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与夕阳:从1648年开始

中国人只会为土地而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均贫富"、"打土豪,分田地",口号鲜明,目的明确,从不遮遮掩掩。欧洲人就比较虚伪,明明是教皇和国王们为争夺政治、经济利益而导致的战争,却总要把上帝抬出来充门面,无不标榜自己对《圣经》的解释才是最正宗的,给人印象好像欧洲常常为神而战,为信仰而战。

1618年至1648年,以哈布斯堡王朝内的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荷兰、英国、俄国为新教一方,想称霸欧洲的法兰西虽为天主教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死敌,于是也加入新教阵营。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旧教(天主教)一方,他们又得到了罗马教宗和波兰的支持。于是一场席卷全欧洲的天主教、新教之间的宗教战争打成了一锅粥。这场宗教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战争,日耳曼超过一半的男性阵亡,全欧洲总死伤人数超过了800万。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最终以新教国家的胜利和哈布斯堡王朝战败而告终。 1648年5月至10月间,各参战国的109名代表在今天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的奥斯纳布吕克市和明斯特陆续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条约首次以国际会议的形式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同时认为必须遏制国家间的侵略战争,反对干预别国内政的准则得到认可。10月24日,荷兰和西班牙签订了《西荷条约》,确认了以上原则,荷兰共和国由此独立,结束了两国之间的八十年战争(1568-1648)。这一系列条约被统称威斯特伐利亚合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它首次提出了民族国家和主权国家的概念,奠定了近代欧洲国家的版图雏形和国际政治中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欧洲由此迎来近代化的第一缕曙光。

曙光与夕阳:从1648年开始

油画: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1648年是清顺治五年,四年前的中国刚刚完成封建王朝间的最后一次改朝换代。当欧洲人为"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究竟谁更能代表上帝而挥刀相向的时候,中国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一统路上已经走过了1800多年。这一年,清廷开始设置汉族尚书,与满族尚书同列;在民事上开始允许满汉通婚,满汉的民族矛盾逐渐走向缓和。这时的中国人不知道也不关心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发生了什么,农耕文明依旧慢悠悠地过着只求温饱的日子。社会稳定、取消人头税以及口粮因马铃薯、番薯、玉米等美洲作物的引进而大幅增加,于是,中国人口进入爆发期。从顺治12年开始的200年间,中国人口总数迅速膨胀,很短时间内连续突破2亿、3亿的人口大关,直至清末的"四万万同胞"。

1748年,启蒙运动先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一书在日内瓦出版,这本书两年内就再版了惊人的22次。作者在书中极力褒扬共和体制,并首次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概念,对专制制度则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全书论及中国的总篇幅不算最大,但是全书31章中有21章都有提及中国的内容,这是西方人第一次从政治哲学角度审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一种奴隶的思想统治着亚洲,而且从来没有离开亚洲,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其他东西"。停滞的帝国、专制的帝国、野蛮的帝国,这就是十八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在此后的400多年间,中国的这种形象不断被加以固化而成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及至今天仍旧禁锢了某些欧美人的眼界而成为一种偏见。

1748年是乾隆十三年。大清国上下当然不知道孟德斯鸠那本书的存在,《论法的精神》一书直到1902年才由中国现代地理学奠基人之一的张相文先生根据日文版译成中文,名为《万法精理》。乾隆是"文字狱"高手,鸡毛蒜皮都能弄出人命来,如果当年有人敢明火执仗地反对乾纲独断,后果可想而知。这一年对弘历而言是人生的最低潮:家事不顺,心爱的原配皇后富察氏不幸病故。两人鹣鲽情深,丧偶之后的乾隆性情大变,导致其后的执政风格发生巨变。先是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在治丧期间"无哀慕之诚"而受到乾隆严厉呵斥,并宣布"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更有一批大臣因在皇后国丧之际理发、奏章用词不当之类的细枝末节而被罚俸、流放甚至掉脑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弘历陡然变成了对臣工呼来喝去、颐指气使的乾隆爷。国事就更烦心,西南的大小金川战事胶着,迟迟不能了断。大清朝廷已经前后投入60万兵力,耗银7000万两,有4名大臣因战事不力而被推出午门,而对手却是不过万把人的嘉绒藏族。可就是这场耗尽公帑,实力对比悬殊,性价比极差的平叛胜利,后来却被乾隆列为自己的"十全武功"之一。

就在清廷沉醉于所谓"康乾盛世"的时候,彼时欧亚大陆的西端却是另外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新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科技犹如驶上了快车道,加速向前飞奔:

1765年(乾隆三十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

1785年(乾隆五十年),瓦特发明蒸汽机,进入蒸汽时代。

1814年(嘉庆十九年),史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1825年(道光五年),34节车厢组成的蒸汽机列车飞驰在美洲大地。

这时的欧洲、北美洲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活力充沛,精力旺盛,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蛮力,满世界殖民扩张。而此时的中国甚至连旁观者都算不上,因为我们的眼睛是闭着的,因为中国已老态龙钟地走在夕阳余晖下……

1848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行。1840年前后,英国已经完成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彻底代替了手工。而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即将在欧美拉开序幕。苟日新,日日新,技术革命的脚步一日千里,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848年,意大利西西里岛首举义旗,接着法国发生二月革命,德国发生柏林三月革命,奥地利发生维也纳五月起义、十月起义,这一系列革命以匈牙利革命为终点。1848年欧洲革命是平民对贵族、共和制对君主制的革命,虽均以失败而告终,但欧洲的"神圣同盟"被彻底摧毁。

