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淌裡稻香

《檢察日報》淌裡稻香

8月,蟬鳴四起,迴盪八方。 

《檢察日報》淌裡稻香

早晨5點鐘的馬橋鎮河南坪一片靜謐,太陽還在往地平線趕,蟬兒們還沒有醒來,炊煙也未升起,偶有幾聲雞啼和狗吠從遠處飄來。  

六隊的老宦一骨碌爬起來,邊揉眼睛,邊提鞋。抓一塑料袋,“吱嚀”一聲拉開門,迅速奔向那密密的樹林裡。他明白,只有領先一步才會有更多收穫,步人後塵永遠只是撿人家的遺漏。所以早起便成了一種習慣,不用催促,不用提醒,從蟬鳴響起時天天如是,漸成自覺。  

“大樹看幹,矮樹看枝,地上看葉子”,長期的“經驗”更練就了老宦快速、集中、準確的識別能力。高低遠近、明處暗處,只要有,總是逃不過他的眼睛,似有神助一般。  

尋蟬蛻的路並不是平坦的。這“路”多是溝溝坎坎且荊棘叢生。有帶刺的蔓草和尖銳枝杈,也有驚醒的刺蝟、酣睡的蛇。儘管有風雨荊棘,傷痛驚懼,但這一切都擋不住老宦尋覓的腳步。每當看到攤涼在院子裡那一堆堆兒褐色的蟬蛻,抵上幾天的收入,喜悅和興奮便將所有的疲倦和辛苦一掃而光了。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山間的陣陣稻香是六組譚家淌裡“淌”出來的。沉甸甸的稻穀羞澀地低著頭,恰是誘人的溫柔;再過一個月,淌裡的莊稼漢將為收穫稻粒而歡歌、忙碌。  

河南坪村六組村民用譚家淌山腰的一股清泉,引流修渠,開墾梯田,種出了有機水稻。採用堆肥鋪底,反覆耕犁,充分盤出泥土地的活性,注入在根根稻苗中,茁壯成長,直到結出粒粒結晶,豐收日,滿地黃。  

由這裡的稻穀打出的米,高出市場價不少。  

清泉浸透這裡的土質,經受風吹雨打,吸收日月精華;米粒晶瑩剔透。相對於味覺的感知,人們更加依賴視覺和聽覺來得直接;看著熟透的米粒,聽著都說淌裡的米香,吃起來味道也就更加香甜許多了。漸漸的,附近的人也都想嚐嚐! 

《檢察日報》淌裡稻香

幾十年間,從淌裡走出的孩子越來越多。每當秋收季節,買淌裡米的,這些人就佔到了一半。吃慣了山腰裡的山泉,聞慣了淌裡的氣息,總是想嚐嚐每年剛出來的米,解一絲鄉愁,品無盡稻香,慰遊子之苦。

老劉有輛拖拉機,可翻山、可拉菜、可耕地、可承載著生活奔向幸福路上來。 

老劉的拖拉機需趕在天剛亮時,將摘好的蔬菜和妻子送到馬橋鎮上的菜市場去;嫩綠的黃瓜、紫茄子、紅米花生、鮮紅的西紅柿,顏色的交錯,往往能驅散早起人的殘留睡意,振奮精神。老劉深熟其道,更是注重蔬菜的品相,選種、除草、澆灌、抹芽、留果,老劉已經有了自己家的一套種菜理論,再加上有機種植,他的菜很受歡迎。慢慢的,菜市場附近的人記住了老劉的拖拉機聲音。 

老劉的拖拉機更是響遍整個淌裡,春種,換上耕地的“輪胎”,馳騁在水田裡,攪得田泥爛絨;秋收,成倉的穀子,整車的玉米棒子,轟隆隆地開回家,相比肩挑背扛一揹簍,一片橙黃半間屋看著更為幸福。冬天,老劉早上挖出的蓮藕直接裝車,中午買家便可將排骨燉藕端上餐桌,十分新鮮,甚至還有少許泥土的芳香。拖拉機為老劉提供了許多便利。  

現在,老劉熟悉了拖拉機,拐彎抹角早已不在話下,總能滿載果實奔向集鎮,收穫喜悅與幸福歸家。 

立秋後的河南坪村,在湛藍的天空下,安寧祥和,清晨、傍晚,每個人都在為收穫幸福生活而熱情耕耘著,臉上寫滿喜氣,村子裡展現出一派旺盛的活力。幾年間,在駐村工作隊、扶貧幹部、村支“兩委”的政策宣傳下,村民不斷尋求致富的正確路子,面貌也有了嶄新的蛻變;用活水澆灌出稻香,用勤勞增收產業,乘上幸福的拖拉機奔向了通往小康的大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