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幸福】 王貴發:我與甕背攜手並進

“深山老林甕背村,與世隔絕不見人;聞雞起舞落日淺,懸崖策馬山路峻。”這曾是敖寨鄉甕背村的真實寫照。而如今,甕背村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產業村、特色村。而這一切的變化離不開駐村第一書記王貴發,這位從遵義遠道而來的書記,駐村兩年多來,他和群眾一起找出路、謀發展,老百姓都為之豎起大拇指。今天的奮鬥者幸福就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他的駐村故事。

“主要圍繞第一個方面環境衛生、人居環境的整治,第二個方面,查漏補缺,查找有什麼不足的問題反饋上來及時處理......”筆者見到王貴發時,他正在和村幹部們一起安排部署“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相關工作。當前,正是脫貧攻堅最後總攻階段,作為深度貧困村的甕背村如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是駐村工作隊一直努力的方向。作為第一書記,王貴發更是義不容辭,肩上的使命和責任更為突出,開會、走訪、看產業......每天的工作排得滿滿當當。

【奮鬥者幸福】  王貴發:我與甕背攜手並進

王貴發對“衝刺90天 打贏殲滅戰”工作進行安排

會議結束後,王貴發又急忙趕往蓮藕基地,查看蓮藕生長情況。這幾年,蓮藕產業已成為甕背村的支柱產業之一,當前正是除草的關鍵時間,每天都有30多名工人在田間務工,王貴發也會每天都前往基地查看情況。

【奮鬥者幸福】  王貴發:我與甕背攜手並進

蓮藕產業

“從王書記到我們村裡面以來,我們村裡面發展了好幾個產業,有油茶、有蓮子幾個產業,使我們當地老百姓都能夠有事做,大家都能夠在家門口掙到錢。”甕背村村民楊舉光點讚道。

除了蓮藕產業,甕背村還發展有黃桃、泥鰍養殖、林下養雞等特色種養殖產業,全村的百姓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目前我們村裡的各個產業運行比較正常,也實現了貧困戶分紅。”王貴發笑著說道。

【奮鬥者幸福】  王貴發:我與甕背攜手並進

王貴發查看桃子產業

【奮鬥者幸福】  王貴發:我與甕背攜手並進

王貴發查看泥鰍產業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訪民情、聽民聲則是王貴發駐村工作的日常,雖然每天連軸轉,但他卻覺得樂在其中。

建檔立卡戶文秀英是王貴發十分牽掛的幫扶對象,文秀英和老伴都上了年紀,勞動能力逐漸低下,沒有多少經濟來源,還要供女兒讀大學,生活十分困難。王貴發除了幫助她們家落實國家各項扶貧政策外,還經常前往家中走訪慰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困難。“王書記經常下對來看我們,他很關心我們,就像前幾天下大雨水管壞了,他就來給我們弄好了,真的是個好乾部。”文秀英感激道。

【奮鬥者幸福】  王貴發:我與甕背攜手並進

走訪群眾

挨家挨戶的走訪過後,時間已經是下午四點。回到辦公室後,王貴發需要對一天的工作進行梳理,並與村支兩委商量下步工作。

每天,王貴發的工作都是這樣。兩年來,他用腳步丈量了甕背村的15個村民組,田間地頭、侗寨山間處處都有他的身影,他的真心付出和樸實舉動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一致認可。

甕背村支部書記楊昌喜告訴筆者,“他來之後,村裡發生很大變化,村黨組織建強了,我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產業從小變大,經濟由弱變強,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所有這些都是在我們王書記帶領下實施的。”

開完總結會後,王貴發晚飯都來不及煮,一邊吃著泡麵,一邊盯著電腦寫方案、做計劃,對資料進行歸檔。這時,遠在老家的孩子發來了微信視頻。

【奮鬥者幸福】  王貴發:我與甕背攜手並進

王貴發一邊吃著泡麵,一邊盯著電腦寫方案、做計劃

“喂,爸爸,你在做什麼啊?好久回來?”“我正在吃飯啊,這段時間有點忙啊,等脫貧攻堅結束了就回來了哈,你在家要乖乖聽媽媽的話啊,好好學習。”

面對家人,王貴發深感內疚。這幾年,駐村的工作的忙碌讓他幾乎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家人,但好在家人的理解、組織的關愛,成為了他砥礪前行的動力。甕背村的精彩出列,百姓群眾的高度認可,就是他駐村最好的註解。

“2003年我就入了黨了,也算是一名老黨員了吧,我們響應總書記的號召,響應我們局分黨組的號召,作為黨員,就必須到最需要的地方、最艱苦的地方去鍛鍊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幾年看著我們村的變化越來越大,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我發自內心的感到無比高興。”王貴發感慨道。

在王貴發和全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奮鬥下,村裡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夯實,村集體經濟產業從無到有,從小變大,由弱變強,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貧困發生率也從40.5%變為了0,貧困的標籤不復存在,百姓的日子也愈發向好。

“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地圍繞這個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這個具體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強弱項補短板,特別是要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住房、教育、醫療這方面進一步的加強,進一步的夯實經濟基礎,實現貧困群眾的持續增收,穩定的脫貧,最終實現同步小康,達到共同富裕。”王貴發對於當前和今後的工作目標十分清晰。(萬山區融媒體中心 龔昌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