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景不好?老人说农村俗语早已预言,科学剖析一下真伪

疫情之后,部分地区出现了极端天气,尤其是前些日子的大范围春雪,以及近期的冰雹和倒春寒,引发人们对粮食危机的密切关注,甚至诱发了一波恐慌性的囤粮抢购。农村中有老人说,2020年的年景不好,许多的农村俗语都已提前预言。那么,所谓的这些农村俗语真的可信吗?我们应不应该听信老人言呢?下面,我们详细剖析一下。

2020年景不好?老人说农村俗语早已预言,科学剖析一下真伪

一:农村老人口中的关于农业年景的三个俗语

(1)一年两个春,黄豆贵如金。

2020年属于双春年,共有两个立春节气,一个在年初的正月十一,一个在岁尾的腊月二十二。一年两个春,在农村人看来,春脖子变长了,在寒冬腊月立春,会出现暖冬现象,对农作物的生长极其不利,尤其越冬害虫的基数增加以及倒春寒造成的霜冻,会促使黄豆减产,引发价格上涨。当然,此处的黄豆是喻指,泛指更多的粮食品种,如水稻、玉米和小麦等。

(2)2020年,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

这句农村俗语中的二龙和十一牛,实际上为中国传统的计时历法中,将天干与地支随机搭配形成的。它以时间(天干)搭配属相(地支)来判定,于是就有了“二龙治水”和“十一牛耕田”的说法,通过动物数量判断农业收成。老话说“龙多靠,龙少涝”,出现“二龙治水”,易生洪涝。出现“十一牛耕田”,代表耕种条件不甚理想,很可能出现粮食的欠收。

(3)闰四月,吃树叶。

今年不仅属于双春年,而且还闰四月,如今我们已经踏进四月的门槛里。“闰四月,吃树叶”是因为此时秋收已过很久,青黄不接,赶上闰月会导致春脖加长,推迟了春耕春种的时间,而相应的收割时间也会被延长,可能出现存粮吃尽,没有粮食吃,靠吞吃树叶生活的悲惨场面。翻翻日历看,今年四月尽的时候,竟然都到了阳历的6月20号,这春可真是名副其实很长。

2020年景不好?老人说农村俗语早已预言,科学剖析一下真伪

二:如何正确理解这三句农村俗语的含义

在过去,由于种植水平的落后,人们大多靠天吃饭。自然环境中的光照、温度和雨水,都对作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的害虫肆虐,有可能造成农粮减产。一次霜害低温,有可能形成颗粒无收,更别说干旱与洪涝,老天稍不留意,就能造成影响农民吃饭的问题。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唯有吃糠咽菜,吞食树叶来生活。

这些俗语汇集于先人的实践与经验,在当时,属于真知灼见,但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战胜自然灾害,显得不合时宜。

比如,在防治病虫害上,我们有先进的“以防为主,治早、治少、治了”的植保理念;有物理、化学和农业综合的防治方法,有先进的安全农药和现代化工具,控制病害已不是事儿。而对于倒春寒的控制,更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和措施。如通过提高自身的营养,提高抗冻与抗逆性;通过灌水、生物调节剂延迟花期,躲避倒春寒,以及通过喷水、熏烟等方式减轻倒春寒危害,都取得了强大效果。即使今年天气异常恶劣,倒春寒频繁,但绝对不会出现过去那种大面积减产的现象。

2020年景不好?老人说农村俗语早已预言,科学剖析一下真伪

三:我国粮食生产,到底安全不安全?

首先,作为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粮食安全为基本的底线,我国是坚实履行了对世界和人民的承诺。粮食生产连年丰产,迸发出巨大的产能。我国已经连续五年,粮食的供给稳定在6.5亿吨,主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的自给供给率都在95%以上。2019年我国的水稻结余量为1430万吨,小麦的结余量为1400万吨,供需平衡有余,呈现略有过剩。

其次,我国的粮食库存充足稳定,主产区储备3个月的销量,主销区储备保持6个月的销量,完全可以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需求。

最后,我国的粮食生产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农村中尚有大量的弃耕土地,能够释放出更大的产能;农村里有大量滞销过剩的水果和蔬菜,为人们饮食提供补充支持。同时,有袁隆平这样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正带领中国粮食生产走在科技的金光快速道上。前两天,袁隆平团队准备将杂交水稻的亩产提高到每亩1300公斤,这又将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记录。

2020年景不好?老人说农村俗语早已预言,科学剖析一下真伪

综述:

民间俗语由远古而来,裹着历史的沧桑,面对着科学技术的今天,面对着强大的祖国和勤劳的人民,已渐渐抖落出时代的局限性。所以,听得老人言,请勿人云亦云,我们更以辩证听取,取精华,去糟粕。应对肆虐而来的自然灾害,我们注定人定胜天,不再靠天吃饭。

朋友,您认同这种看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