也不算是差等生。

那麼,我該如何去獲取超額收益?

芒格說道:“對於平庸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獲得成功的方式,這也不是什麼秘密。只要避免所有犯愚的標準。成為一個天才很難。我不是想成為天才,我只是想避免愚蠢,包括天才的愚蠢。明白這一道理可以使得一個有中等能力和工作習慣的人能夠獲得比他的思維能力更多的東西。”

我認為要善於“守拙”,等待天才犯大錯的時候,捕捉錯誤定價的機會,才能獲取超額收益。

怎麼“守拙”?

尋找市場已經展現出來的風險點,在風險被充分暴露與定價後,選擇主動承擔風險,等待風險被時間化解。所謂站在時間有利的一方,就是這個意思。

反之,一個公司市場認為再好,但如果市場認為沒有風險點、擔憂點,則最好不去介入,因為基本沒有超額收益了。

但自己該怎麼避免同樣犯愚蠢呢?

我想,應該是儘量讓自己不被得失牽引,做個局外的旁觀者。這意味要做到倉位的虧損或盈利不影響自己的得失心。足夠的分散,足夠的平常心去等待公司基本面的改善,朝著自己有利的方向演變。

“我總覺得機會是轉瞬即逝的,即使在無比順利的人生中。一旦你遇到了,你必須積極地抓住它們。這一課在任何商學院裡都不會教授。每個有邏輯思維的人都應該在生命的開始就知道這件事情,但卻幾乎沒有人知道。如果把伯克希爾過去60年內完成30項最大的交易剔除,伯克希爾將會剩下什麼?不多。我們不會窮,但我們也不會富裕。也許每兩年一次,我們會遇一個重要的機會,不會很多”——查理·芒格

既然上面說到了要等市場的聰明人犯錯的時候,那麼機會應該是非常少的,且短暫的。

這兩年做投資最大的教訓,就是市場上到處都是機會走來走去,但我們要學會去拒絕那些平庸的機會。把精力和資金留給那個最佳的機會。這個道理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反覆說到了。

券商分析師每天可以發上千份研報,多的時候一個星期十幾場路演。裡面有幾十條投資線索、邏輯,上百個看好的公司。這些研報大部分都數據翔實、邏輯清晰、論證嚴謹,似乎每一個背後都有不得不買入的理由。但是大部分都不值得去嘗試,如果你每個機會都想投機一把,那麼只可能得到平庸甚至更差的結果。

因為參與這些平庸的機會,擠佔的不僅僅是你的資金,還有你的精力,最終帶給我們的機會成本比想象中大。即使沒有虧損,但損失的是時間價值,白白浪費轉瞬即逝的機會行情。比如今年的養豬股,5G,國產軟件。

“我很喜歡一位英國演員塞德里克·哈德威克爵士說道:‘我當了這麼久的優秀演員,我已經不再知道我對任何一個問題的真實看法。’我認為他出了真理。這就是我們的政治家和一些商界人士的表現。他們在對自己洗腦。我不這樣做。”

每個投資者都喜歡對自己洗腦,尤其是公眾人士,包括寫公眾號、博客文章的人。

查理芒格的這句話也提醒了我,寫公開的文章只是為了真實記錄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為了博得眼球。如果我為了追求更多的閱讀量和迎合大眾口味,那麼只有一個結局:我的投資成績會越來越平庸。

本號的目的,就是收集大量的投資機會,並記錄本人對這些機會的判斷——是否有足夠大的賠率可以讓我們去下注。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