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揭露教育真相:孩子的逆袭,离不开父母的格局

文:利君

近日,由邓超、俞白眉共同执导的教育题材电影《银河补习班》在火热上映。

剧情讲述了马皓文(邓超)曾是风光的亚运会火炬手,却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

他的儿子马飞也因此变得叛逆、成绩垫底,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最后,马皓文通过自己的的特的教育方式,帮助儿子马飞提高成绩,也最终实现儿子的航天梦,成为一名宇航员。

《银河补习班》揭露教育真相:孩子的逆袭,离不开父母的格局

这部电影有多火?据统计,截止今日的票房已累积突破4亿,网友们对其评价都相对较高。

看过电影的网友直呼:“看哭了,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电影中有几个情节非常真实感人,其中一个就是马皓文躺在草坪上,教儿子马飞写作文的场景。

《银河补习班》揭露教育真相:孩子的逆袭,离不开父母的格局


马皓文告诉儿子:“写作文最重要的是真,写你最真实的感受,写你相信的东西。”

这句话,触动了许多网友的儿时回忆。

@_青木日月:银河补习班里面,爸爸教儿子写作文那段,真的跟我小时候我妈教我写作文一模一样!!我哭了

@张景昀CC :今天看了这个电影,确实有很多共鸣。挺好。其中有一段邓超教孩子写作文,我当时就有一种想写10篇作文的感觉(可能因为阴影,本人经常梦见参加考试不写作文然后瑟瑟发抖,因为不太喜欢写作)。

@Tiny胖哈哈哈哈: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里邓超带着儿子去郊外躺在草地说怎么写作文,这和我小时候我爸带我去河滨公园玩一下午,亲身感受之后写出来了一篇作文一样哎,家庭教育永远比学校教育重要的多…

@小迪哔哔:关于写作文那段简直太棒了,写作文就是要写的真实

看来,“写作文”确实是大家在求学期间遇见的共同难题了,才会如此印象深刻。

毕竟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作文占语文成绩比例很大,而许多孩子提到写作文就头痛脑热,就算咬烂了笔头都不知如何下笔。


01

最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就如高尔基所说:“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而充满感情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

《银河补习班》中的马皓文(邓超)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当别人家的孩子日夜复习的时候,他却带着马飞去捉迷藏、去旅游、去看航展。

《银河补习班》揭露教育真相:孩子的逆袭,离不开父母的格局


电影这个部分确实有“鸡汤”嫌疑,但这个方式一方面弥补了他对孩子缺失的爱,让亲子关系更亲近;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孩子的见识,为孩子累积生活素材。那么心中有墨,提笔自然可以娓娓道来,讲出动人的故事。

还记得2018年浙江省少年作文大赛总决赛的一等奖作文吗?

申屠佳颖的一篇《孟婆汤》不仅看哭了她的父亲,还感动了余华、毕飞宇、叶兆言等作家和一众网友。

最后,这篇作文还被拍成了微电影,依旧看哭无数人。

“我把手捂热,再去牵她的手。我只是静默地望着她,用很深很深的目光凝视,我希望她会记起我。她转过头来,继而别过头去,她轻声说:“佳颖读书不认真。”那一瞬,我泪流满面。”

该篇作文没有过多成语,没有华丽辞藻,但简单的心里描述却无处不在体现,她对妈妈恢复健康的期盼,还有她对妈妈内心深沉的爱。

所以,感人的文章,都是内心最真实的独白,是对生活最深刻的记忆


02

相信孩子,肯定孩子


许多人成为家长之后,就拥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不满足

孩子不写,挨骂;写好了,也挨骂。从未得到肯定的他,怎么还有兴趣再继续动笔写作文呢?

在《银河补习班》中,也有这相同的场景,“学渣”马飞一直被身边的人质疑:

他的妈妈说:没救了,这辈子就这样了。

教导主任说:你就像煤球一样再怎么洗,永远也变不成钻石。

唯有他的爸爸坚信,他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银河补习班》揭露教育真相:孩子的逆袭,离不开父母的格局

仍记得,我在上高中时,作文一直都是不上不下的,并没有特别出色之处。

但有一次,班主任挑选了我的一篇较为切题的文章,做了几处修改,并在课堂里大声朗诵出来,那时我的内心有着无以言表的澎湃。

同学们纷纷向我投来炙热的眼光,我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把作文写好。自此,写作文成为我的爱好,每次的考试作文也会用心对待。

到现在,我都一直感激我的班主任,感谢他的那一次肯定。

所以,请家长们肯定孩子的成果。或许正是你的一次无意中的夸赞,孩子奋发向上,不再惧怕“作文”这座大山。


03

坚持阅读习惯

德国有句谚语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该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

所以,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孩子抓起。阅读能让孩子接触到一个从未认识的世界,也能让孩子对生活更有感悟。

许多成功人士,也有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比尔盖茨每年都会向大众推荐当年必读书单;

俞敏洪曾经三个月读六十本书,平均一天半一本;

软银CEO孙正义曾在2年内读过4000本书;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他从不看电视剧,除了工作,基本时间都用来读书;

为什么他们如此“痴迷”的读书?因为他们认为他们读书是通往成功的桥梁上性价比最高的一个方法。

阅读时候,你便可以与书中的作者“对话”,吸收时间淘洗后留下来的“人生精华”。

通过阅读,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积累自己的经验,迅速充实自己的大脑。

平淡的生活给不了孩子像剧本那般波澜起伏的人生体验,但阅读却可以让孩子感知到万千世界。

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父母尽量挤出一点点时间,陪伴孩子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