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很英明?

世家国际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很英明?

首先我们要理解英明这个词的意思,英明:卓越而又明智睿智的意思。是不是看到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刘邦斩白蛇

史料记载称,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放走了他押解的900名犯人,这些犯人原本是准备前往骊山修陵墓的。

也不知道刘邦是义薄云天,还是触动了哪根神经,动了恻隐之心……有一天,他宣布:要放走他押送的犯人,现场一片哗然。

当时,秦律严苛,犯人想着到骊山修陵墓,环境恶劣,肯定没有生还的可能,不曾想遇到了刘邦这个大救星。

有些人当时选择了逃亡回家,有些人则钦佩刘邦的义气和豪爽,当场选择留下来,表示愿意追随刘邦。

当晚,众人痛快豪饮之际,有人告诉他,路边有条白蛇当道 ,都不敢路过。

酒醉已酗的刘邦却不怕,提剑来到路中间,斩杀了白蛇。

众人继续前行,看到有位老妇人在路边痛哭,声称自己的儿子贪玩,酒醉之后,在大路中间休息,却被喝醉酒的赤帝之子斩杀。

当时众人也并未在意,但第二天,大家酒醒之后,想起了昨晚的事情,觉得不可思议。

更有人认为,刘邦绝非普通的草木之人,而是天帝下凡。刘邦斩白蛇后,为他聚集了不少人气,甚至是汉高祖起义后,一呼百 应,不少能人异士都甘愿追随他,大汉王朝从此建立


小寻制作


他们知道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善若水yfb


历史上大部分的开国皇帝,都会经过艰难岁月的磨砺。对社会的各种情态,都会了如指掌。自然也就会,有应对这些情态的办法。并且还都是合乎情理,合乎规律的处置。所以,也就叫人感到他们都很英明。

一,艰难生活的磨练。

直接从一个普通百姓,经过艰苦的奋斗。而成为皇帝的,最有名的应该是明太祖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就以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在1343年,他的家乡发生旱灾。庄稼欠收给人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第二年的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使本来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的父亲、大哥及母亲都相继去世。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可他们又没有钱买棺材。甚至连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最后还是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地,才将家人安葬。

自此,他与家人也分离了。就到皇觉寺剃发为僧,过了不久寺庙也闹饥荒。他就又离开寺庙,到处去化缘乞讨为生。到1348年,他又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离开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很多地方。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拓了眼界,积累了很多的社会经验。并且这些艰苦的生活,也铸就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对他后来的人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富有传奇的一生。

其实,在他四处化缘的三年中。也是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时候,他也看到了各处的混乱。当他回到皇觉寺后,就收到了他儿时的伙伴汤和的来信。是邀请他去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那年他也才25岁,就加入了红巾军投入到反抗元朝的统治。

由于功劳显著,朱元璋最后成为了一支红巾军的首领。后来他又统一了,其他的各路起义军。在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同年秋又攻克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实现了从一个放牛娃,到成为明王朝皇帝的逆袭,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在他执政期间,由于深知人们的疾苦。就大力发展农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并都能吃饱饭。奖励耕种开垦荒地,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让各地都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保证普通的百姓也能穿上,保暖耐寒的衣物。适当地减免税负、并严惩贪官污吏。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社会的生产逐渐地恢复和发展。达到了盛世治理的时代,历史上也把这段时期叫“洪武之治”。

并且朱元璋,也是非常勤政的一个皇帝。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还是一个特别节俭的皇帝,当他称帝后,在应天修建皇宫。只要求坚固耐用就行,不追求夺巧华丽。直到今天,我们在南京还能看到那些坚固的城墙遗址。

在生活上他也是特别地节俭,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只要能吃饱饭就行,并无什么山珍海味。休息的床铺,也与普通人家的差不多。在给他造车子和轿子时,按规定应该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铜代替。按他的话说,并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他要在全国范围内提倡节俭,他要在全国人们面前作一个典范。

正是由于朱元璋在早年间,经历过艰苦的年代。深知生活的艰辛,做事从来不搞华而不实的东西。才使得他从一个放牛娃,一步步地成为一个开国皇帝。并用务实的态度去治理国家,乃至要用自身的作风去影响国人的勤俭持家。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个难得的英明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