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范文程

《清史稿》裡曾經記載: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

這段生動的記載在很多小說、演義中被無限放大,甚至有范文程“仗劍謁軍門”的橋段被演繹出來。

炮手就對這段記載產生質疑,其原因有二:第一,范文程作為明朝生員,根本不可能主動去拜謁被明朝稱為東夷的努爾哈齊,而且努爾哈齊素來痛恨明朝儒生,常說“種種可惡,皆在此輩”,另外這段記載過於生動,反倒讓人懷疑;第二,翻遍《清史稿》,我並沒有找到明確記載范文程在天命年間的活動記錄,反倒是在皇太極在位這十多年有不少詳細記載;第三,既然范文程被努爾哈齊重用,那麼為何他會參加皇太極對原明朝知識分子的選拔考試。以上種種,皆說明了《清史稿》的這段記載為為先者諱的曲筆。
真實的范文程

我們可以推演一下,努爾哈齊攻破撫順之後,大批儒生引頸就戮,而范文程相貌奇偉,沒有腐儒的酸氣,因而努爾哈齊動了惻隱之心,把他收在鑲紅旗下為奴。皇太極繼位後,改變了他爹的政策,把旗下為奴的原明朝儒生、生員解放,並通過考試選拔人才。范文程有幸通過考試,併成為明朝的文官。真實的范文程皇太極之所以改變政策並從儒生中選拔人才,是因為他不願意在遼東一隅之地稱王,他的目的是天下。而且皇太極明白一點,如果他不入關,不管明朝是否完蛋,只要關內政權緩過勁來,他的政權必然會受到壓制,這是他不原因看到的。所以想要入關就必須依靠知識分子,依靠儒生。

​而且皇太極初期,後金還處於滿洲軍事貴族共議國政的狀態,這不僅牽制了皇太極的皇權,還容易造成政出多門,相互掣肘的狀態。所以皇太極就必須壓制滿洲軍事貴族,完成君主專制改革。而通過選拔考試成為後金漢官的原明朝儒生,就成了牽制這幫人的重要政治力量。而且之後皇太極增設八旗蒙古、八旗漢軍也是出於這一目的。而且范文程他們也明白一點,就是他們的利益就是和皇太極綁在一塊,和大清綁在一塊。而且大清入關,必然要用文官來治理天下,用漢官來安撫民眾,消除民眾的抵抗情緒,拉攏關內的知識分子。這對他們來說會讓他們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他們自然要死心塌地的效忠皇太極,效忠大清,也成為清朝入關的重要推手。

同時,范文程因為長期的鍛鍊也成長起來,成為了皇太極的左膀右臂,對范文程以“先生”稱之,有些重要的事還要詢問范文程的意見,常言“範先生知道否”或者“範先生怎麼看”。而且順治繼位後,攝政王多爾袞也非常倚重范文程。從多爾袞對其胞弟多鐸因搶奪范文程之妻的罰銀、剝奪其15牛錄的處罰可以看出(罰銀都是狗屁,早晚能賞回去,剝奪15牛錄的人口可謂是重罰了,畢竟對於多鐸這個旗主王爺來說,剝奪牛錄可是不小的損失,會削弱多鐸在朝中的實力),多爾袞很重視范文程。而且范文程也投桃報李打消了多爾袞的顧慮,讓多爾袞下定決心揮師入關,逐鹿天下。並在清朝入關後製定了大量穩固民心的政策,使清朝能最終削平群雄,一統天下。


真實的范文程入關後,多爾袞野心愈發膨脹,指名范文程修改
​《清太宗實錄》,范文程稱病不出,因此多爾袞死後被順治清算時,曾指示:范文程曾效力太宗朝,在盛京時,又不曾預貝子碩託之罪,後知睿王所行悖逆,託疾家居,眾亦共知。睿王取去剛林時,以范文程不合其意,故不取去。范文程著革職,本身折贖,仍留原任。前所行情罪已結,今後於委任職掌,當矢忠報效。當然,順治雖然這麼說,不就是走個過場,順治不會放棄這位忠心耿耿的太宗朝老臣,所以不久范文程就官復原職,後來順治加封其為太傅、太子太師,可謂是位極人臣。順治就命畫師為范文程畫像,他病重時康熙親自探望併為他端藥,貌似有這種待遇的臣子歷史上並不多見。

范文程很感謝皇太極對他的信任、重用,康熙繼位後派范文程去盛京祭祀昭陵(皇太極)。他在皇太極的陵寢前伏地哀慟不能起,這其中必然充滿了對皇太極的追思和感激,畢竟沒有皇太極就沒有范文程位的今日。

康熙五年,七十歲的范文程走完了他坎坷而又輝煌的一生,康熙諡其為文肅,御書祠額曰“元輔高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