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金庸先生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将虚构的故事巧妙地融入到真实的历史事件中。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像“射雕三部曲”的故事背景,就是在南宋。

《倚天屠龙记》的故事虽发生在元末,但开篇是从南宋末期切入的。只不过绝大多数影视作品,将这一部分给删了。

最近用业余时间,一直在“研究”(瞎看)蒙古史,并顺便看了一点跟南宋相关的史料。于是乎,就顺便拿“射雕体系”中的“历史”跟正史做了比较。

而在比较的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好玩的事儿。

譬如说蒙哥大汗,不是被杨过在襄阳城下用石头粒给弹死的,而是在攻打钓鱼城(今天的重庆)时病逝/受伤而死的。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蒙哥:为什么又说我?



先说两个“射雕体系”里的真实历史人物:丘处机和张三丰

《射雕》里的丘处机,就是一位嫉恶如仇的爱国“侠道”。一出场,就是追踪十多天,刺杀了“与金人勾结,图谋侵犯江南”的汉奸王道乾.

提着王道乾的首级的丘处机,在路过牛家庄时,结识了在此隐居的宋朝忠臣之后郭啸天与杨铁心。在合力杀掉追来的金兵后,他还为郭、杨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杨康”。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83版射雕里的丘处机

丘处机今日一举杀了不少金人,大畅心怀,意兴甚豪。杨铁心想到妻子有了身孕,笑吟吟的合不拢口来,心想:“这位道长会做诗,那是文武双全了。”说道:“郭大嫂也怀了孩子,就烦道长给取两个名字好吗?”丘处机微一沉吟,说道:“郭大哥的孩子就叫郭靖,杨二哥的孩子叫作杨康,不论男女,都可用这两个名字。”郭啸天道:“好,道长的意思是叫他们不忘靖康之耻,要记得二帝被虏之辱。”丘处机道:“正是!”

不过,历史上的丘处机,好像跟“射雕体系”里的不太一样。他是全真道的第五任掌教,在位长达二十四年,使全真道乃至整个道教的发展都进入了兴盛时期。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丘处机画像

不过,说丘处机是个“爱宋(朝)主义者”,恐怕不是十分准确。史料记载,他受到过金国朝廷的赏赐。

1214年,山东发生杨安儿起义,金朝驸马都尉仆散朝恩请丘处机协助招抚乱民,凭借丘处机的声望,登州和莱州等地很快恢复平静,并被金国朝廷赐封为“自然应化弘教大师”。

但说他是“爱金(朝)主义者”,好像也不太对:

1216年,金宣宗下诏派东平军王庭玉召丘处机赴汴梁,但丘处机认为金朝皇帝有“不仁之恶”,推辞未前往。

难不成是个“隐藏的爱宋(朝)主义者”?显然是否定的:

1219年,宋宁宗派遣将领李全、彭义斌持诏书敦请丘处机赴临安,丘处机认为南宋皇帝有“失政之罪”,也推辞未前往。

我个人认为,丘处机选择协助金国“招抚乱民”,直接的一点是“自己活动的主要范围就在金国”。从1203年~1219年间,他在山东蓬莱、芝阳、掖县、北海和胶西等地传教。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一上地图,就全部豁然开朗了

但往深层次看,主要是基于“民”的角度做考量的。如果招抚能让百姓少受苦,那作为出家人的他,“没有理由”进行拒绝。

说到这儿,或许大家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年过七旬的他会不辞辛苦、跋涉万里,给远在撒麻耳干的成吉思汗讲解“治国之道”了。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成吉思汗与丘处机

1222年四月,丘处机途经铁门关抵达“大雪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称他为“神仙”。同年秋冬,成吉思汗三次召见丘处机,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向他以“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等为回应。

而成吉思汗更是非常尊重这位老道士。

他下诏耶律楚材,将这几次的对话编集成《玄风庆会录》,并沿途派兵护送,还下诏豁免全真道的赋役。

这样的丘处机,又何尝不受人敬重呢?

同样,作为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民族主义立场。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尽管没有直接加入抗元义军,但他对徒孙张无忌领导的抗元事业是非常支持的。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洪金宝版的张三丰

张三丰问起英雄大会及义军抗元之事,对张无忌温勉有加。赵敏向张三丰跪下磕头,谢过当日无礼之罪,张三丰哈哈一笑,全不介怀。俞岱岩终身残废、张翠山丧命,均与她昔日手下的阿大、阿二等人有关,但其时赵敏尚未出生,终究也怪不到她头上。张三丰听得她甘心背叛父兄而跟随张无忌,说道:“好,好!难得,难得!”

不过,历史上的张三丰,不仅没有抗元的理想,还一度做过元朝政府的县令,在元朝灭亡之后,又一直以元遗民自居。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张三丰

在一首写于明洪武十七年的《自题无根树》诗末,张三丰自注“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天柱峰之草庐”;

在另一篇《自题敕封通微显化真人诰命后跋》文末,他也署上“大元遗老三丰道人书”。

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间,朱元璋两度诏请三丰入京,皆避而不见,“托仙远遁,以全事元之节”;永乐初,朱棣命侍读学士胡广诏访三丰,岂料胡广在武当与三丰遇而不识(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胡广打着“寻仙”的幌子,暗地里找建文帝)。

据《张三丰外传》的记载:

永乐十六年春,明成祖朱棣特意驱车去均州武当拜望张三丰,三丰不在,有兴而来,扫兴而归。他勃然大怒,命令胡广去招寻张三丰,如招寻不到,扬言要处死胡广。

所以,张三丰这个如假包换的元朝遗民,怎么可能有抗元之心?



伴随着金庸先生佛学造诣的日益加深,新作品中的“民族主义立场”日渐淡化了,反倒是有了些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子。

以宋朝(北宋)为背景的《天龙八部》,其民族主义激发出来的冲突,最终酿成了以乔峰为首的主人公们的悲惨结局。

譬如说乔峰的人生悲剧,就是在剑拔弩张的宋辽关系背景下展开的。

尤其是他的身世被揭开后,一下子从丐帮帮主变成了中原武林公敌,在历经帮众背叛、爱人离世等一系列悲苦之后,最终在雁门关为阻止辽主耶律洪基侵宋而自杀。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黄日华版的乔峰

但实际上,彼时宋辽两国的关系,真的那么“恶劣”吗?

实际情况是,自宋真宗年间两国订立“澶渊之盟”开始到徽宗时宋金秘密签订“海上之盟”的一百多年间,宋辽之间已基本上实现了和平。即便边境地区发生一些小摩擦,也都可以通过和谈解决,不致于发生战争。

至于那个背信弃义、意图侵宋,导致乔峰自杀的“元凶”耶律洪基,也与史实不合。

随笔:金庸“写错了”哪些历史?

耶律洪基铜像

他坚持对宋通好,临终前仍不忘嘱咐子孙“切勿生事”;且颇好汉文化,其汉诗气象磅礴、意境深远,收于《清宁集》中,今已亡佚。

更重要的是,他的治国水平实在是让人捉急,根本没能力挑起对外战争;

他忠奸莫辨,赐死皇后萧观音,又软禁皇太子耶律濬;政治工作做得一塌糊涂,先有重元之乱、后有耶律乙辛擅权乱政;他崇奉佛教,虚耗国力,使得民生载道,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一言概之,就算有意欲南下的君主,也轮不到是他。



当然,小说不等于历史,同研究历史的标准来评判通俗文学,是不合理的,“较真你就输了”。

不过,把“给武侠小说找历史BUG”当成阅读中的小“恶趣味”,也未尝不可。反正待着也是待着,学点历史涨涨姿势不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