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大统一王朝,大唐十年完成统一,为何大秦却"奋六世之余烈"?

前言:

唐朝与秦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同为史上最强盛的两大帝国难免被经常放在一起比较。纵观统一天下的王朝,在大洗牌时代到来之际,都经历了苦心经营的蛰伏阶段,有的蛰伏时间短,有的较为漫长

。大唐仅用十年完成统一(公元618-628年),而大秦却"奋六世之余烈",经过一百多年才迎来国家的高光时刻。秦国在诸侯国中属强国,又无昏君挡道,为何要用这么久?

其实唐朝作为后代的王朝是不能与秦朝相提并论的,如果站在全局来看,唐朝是捡了隋朝的便宜,在"家天下"的基础观念上,唐朝只要破除眼下阻力,统一全国是顺水托舟的事,毕竟秦汉两代为其提供了范本,而秦朝则是自己开辟新天地,在秦之前并没有家天下的概念,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秦朝都面临极大挑战。

同为大统一王朝,大唐十年完成统一,为何大秦却

一、前两世(献公、孝公)处在"破旧"阶段,忙着清扫门前雪,无力动兵

秦朝前两世大约持续了五十年,在建国之初,秦国地处文明边缘,由于与戎族为邻,他们的民风也受到这些蛮族影响,在其他诸侯国受"百家争鸣"熏陶,无数莘莘学子为一朝成名而挑灯夜读时,秦国人还在争强斗狠,为眼前弹丸之地打打杀杀。人才是国家的抬阶人,而民风彪悍的国家怎么能吸引文化人来此投奔呢?因此秦朝早期并无笼络人才的优势。

其次秦国的地盘,属于周王室一块弃地,耕地资源也被犬戎掠夺的所剩无几,即使是通过打仗拓占来的土地,也被用来训练军事,并不用来生产粮食增加财力,比起中原的三晋等富庶国,秦国像是混乱的难民营,而此时的魏国已经完成了变法,有吴起坐镇的魏国,对秦国也是虎视眈眈。一无财力,二无人才,就连名声也不好,在这种三难处境下,秦国要想焕然一新,只能先"破旧"。

同为大统一王朝,大唐十年完成统一,为何大秦却

"破旧"的第一阶段——闷声发财、增强财力。秦国在魏国的连番攻击下,失去了大片地区,秦惠公抢回土地失败,国内爆发了政变,秦惠公在国家实力最孱弱的时候,登上了王位,他推行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让平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以及收回了中央集权,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率军攻打下"少梁",指引秦朝走上边扩张边发财的道路。

后来秦孝公也是循着他的步伐,对秦朝进行了一次较为彻底的变革,首先改变了秦朝的生产形式,耕战取代了春秋奴隶制,用打仗来获得更多土地,间接发展发生产力,但是在这一时期,秦朝的版图并无明显扩展,也不过是占领了少梁附近的几个城池,就连被魏国抢夺去的失地也没有收复。

第二阶段——笼络人才。秦人多数野蛮,大多是财大气粗的豪强贵族之辈,因为这股势力的存在,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秦孝公也是直面这个棘手的难题,不顾个人生死大力打压贵族势力,并颁布求贤令,开出优渥的条件来引进人才,秦国对军功的奖赏程度是其他六国无法比拟的,因此吸引了众多人才涌入秦国,如商鞅时期的魏冉、吕不韦、蔡泽等强臣,都是通过求贤令招募来的。

同为大统一王朝,大唐十年完成统一,为何大秦却

文化与经济并驾齐驱,并没有让秦国在这段时期一跃成为强国,魏国还是一家独大,其余国家也在跨步发展中。这里注意前两世阶段的秦国,虽然在孝公助推下有变强大,但是综合实力也只是处在同期诸侯国的下游,从扩张的几座小城邑就能窥见真实战斗力。

而其他诸侯国也是自分封制实行就存在的百年强国,基础稳固且不断成长,秦国若想在这段时期发起大规模战斗,即使侥幸一次胜利,也需要长期的休养生息来发起另一次战争,而其他诸侯国是否给他这个机会,那就可想而知了。

同为大统一王朝,大唐十年完成统一,为何大秦却

二、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时期,秦朝的崛起和领土开拓受到强国的压制

前两世的"破旧"阶段,让秦国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无论是阶层关系还是国人的思想认识都比蛮夷时期文明许多,而"求贤令"也为秦国输入了许多军事人才,在做了相应的准备后,秦国开始向宿敌魏国宣战,前330年,秦惠文王收复了河西这块失地,并且第二年占据了魏国黄河周围的多个据点,公元前328年,魏国在秦国不依不饶的攻打下,干脆放弃了上郡。

