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關鍵時刻,普京主動到訪中東

1月7日,中東亂成一鍋粥、特朗普正憂心忡忡的時候,俄羅斯總統普京卻一反常態,主動出訪了敘利亞。



原創丨關鍵時刻,普京主動到訪中東


這一非常時期的非常訪問,傳遞出的是非同尋常的信號。


而普京此次主動出訪敘利亞的外交手段,與特朗普虛張聲勢的短線策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特朗普和美國的孤獨與失策顯露無疑:


美國的短線策略,忽視伊朗的憤怒


美伊之間的矛盾衝突也非一天兩天,特朗普選擇在此時動手,選票嫌疑明顯更大。事實上,靠戰爭轉移國內目光,贏取選票,這一招在美國曆史上已經被證明過,是有效的。比如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1991年的海灣戰爭。


在某種程度上,特朗普的這種短線冒險策略在國內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效。雖然反對的聲音層出不窮,但實實在在上升的支持率才是特朗普最想看到的結果。



但特朗普在實施這個方案的時候,一心考慮的是選票、連任,卻恰恰忽略了伊朗的憤怒程度。而現在伊朗的反應,比如伊朗針對伊拉克美軍基地的多輪火箭彈襲擊、13種報復方案、將特朗普個人私產作為打擊目標等等,都也正好說明了特朗普不計後果的短線思維是不太成功的,至少是得不償失的。


除此之外,令人諷刺的是,9年前特朗普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為了連任奧巴馬會襲擊伊朗,這也是奧巴馬唯一能贏得選舉的辦法,但結果奧巴馬並未這樣做。


而如今,為了連任,特朗普自己卻選擇了對伊朗動手。


利益至上,美國迅速被盟友切割



特朗普針對性的襲擊行動,雖然沒有支會盟友國。但在曝光的第一時間內,這些傳統盟友們的表現也沒有太差。


比如在公開場合表示,蘇萊曼尼是恐怖主義的代言人,不值得同情;在伊拉克通過終結外國軍事存在的決議時,表示不撤軍,要求伊拉克給聯軍更多的支持;在伊朗退出《伊核協議》時,緊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伊朗繼續履行。


然而,伊朗的報復動作才剛剛開始,第一輪火箭彈還沒有落到美軍基地的時候,這些之前口口聲聲喊著支持的盟友們一個個都翻臉了。


1月7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蘇萊曼尼之死“是美國而非以色列的事情,我們不曾參與,也不應該牽涉其中”。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強調,美方的行動不是北約的決定。同一日,德國外長馬斯表示,德國與其他聯軍國家不會在巴格達反對的情況下堅持駐紮。


原創丨關鍵時刻,普京主動到訪中東


很顯然,隨著局勢的不斷升級,盟友們迅速開始了與美國的切割,避免引火上身。單打獨鬥的美國,瞬間成為了世界上“最孤獨的力量”。


普京適時出擊,趁機提升影響力


1月7日,普京抵達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進行訪問,並與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舉行會談。這是繼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普京首次訪問大馬士革。


普京總統專機降落在大馬士革機場後,普京立刻乘車前往駐敘俄軍某部的指揮所,並在那裡與阿薩德舉行了會談。兩國元首共同聽取了軍方有關敘利亞各地區局勢的軍事彙報。


原創丨關鍵時刻,普京主動到訪中東


在中東形勢劍拔弩張的時刻,普京到訪大馬士革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在中東地區的問題上,俄羅斯會和這些國家站在一起。


以俄伊現在的關係來說,普京的到訪,對於在美伊對戰中戰戰兢兢的其它西亞國家來說,談不上定心丸,但至少安心了不少。


很顯然,在中東外交的縱橫捭闔上,特朗普明顯沒有普京經驗豐富。而趁著特朗普決策失誤,適時出擊、進擊中東、提升俄羅斯影響力這一招,普京並不是第一次了。兩個多月前的土敘衝突,“維和大使”俄羅斯不就收穫頗豐嘛。


這一次,趁著特朗普一意孤行、虛張聲勢的時候,普京再次適時出擊,一舉將美國從中東第一影響力的位置上拉下來並非不可能。


局勢演變至今,孤立的美國、翻臉的盟友、主動的俄羅斯。有迫不及待退出的,也有適時主動出擊的,局勢越來越嚴峻,美伊之爭究竟會向何發展,我們可以幾點簡單的預測:


第一,互相報復,美伊雙方的拉鋸將會反覆出現。


隨著8日早上伊朗的兩輪火箭彈襲擊,預示著伊朗對等的復仇已經開始。美國對此,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一定規模內的反擊肯定會出現。但正所謂冤冤相報,雖然伊朗外長表示,不尋求事態升級或戰爭,但面對美國的反擊,以“捍衛利益不受侵犯”的雙方衝突必然會反反覆覆。


第二,利益至上,歐退俄進,俄羅斯也許成為最大贏家。


隨著傳統盟友的不斷撤出,後續必然還有其它盟友陸續選擇逃離戰場。在各國紛紛逃離,美國空前孤立的時候,普京的主動出擊,或許會取代美國成為中東局勢的重要影響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