1848年是清道光廿八年,大清国的国门在坚船利舰之下被轰开了一个缺口,中国进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年,被《南京条约》圈定为五口通商之一的上海发生了青浦教案,这是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发生的第一次教案。

由此往后的百年,是中国最为屈辱的百年。列强环伺之下,中国这个农业国家逐渐滑下黑暗深渊。帝国主义时代,强权即是真理,一切靠拳头说话。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中国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工业文明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打一战输一次,输一次就赔一次。清朝政府和列强先后签订了将近40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合计陪掉了12亿两白银,总和割让了153平方公里的国土。每一寸土地、每一两白银何尝不是铭刻着我民族最痛彻心扉的记忆。

面对猝不及防的失败,我们没有坐以待毙,我们尝试过、学习过、努力过。技不如人,我们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众近代工厂;向列强学习,我们开设了同文馆,也派出留学生远渡重洋去学习。我们也呐喊过,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严复写了《天演论》。我们也曾经用白银买来了一支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却在1894年甲午海战中败于撮尔小国之手,而且败得那么惨烈,洋务运动在甲午海战中随着北洋水师一道沉没、失败。而就在同一年,美国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一百年来永远打不赢是什么样的感觉?!一百年来永远被人欺负是什么样的体验?!从天朝帝国跌落到任人宰割的羔羊是什么样的滋味?!慢慢黑夜中,苦苦寻找着通向黎明的出口,漆黑之中难免四处碰壁,更难免心浮气躁,以至于头破血流。太多的失败过后就是不耐烦,于是整个社会充满了极端和戾气。当所有的努力尝试都归于失败过后,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怀疑我们的文化,怀疑我们的文字,怀疑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切,甚至怀疑我们的人种。我们也试图变法,先学德国、英国,再学日本、美国,后学苏俄,可都不得法,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近代以来,所有的追赶努力都仅限于精英阶层,中国的普罗大众却没有丝毫的觉悟。谭嗣同被凌迟于菜市口,周围是麻木的看客;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后勤运粮推炮的却是中国人;1904年-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大打出手,运弹药、送军粮的还是中国人。"中国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盘散沙"。"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太需要一次深入骨髓的革命,中国太需要全民族的觉醒,中国人也太需要一次胜利来凝聚民心,一次真正的胜利!抗日战争是凝聚全民族和民族崛起的催化剂、加速器,但是,没有日本侵华战争,中华民族也迟早会崛起。"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

世界上从来没有白白遭受的苦难,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在欧洲开始建立以民族国家为特征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300年后,中国终于从"华夷之辩"走向了"五族共和",又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国家、民族这两个重要概念终于在古老土地上有了具象。百年不幸就像是一场淬炼,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就这样开始慢慢走向历史舞台。 自信,这是中国人百年来找回的最可宝贵的民族特质;韧性,这是中华民族最终获得胜利的民族性格基础。

1948年1月1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组成的关税联盟正式生效,三国间免除关税,实行开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贸易。该关税同盟对当今欧盟的建立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次世界大战都以欧洲为策源地并将全世界拖入无尽的战争深渊。在废墟中慢慢站起来的欧洲也在深刻反思,与300年前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主张国家独立相反,此时,各国意识到欧洲需要走向联合。

1948年是民国三十七年,这一年,中华民族迎来了重生的第一缕曙光。自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到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从白山黑水到江淮平原,在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国民党军800万军队全部歼灭、瓦解。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次的内战,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完成战略决战的案例仅此一次,速度之快是国共双方都始料未及的。犹如新生命的诞生必然着伴随分娩的阵痛,这一次,中华民族用内战这样一种痛苦的方式迎接新生中国的诞生。

此后的半个世纪,卧薪尝胆的中国人跑偏过、跌倒过,但都迅速重归征途。凭借开国后的迅速工业化和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建立起了从剃须刀片到核武器的完整工业体系,我们在最后关头跳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我们没有让历史等待太久。

1998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的学生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冷战胜利对西方世界来说太过突然,狂喜之余就有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由此觉得资本主义才是唯一道路,甚至认为这已是人类历史的终结。很明显,他们不懂唯物辩证法中关于"运动发展"的观点,当然他们更不懂中国,不懂中华民族,不懂中华传统文化。盲目自大遮住了理性的双眼,西方世界没有料想到70亿地球人口中还有13亿人可以另辟蹊径,走另外一条道路而获得成功。

1998年,共和国虚岁50。这一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3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七,而世界第一的美国则是9.09万亿美元。12年后的2010年,中国GDP总量一举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48年,共和国虚龄100,那时的中国想必已经是统一的中国。只是,国家的统一不会自然而然地走到我们面前,中华民族可能还会要有一次阵痛,不过和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统一来说,这点阵痛又算得上什么呢!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只有中国没有统一,联合国200多个成员国只有中国没有统一,世界经济总量的第一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竟然是一个尚未统一的国家,这种事情怎么可以存在100年之久?!

何为"百年未有之变局"?那就是世界要迎来、要适应中国的和平崛起。英国的崛起是千万人口级别的,美国、日本的崛起是亿极人口的崛起,而世界上还从未有过一个十亿级别国家通过和平方式崛起。西方国家没有料到,其实我们自己也没有料到中国崛起会这么迅速,影响会如此深刻。

400年光阴已过,曙光与夕阳,太阳东升西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