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关键时刻,普京主动到访中东

1月7日,中东乱成一锅粥、特朗普正忧心忡忡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却一反常态,主动出访了叙利亚。



原创丨关键时刻,普京主动到访中东


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访问,传递出的是非同寻常的信号。


而普京此次主动出访叙利亚的外交手段,与特朗普虚张声势的短线策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特朗普和美国的孤独与失策显露无疑:


美国的短线策略,忽视伊朗的愤怒


美伊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非一天两天,特朗普选择在此时动手,选票嫌疑明显更大。事实上,靠战争转移国内目光,赢取选票,这一招在美国历史上已经被证明过,是有效的。比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91年的海湾战争。


在某种程度上,特朗普的这种短线冒险策略在国内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效。虽然反对的声音层出不穷,但实实在在上升的支持率才是特朗普最想看到的结果。



但特朗普在实施这个方案的时候,一心考虑的是选票、连任,却恰恰忽略了伊朗的愤怒程度。而现在伊朗的反应,比如伊朗针对伊拉克美军基地的多轮火箭弹袭击、13种报复方案、将特朗普个人私产作为打击目标等等,都也正好说明了特朗普不计后果的短线思维是不太成功的,至少是得不偿失的。


除此之外,令人讽刺的是,9年前特朗普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为了连任奥巴马会袭击伊朗,这也是奥巴马唯一能赢得选举的办法,但结果奥巴马并未这样做。


而如今,为了连任,特朗普自己却选择了对伊朗动手。


利益至上,美国迅速被盟友切割



特朗普针对性的袭击行动,虽然没有支会盟友国。但在曝光的第一时间内,这些传统盟友们的表现也没有太差。


比如在公开场合表示,苏莱曼尼是恐怖主义的代言人,不值得同情;在伊拉克通过终结外国军事存在的决议时,表示不撤军,要求伊拉克给联军更多的支持;在伊朗退出《伊核协议》时,紧急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朗继续履行。


然而,伊朗的报复动作才刚刚开始,第一轮火箭弹还没有落到美军基地的时候,这些之前口口声声喊着支持的盟友们一个个都翻脸了。


1月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苏莱曼尼之死“是美国而非以色列的事情,我们不曾参与,也不应该牵涉其中”。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强调,美方的行动不是北约的决定。同一日,德国外长马斯表示,德国与其他联军国家不会在巴格达反对的情况下坚持驻扎。


原创丨关键时刻,普京主动到访中东


很显然,随着局势的不断升级,盟友们迅速开始了与美国的切割,避免引火上身。单打独斗的美国,瞬间成为了世界上“最孤独的力量”。


普京适时出击,趁机提升影响力


1月7日,普京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进行访问,并与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举行会谈。这是继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普京首次访问大马士革。


普京总统专机降落在大马士革机场后,普京立刻乘车前往驻叙俄军某部的指挥所,并在那里与阿萨德举行了会谈。两国元首共同听取了军方有关叙利亚各地区局势的军事汇报。


原创丨关键时刻,普京主动到访中东


在中东形势剑拔弩张的时刻,普京到访大马士革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中东地区的问题上,俄罗斯会和这些国家站在一起。


以俄伊现在的关系来说,普京的到访,对于在美伊对战中战战兢兢的其它西亚国家来说,谈不上定心丸,但至少安心了不少。


很显然,在中东外交的纵横捭阖上,特朗普明显没有普京经验丰富。而趁着特朗普决策失误,适时出击、进击中东、提升俄罗斯影响力这一招,普京并不是第一次了。两个多月前的土叙冲突,“维和大使”俄罗斯不就收获颇丰嘛。


这一次,趁着特朗普一意孤行、虚张声势的时候,普京再次适时出击,一举将美国从中东第一影响力的位置上拉下来并非不可能。


局势演变至今,孤立的美国、翻脸的盟友、主动的俄罗斯。有迫不及待退出的,也有适时主动出击的,局势越来越严峻,美伊之争究竟会向何发展,我们可以几点简单的预测:


第一,互相报复,美伊双方的拉锯将会反复出现。


随着8日早上伊朗的两轮火箭弹袭击,预示着伊朗对等的复仇已经开始。美国对此,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规模内的反击肯定会出现。但正所谓冤冤相报,虽然伊朗外长表示,不寻求事态升级或战争,但面对美国的反击,以“捍卫利益不受侵犯”的双方冲突必然会反反复复。


第二,利益至上,欧退俄进,俄罗斯也许成为最大赢家。


随着传统盟友的不断撤出,后续必然还有其它盟友陆续选择逃离战场。在各国纷纷逃离,美国空前孤立的时候,普京的主动出击,或许会取代美国成为中东局势的重要影响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