报复完魏国以后,秦国又将军事据点锁定了南方,秦惠文王统治期间,秦先灭掉了蜀国、占领了资源肥沃蜀中地区,值得一提的是,这块的耕地面积及人口相当于秦国三分之二的平原,后来又设计离间齐国与楚国的关系,与齐国联合一并讨伐楚国,虽然没有一举歼灭楚国,但让楚国元气大伤,并获得了汉中地区的部分土地,在封建社会,土地可以变现为钱财,秦国在扩张领土中发了战争财。不久秦朝内部爆发了较大的政治变动,让秦国的拓张计划搁置了十余年。

同为大统一王朝,大唐十年完成统一,为何大秦却

秦朝再次继续统一霸业,已经是秦昭襄十四年间。这十余年里,秦国也并非停滞不前,它收拢了白起这员超级猛将,在与韩魏两国交战时,以歼灭联军二十万的战绩,让其他诸侯国闻风丧胆。公元前291年,秦国的领土再次扩大,占据了韩国的南阳盆地区域,并且切断了韩魏之间联系的战略通道,后来将全部河东地区也收入囊中。至此韩魏两国在秦国的打压下已元气大伤,无法再与秦国抗衡。

秦国通过"耕战"政策,已经在五十年内成为强国,在这期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基本上实现了通过战争发展生产的目标,在与韩魏楚三国的激战中,夺取了以关中为首的四大平原的耕地面积,秦国从边境弱国发展成中原强国,已经甩掉韩魏楚跻身于强国之列,但是此刻的国际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赵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开始胡化,他们穿胡服训练骑射,作战能力大幅增强,歼灭周边小国霸占了河北,他们还将势力渗透到游牧民族部落,夺取了河套平原;与此同时,燕国也增强了实力,向辽东地区扩张;即使是战败的楚国,也没有就此霸主之争,他们灭掉了越国,向东培养势力,并占据江淮大片领土。

同为大统一王朝,大唐十年完成统一,为何大秦却

尽管秦国在这一阶段,已经拥有了问鼎霸主的可能,但是实力旗鼓相当的国家也不在少数,不管是被秦国挫败过的楚国,还是像赵国这样的黑马,他们都像野草一样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各个国家都有他们独特的御敌手段,秦国一时之间也不敢贸然挑衅,并且秦军这段时期并没有将"统一战争"看的很重,还缺少些底气和信心。

三、离"大一统"一步之遥,却遭到敌国反扑

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军进攻楚国黔中和巴国,楚国腹背之地受到重创,不惜用上庸换回这两座城池,第二年秦军没有给楚国养精蓄锐的机会,从北线占据了邓县和西陵,白起率军将楚军的主力部队打的溃不成军,秦军凭借此战占据了楚国的扼要之地,楚国已经从强国行列败落下来,秦国的疆域也进一步扩大,超越了其他诸侯国。往后十年期间,秦国一直频繁发动战争消耗各国国力,眼见时机成熟,秦国正式将"统一"定为国策。

同为大统一王朝,大唐十年完成统一,为何大秦却

在韩魏两国被秦朝攻打的奄奄一息时,秦国重整旗鼓,打算进攻六国中最强大的对手赵国。赵国有天然地形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并且赵国的军队擅长骑射,漫天的箭雨让这秦军难以靠近,公元前269年,秦军攻打赵国接连两次失败,后来赵国联系齐国再次让秦国战败,公元前269年—257年,秦军在与赵国交战十余年里,损失了六十万大军,但也重创了赵国的国力,。此时秦军全部的对手国都已经调乱神坛,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已成定局。

公元前254——247年,秦国继续向韩赵魏三国发起攻击,数番恶战,收回了在攻打赵国时失去的河东、上党地区,眼看"统一"近在咫尺,却遭到了六国的联合攻击,秦军被逼退到函谷关。后来秦军改变了方案,不再与六国硬拼,而是逐个击破,秦军花费了七年时间将赵军消耗殆尽,公元前230—221年,先后灭掉了其他五国,最后将四十余年没有参战的齐国灭掉,完成了"统一"大业

同为大统一王朝,大唐十年完成统一,为何大秦却

结语:

即使秦国在最后阶段变成了超级强国,灭掉六国的过程也是艰辛漫长的。至于秦国统一天下为何用了这么久,也与他们迂回的消耗战术有关。六国根基深厚,为了防止他们联合起来,秦国采用离间计挑唆他们的关系,在他们断去战略联系后,再逐个侵蚀他们领土,消耗他们的资源。在这一过程,其他六国展现了空前的抵抗意识,秦国也多次惨败并且损失了本国领土,最危险时连首都咸阳都差点沦陷。在秦之前,没有任何朝代与这么多国家树敌,想要稳稳地实现"统一"大计,自然还是谨慎些的好。

参考资料:《旧唐书》《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