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古文:"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白话文:"再往西六十里,是座太华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现四方形,高五千仞,宽十里,禽鸟野兽无法栖身。山中有一种蛇,名称是肥遗,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1.太华之山:即太华山,山名,是西岳华山的主峰。

2.削成:指像用刀斧劈削而成。

3.仞(rèn):古代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肥[虫遗](wèi):传说中的一种蛇。

古人配图

《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终于又来神兽了,这个肥遗在山海经中出现了三种形态,两个像蛇一像鸟。先来说这个之前我说过这里的数字是普通的倍数,如9尾就是指比普通尾巴大或者长9倍。可是这里我觉得作者不是这个意思了,为什么呢?因为蛇没有腿也没有翅膀啊!对于没有比较的东西,数字怎么变倍率。

我认为在文中数字:

(1) 有比较的是指大小长短的倍数。

(2) 无比较的就是增添出物体的数量。

现在来看图

《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像蛇,六足四翼,一个都不差。大家可能会想,这不就是蜻蜓嘛!是的没错就是蜻蜓。

《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蜻蜓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脉也稍有不同。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稚虫短粗,具直肠鳃,无尾鳃。包括蜓总科、大蜓总科、蜻总科等3总科,共11科。蜓科和蜻科最为常见,广布于我国各地。

蜻蜓是食肉性昆虫。他们捕食苍蝇、蚊子、叶蝉、虻蠓类和小型蝶蛾类等多种农林牧业害虫。

蜻蜓是一类比较原始且种类较少的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

《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大家都知道蜻蜓不大,那作者为什么不写是虫呢,而是蛇呢?

我们来看,现在大家都知道蜻蜓的大小,而且图片上也能看出蜻蜓不大。可是如果你是第一次见到蜻蜓,而且图片上也没有可比较大小的参照物,是不是也无法判断大小呢?只能看的外观来描述一下。

《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第一次看见这个图上的蜘蛛的人会认为蜘蛛有多大

《九十八谈》山海经西山一——太华(30)

生活在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的巨蜻蜓,常在沼泽地上空飞行。外貌和现代的蜻蜒差不多,但体形大,翅膀展开有76厘米宽

现代:在中美洲有一种非常大的蜻蜓,有人测得它其翅展距离有19.1厘米,体长有12厘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蜻蜓之王。

见则天下大旱——更具蜻蜓的习性,一般在溪水边多,大旱了才是到处飞的。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