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放宽教师入职条件?

头条热点


先入职,再考证,是特殊时期特殊政策。但是,并不排除今后也会放宽教师入职条件的可能。这是教育机制分工不够细化专业和教师待遇亟待提高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很多公办学校屡屡招不到新教师,或者新教师资质不够优秀,导致教师匮乏的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

试问,如果教师是热门行业,是铁饭碗,待遇够好,还有寒暑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呢?特别是男生。

其实就是现在的教室行业不如十几二十年前吃香了,教师队伍正在萎缩。我们这几年教师招聘报考人数一年不如一年,甚至个别学校几年都没招到人。

说说我的理解的原因。

首先,公办教师待遇长期得不到提高。

我们这的一级教师,现在每个月固定工资3000+,平均每个月再加绩效600+(班主任),满打满算4000出头,年收入四五万吧。以现在的物价,4000能做些什么?天天在掐指算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请朋友吃饭的勇气都没有,还好家里还有其他收入,不然真的孩子都养不起。其他地区的待遇应该会高一些,但我们这的男教师很多做起了副业。

谁说老师一定要清贫才能“为人师表”呢?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怎么行呢?

现在是知识付费的时代了,可是老师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却无法更好地转化为收入,价值被架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师冒险有偿补课的原因了。

其次,现有教育机制之下,老师做了太多教学专业以外的事情。

老师最该做的就是专业教学,但是很多教学精力都被分散了,教育机制分工不够细化,老师无辜做了很多本该不属于自己的工作量。

一有领导检查,全校就在疯狂补资料。

各种非专业培训、各种会议像懒婆娘的裹脚布,耗时又无效。

各种手机网络平台太便捷,老师经常要做各种平台的任务,比如阅读的、安全的、宣传的、填表的,等等,有几个是起到真实效果的?微信信息太多,有时还漏做了,防不胜防啊。

各项劳师动众、对教学毫无帮助的比赛耽误教学。比如教师技能大赛,从区赛、市赛,到省赛,一路过关斩将的老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赛前准备,战线那么长,参赛老师本身的教学工作大受影响。能脱颖而出的都是精英,但是如果把这些时间花在教学上,对学生不是更有利吗?

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不应该是以牺牲专业教学为代价。

再次,师资分配失衡。

但凡有新教师,都喜欢往好的学校挤,要不就工作几年后找机会调任。缺乏师资的学校还是缺。师资不够的学校,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很多老师都在亚健康状态。

一个地方好学校就那么几个,竞争太大,而且基本师资都饱和了,很多人不愿意去二流三流学校,直接就放弃竞争,另择它路了。教师行业的吸引力太小了。

最后,社会对教师要求过高。

教师负责“传道、受业、解惑”,但却被要求充当“圣人”。教师的专业技能很容易就被一个可能莫须有的错误掩盖,特别是班主任,如履薄冰,遇到某位“难带”的家长,工作量至少翻一番。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尊师重道”的风气逐渐被淡化。一些老教师离职,一些师范生望而却步。如此,教师队伍如何能壮大?

总的来说,放宽教师入职条件,是为了壮大教师队伍,那教师队伍的资质就不用考虑了吗?

放宽教师入职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的燃眉之急,比如就业问题,比如学校师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国家、社会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深入调研之后,进而进行扶持和必要的专业化调整!

以上是个人见解,不妥之处欢迎交流。


猫客左左


今年新教师入职可以“先上岗,再考证”,很多网友都是这是放宽了教师入职的条件。其实不然,表面上是放宽了,实际上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我认为,之所以实行这一举措,是因为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与下一次二者合一了,并无实质性的降低考试条件

虽然没有实质性的降低要求,但是却会对考生产生影响,具体如下。

对已有教师资格证的考生不利

原因很简单,本来没有证的人不能报名的 ,但是现在条件放宽,考生人数或将增加,这样竞争会更激烈,或许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考生会被无证的人挤掉。

对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来说是个机会

以前考试没有教师资格证不让报考,很多考生就被拒之门外。有些非师范考生或者师范专业但是对教师行业不太感兴趣的考生,感觉考完教师资格证,还得再参加考编,很麻烦,因此选择考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间接降低教师招考的难度。

而今年不同,有无证都可以参加,也就是说,今年的教师招聘和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一样,可参加的人群都是相同的,这势必会增加难度。因为各个地区招考科目不同,有些地区教育理论占比很少,偏重申论行测等公务员招考科目,这就给习惯考公务员的考生提供便利。

或许会有朋友认为,今年入编后还得考教师资格证。这个是不错,但是要知道,教师资格证过关率比招教考试大多了,而且,一旦考上编制,有很多时间去准备资格证考试,相信拿到证书也不是难事。

考试内容的难度却是相同的

不管需不需要持证上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都是不变的,不管怎么考,还是那些知识,一点也不少,因此改下的功夫还是要下,政策的变化对考试结果的影响是有限的,不会很大。

总结

这次所谓的放宽教师入职条件,就好比“绳子”的形状变化了,圈住的人群不同了,但是难度还是没有改变,只是适应的人不同了。大家备考的同时要考虑一下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我认为,总体来说,今年的考试要抓全面,突出优势,才能成功上岸。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 ,毕业就上岸,从教十年,专注分享教育行业经验和软技能,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蓝一鑫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知识产权局7部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施部分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强化稳就业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通知》提出,对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凡符合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和教师资格认定关于思想政治素质、普通话水平、身体条件等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先上岗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再参加考试并取得教师资格。 对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的准入类职业资格,高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被聘用从事相关工作的,事业单位与先上岗的高校毕业生签订聘用合同时,应当按规定约定1年试用期;先上岗的高校毕业生在试用期内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依法解除聘用合同。

从该《通知》可看出,并非放宽教师入职条件,而是在入职时间上,打了个“时间差”:先上岗,再考证。


《通知》所体现的3个主要精神:

一是,疫情特殊情况下的阶段性举措;(上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因疫情推迟至下半年一并考试。)

二是,为平稳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需;

三、入职后一年为试用期。期间,未能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解除聘用。

这种“先上岗,再考证”,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很可能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入职更轻松、顺利些,入职后,便占据了一个工作岗位,大大减少了谋职的奔波与麻烦。

忧的是:入职一年后,如果考不了“教师资格证”,就将面临解聘,势必会对下一次谋职产生不利影响(如:耽搁了一年时间、名誉受损等)。

谁都清楚:刚入职的新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必然会对备考工作有影响。

不过,“三味”认为,在第一年的试用期,如果教育教学工作出色,用人单位应该可以有办法解除这个后顾之忧。比如:若试用期内未能取得教师资格,用人单位可予以续聘一年或更长时间,留足考证时间和机会。

当然无论怎样,对入试用期教师,既要重视教学工作,也要重视资格证备考工作。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