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辨證論治是什麼意思。不同的人同樣的病開的方子一樣嗎?

從耳鳴耳聾說起


不懂周易五行氣脈理論,就不要議論中醫。

誠然理論的晦澀,和中醫藥的私家秘方對中醫發展起到限制作用,加上西醫的衝擊,中醫教學的緩慢和教育方法不恰,庸醫的推波助瀾,造成黑中醫的尷尬局面。

人體五臟六腑對應五行,彼此相輔相成,氣脈的運行以及環境影響,對病症的形成,在中醫書籍裡早有記載,它的神奇毋庸置疑。

問題在精通中醫的大夫太少了,像鍾南山、李蘭娟這樣的專家太少了,加上學習中醫是個累積經驗過程,往往耗費一個醫生的一生時間,而中醫一般都是家庭傳承,限制了它的發展。

希望中醫專家摒棄傳統觀念,為中醫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打擊庸醫的騙財行為,儘早為中醫正名。


高山流水24494


中醫的“證”的概念,與西醫的“症狀”,“症候群”並不相同。可以說,“證”是病理,臨床表現,和診斷的綜合概括。並指示治療的方向。例如“脾虛洩瀉”是常見的“證”,也是一個診斷,它旣說明了病變的部位在脾,個體的反應屬虛,臨床的突出症狀是洩瀉,也提示了致病因子可能是“溼”(脾惡溼,溼在內則洩瀉)。因而治療方向應該是“健脾燥溼”。所以“證”的概念牽涉到致病因子,病變部位,個體反應,病程,症狀和體徵,(脈象,舌苔)等,較全面反映疾病的本質,顯示了臨床治療的方向。

一般來說,辯證施治要考慮到:①辨別病變的部位,是表證還是裡證;②人體對致病因子反應的強弱(虛實);③致病因子與人的鬥爭中雙方力量的對比……③辨別致病因子和疾病是屬於哪種性質――風?寒?燥?溼?④辨別疾病屬於哪一個階段――衛分?氣分?營分?血分?或哪個臟腑?以求得出準確的診斷。為此,就要求熟悉中醫基本理論,――陰陽學說,氣血學說……以及熟悉運用四診,八綱,理法方藥等。

嚴格來說,不同的人得同一疾病開的方子是有差異的。(理由見上)。同時,中國傳統醫學有不同流派,是不同時代的產物,缺乏系統的科學規範,因此,有一方治多病,一病用多方之說,是可以理解的。

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天津進修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時,就採取西醫診斷,中西優勢互補,奪優治療的方法,採取守方治療,以利於進行統計學分析,實踐證明此法可行。最近的新冠疫情,中醫守方治療參與率達九成病人,總有效率達到91.19%左右,也說明了守方治療新冠肺炎行得通。重要的是,要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治療才是上策。――中西醫結合之路,仍然漫長,仍需繼續探索。(我在微頭條中,有“中西醫結合――人體新醫學”的幾篇總論,歡迎雅正之。)

以上觀點,供參考。謝謝閱讀。


桂花芳香77105282


辨證,就是辨寒證,虛證,實證,熱證等等的辨別方法。其實傷寒雜病論開創了辨病,脈,證之法,是病脈證參合方可論治,後人直接來個辨證論證,歪曲了古人之意。丟掉了脈診。雖為一種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附加病存在,論治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