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许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阳。有人把这句话当作励志语。太阳能带来温暖、驱散黑暗,这满满的正能量,说它励志,没什么争议的。我国先人造字的水平高,含义也极为丰富。一个字、一个词往往能释出多种含义。但是,当人们越来越认为“日心说”是真理之后,每个人心中的太阳,便可以理解为“以自我为中心”。这也很符合一些人内心的思想活动。

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你是最优秀的”“你是最棒的”“你是唯一的,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你”。以前流行的成功学都宣扬这种观点。这给人一种感觉,我是最棒的,别人应该围着我转。就像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一样。

一些人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最正确的,自己能力也是最强的。如果有个一官半职,手下管着几个人,无论他说什么,下面的人都没意见,明知他说得不对,也不争辩,不反驳……那种自鸣得意、忘乎所以的劲就十足得很,认为自己狠了不起,别人都比不过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满面春光,沾沾自喜。

这样的人,其实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充满智慧的古人曾给我们做了提醒。

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荀子·尧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战国初期的魏国国君魏武侯,朝廷议事谋划政事很恰当,大臣们都自愧不如。每次退朝以后,他都春光满面。将军吴起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便上前说:“大王您可曾听左右的人说过楚庄王的故事吗?”武侯不解地问:“楚庄王的什么故事啊?”吴起说道:“当年楚庄王谋划政事很恰当,所有的大臣都觉得都比不上他。楚庄王退朝之后,眉头紧皱,面带忧色。楚大夫申公巫臣很是不解,便去问:‘大王您退朝后面带忧色,这是什么原因呢?’楚庄王说:‘我谋划政事得当,大臣都比不上,所以我才有忧虑。殷代的仲虺说过:诸侯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者亡。如今我自己不贤,而大臣们还不如自己,我的国家不是很危险了吗?所以我感到很忧愁。’楚庄王以此而忧,大王您因此而喜,这不应该啊!”

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一方霸主,魏武侯则是在战国初期一个较有名气的国君。从时间顺序上说,魏武侯可算作楚庄王的后辈,楚庄王的贤能,魏武侯一定是知道的。吴起向魏武侯当面说这个故事的用意非常明显。

人有时候是需要比较的。同样的一件事,两人的观点一致或非常接近,那就不用比了。若是两人的观点完全相反,就能比较出孰优孰劣。魏武侯认为群臣没有自己贤能是一件好事,自己也能骄傲自满、沾沾自喜。楚庄王则因群臣不如自己是件不好的事,因而满面忧色、愁虑万端。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楚庄王与魏武侯两人的心理反应,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这两人都非常优秀,在治理方面的能力都比自己的手下高。但是,魏武侯希望手下人的才能不要超过自己,楚庄王则希望麾下的人比自己有才能。这正是魏武侯不如楚庄王的地方,也正是楚庄王之所以成为春秋时期著名霸主之一的成功之处。

属下的能力不如你,意味着你没想到的问题,属下也想不到,也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你不安排,他就翘起二郎腿抽烟喝茶看风景。属下的能力比你强,你想到的地方他能想到,你想不到的地方他也能想到,甚至你不懂的事情,他都懂,很多时候他会提醒你告诉你。就像魏武侯与吴起一样。魏武侯只知道有楚庄王这个人,却不知道楚庄王还有因属下不如自己而深感担忧这件事。吴起在适当的时候给魏武侯提了个醒。

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如果说魏武侯与楚庄王不在同一个时代,将他们二人做孰优孰劣的比较似乎不能直接说明问题,而且他们二人也没有直接的厉害冲突,那么,刘邦、项羽对待属下的能力问题,几乎就是楚庄王与魏武侯两人能够对号入座的翻版。

项羽很有能力,一生只输了最后一场战争——垓下之战。他为什么会输掉这一战呢?就是因为他认为天底下没有人能超过他,也不希望属下有人能超过他。陈平、韩信都曾经在他手下待过,也曾向他提过不少好建议,但他都没有采纳,也没有重用。可以想见,项羽只用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刘邦则正好相反,他希望手下的人都比他强,能够为他出谋划策。张良、萧何、陈平、韩信,每个人的能力都比张良强,刘邦都委以重任。刘邦当上皇帝后,在总结自己所以得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回想起项羽的失败,绝不是垓下之战注定的,而是从他拒绝重要能力不如他的人那一刻就注定了。

无论楚庄王与魏武侯,还是刘邦与项羽,他们都已成了过去式,但是,魏武侯、项羽的影子似乎还总在现实生活中晃动着。

很多人表面上也曾信誓旦旦地说:我这个人就喜欢别人提不同意见,只要说得对,我肯定接受。然而,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一旦有人提出不同意见,顿时脸色大变,始终坚持自己的真理。有些人总是吹嘘自己成功之处,好像自己在长期的工作中从没有过失误。

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对的。像诸葛亮那样被神化了的人物,一生中也犯过几次重大失误: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执意北伐,导致蜀汉国力匮乏……诸葛亮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他的威信太高了,下面的人不敢提建议。刘备在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不仅关羽、张飞,就连他自己,也绝对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刘备一切听从诸葛亮,基本上都非常顺畅。唯一一次没有听诸葛亮的,导致全盘皆输。为了要给兄弟关羽报仇,执意讨伐东吴,结果呢?刘备去世后,更没有人能够更改诸葛亮的决定。事实上,刘备托孤、把蜀汉大权交给诸葛亮之后,确实没有谁能比诸葛亮更强。

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一个团队,如果领导的话,下面的人不争辩,也不提任何建议,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或许是因为下面的人不敢提,提了也是白提;不敢争论,争论也没用。现在有些人像魏武侯一样,下面的人不如自己就沾沾自喜。有些人喜欢扮演项羽那样的角色,谁要是比他本领高强,要么是低头俯首,隐聪藏能,老老实实听话,要么就得卷铺盖走人,不然,你的优点从不会提起,你的缺点会被放大,这里掣肘,哪里压制,你在他手下别想有好日子过好果子吃。有些人,只要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他最喜欢听到的是众口一词地奉承他的意见高明,超群绝伦,即使错了,错得离谱,也没人说不对,最多便是不言语而已。

心胸宽窄暗藏的玄机竟是能力强弱

有些人把自己的威信建立在对别人的压制上,把自己的能力建立在对别人缺点的放大上。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不要害怕下面的人比你强,更不要压制优秀人才。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妨扪心自问,下属想到的一些事情,你是不是提前想到了?下属能做到的一些事,你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得更好?下属懂得的知识,你是不是真懂?对待下属,对待同仁,能慧眼识才当然好,但更好的是,应该少一点嫉贤妒能的小肚鸡肠,多一点虚心向人讨教的宽阔胸怀。

一个人越虚心,胸怀月宽广,他的人脉越多,能力越强,威信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