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錦大戰中洪承疇說過的話,僅22個字,就顯露其早有反叛之心

(歡迎關注:小新品歷史,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自從1629年洪承疇率軍成功鎮壓了王左掛領導的陝西農民起義軍之後,逐漸成為明末鎮壓農民起義的得力統帥。此後,他從布政使參政到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幾乎年年都在高升。他所率領的軍隊,軍紀嚴明,在眾多明朝軍隊之中獨樹一幟,逐漸成為崇禎皇帝的最後一支王牌部隊,當時被稱為“洪兵”。

松錦大戰中洪承疇說過的話,僅22個字,就顯露其早有反叛之心

崇禎皇帝

洪承疇的部隊之所以能多次擊敗起義軍,一是,早期的陝西農民義軍,組織鬆散,戰鬥力低下;二是,他採用以剿為主、剿撫兼施的戰略方陣,把義軍各個擊破。他慣用的手段就是安排間諜混入義軍當中,鼓動那些混飯吃、容易動搖的士兵們投降明朝。

在1636年、1638年,洪承疇又兩次大破李自成義軍部隊,使各路起義軍紛紛陷入被動狀態。因此,他在鎮壓農民起義上的功勳非常卓著,崇禎皇帝非常高興,將其封為兵部尚書,並加封他為副都御史總督薊遼軍事防務。此時的洪承疇成為明朝軍隊中最有權力的統帥,滿腦子都想著如何報效朝廷,然而,物極必反,正當洪承疇深感皇恩浩蕩的時候,事情有了變化。

松錦大戰中洪承疇說過的話,僅22個字,就顯露其早有反叛之心

李自成

1640年,清軍圍困關外重鎮錦州。洪承疇自然就成為救援錦州的頭號統帥人選,他積極組織13萬軍隊備戰,並主張步步為營、且戰且守的持久戰戰略,來消磨清軍。而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則以兵多、糧餉緊張為由,要求速戰速決,且最終崇禎皇帝也持相同意見。

其實,就當時明朝的總體形勢看,絕大部分的明軍軍紀敗壞,戰鬥力根本無法和清軍相比,加上朝廷政治腐敗、貪官橫行,只有對內進行整頓、改革,對外固守堅城,等待時機,才是上策。此時,洪承疇看到皇帝不認可自己的意見,當然十分失望,只能勉強出戰。

松錦大戰中洪承疇說過的話,僅22個字,就顯露其早有反叛之心

明軍

1641年,洪承疇領軍開始進行救援錦州的軍事行動。首次戰鬥中,明軍成功搶佔了松山和錦州之間的制高點乳峰山,可以和錦州守軍形成夾擊之勢,清軍被迫陷入被動、只能防守等待援軍。在這種形勢下,其手下馬紹榆、張鬥趕緊建議儘快出擊決戰並且要留意我軍的後路。然而,洪承疇卻說“我當了12年的督師,難道還不如你們書生知道的多嗎?”,直接忽略了兩人的建議。正因為他沒有留意後路且錯過最佳的決戰機會,導致清軍的援軍趕到,切斷了明軍後路,從此明軍由主動轉為被動。

洪承疇的這句話,雖然只有22個字,但含義是非常重要的。這句話,可以看出洪承疇對戰清軍的消極態度,因為以其鎮壓農民起義的10年戰鬥經驗來看,他肯定知道馬紹榆、張斗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不採納的原因只能是他反對崇禎皇帝的決策,想堅持自己最初的戰略繼續堅守城池,不想主動進攻;可見,他說這句話時,已有反叛之心,想要另選明主。

松錦大戰中洪承疇說過的話,僅22個字,就顯露其早有反叛之心

洪承疇

而且洪承疇被清軍俘獲後,皇太極命令手下以虐待、恐嚇等手段逼其投降,他只是以絕食抗議,但其內心並不是想尋死,也不想為國盡忠,要不然自殺的手段多了去了,何必絕食呢。後來,皇太極安排范文程去勸降的時候,交談之間,洪承疇幾次揮手撣去身上的灰塵,細心的范文程知道:他對自己的衣服尚且如此愛惜,更何況他的生命呢。然後,范文程稟報皇太極,指出洪承疇只是吃軟不吃硬,需要以禮相待。於是,當皇太極脫下身上的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疇的身上時,他立馬跪地投降。

松錦大戰中洪承疇說過的話,僅22個字,就顯露其早有反叛之心

所以,洪承疇在松錦大戰中說的那句話,側面反映出:他早就看透了明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斷定明朝將會滅亡。而他自己卻胸懷大志,不願和腐朽的明朝一起滅亡,他降清後,屢次為清朝建功立業,成為清朝一統神州的得力干將。

您怎麼看?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