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山寨APP背後的網貸黑色產業

摘要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反詐騙實驗室在2017年發佈的數據顯示,該實驗室日均檢出金融欺詐行為就達到5萬次。互聯網金融黑產更具有隱秘性強、花樣不斷翻新、技術手段升級等特徵,只有監管、平臺、借款人等各方共同努力,黑產軍團逐利的空間才會越來越小,保護網貸用戶財產安全的同時,也給合規發展的網貸平臺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近期,有黑產組織偽造成頭部網貸平臺,“指導”借款人下載安裝與正版APP相似的山寨APP,這些組織甚至還配備起“客服人員”。

揭秘山寨APP背後的網貸黑色產業

據媒體報道,在操作借款的過程中,“客服人員”告訴用戶,如果想要成功獲得借款,借款人需要先向指定賬戶打一筆1000元的“手續費”,“手續費”到賬後系統才會順利放款,繳納所謂“手續費”之後,對方又聲稱銀行卡號填錯,需要再交2000元的“保證金”以及3000元的“證明費用”。

反覆多次之後,借款人非但沒有獲得一分錢借款,反而被捲走了數千元。

這是一起典型的“網貸黑產”騙局,即針對網貸平臺用戶,利用互聯網進行有組織的犯罪,從中攫取非法利益,給行業、用戶帶來潛在威脅或重大安全隱患。

揭秘山寨APP背後的網貸黑色產業

目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問題平臺不斷出清,行業去偽存真,規範發展態勢逐步形成,但建立風險防範長效機制依然任重道遠。

科技日報今年年初報道,中國“網絡黑產”從業人員已達200萬,市場規模高達千億。而據《2018網絡黑灰產治理研究報告》估算,2017年時,我國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洩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

在互聯網黑產中,針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有組織詐騙行為近年來日漸活躍和猖獗。

去年,由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等方發佈的《數字金融反欺詐白皮書》顯示,從個人欺詐的角度看,由網絡黑產主導的數字金融欺詐發展肆虐,已經滲透到數字金融營銷、註冊、借貸、支付等各個環節。

在互聯網金融黑產的諸多現象中,山寨網貸APP是典型的欺詐招數。

揭秘山寨APP背後的網貸黑色產業

一些山寨APP利用正規APP的知名度,偽造的APP圖標、名稱、界面等與正版APP極度相似,大多數用戶很難分辨。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監測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底,累計發現互聯網金融仿冒網站高達4.8萬個。

黑產不僅給真正有資金需求的借款人造成了經濟利益損失,也會給網貸平臺帶來了負面的營商環境及安全隱患,讓合規經營的平臺叫苦不迭,打亂行業環境淨化的步伐。

網貸黑產氾濫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作為發佈、下載APP的軟件服務提供平臺對山寨APP審核不夠嚴格。應用平臺應當承擔審查義務和安全管理義務,對APP進行實名登記,並嚴格監控。同時,網貸平臺也應積極監測,舉報山寨APP、網頁等,並加強對借款人的教育。

此外,借款人的自我防範意識和鑑別能力有待加強。借款人資金需求急切,對詐騙防範能力不強,黑產從業者才有機可乘。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反詐騙實驗室在2017年發佈的數據顯示,該實驗室日均檢出金融欺詐行為就達到5萬次。

揭秘山寨APP背後的網貸黑色產業

互聯網金融黑產更具有隱秘性強、花樣不斷翻新、技術手段升級等特徵,只有監管、平臺、借款人等各方共同努力,黑產軍團逐利的空間才會越來越小,保護網貸用戶財產安全的同時,也給合規發展的網貸平臺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