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匡胤被贊為“仁主”,朱元璋卻被說成“暴君”?

西門吹灰2020


我是刀筆傳神,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應該從二位如何得到的皇位談起

趙匡胤

趙匡胤之前是跟著柴榮,也是柴榮一步步將他推上了高位,柴榮死後,他六歲的兒子登基,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登基,他直接給擁立他的人約法三章:一、不得驚犯小皇帝和太后;二、不得凌辱王公大臣;三、朝廷府庫和百姓不得侵掠。再加上趙匡胤寬仁大度的性格,所以趙匡胤的皇位基本上屬於“和平演變”,沒有血流滿地!

朱元璋

朱元璋起點很低,皇位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打下來的,他對其中的艱辛很明白,對文臣武將特別警惕。再看看朱元璋的性格特點:好猜疑,多忌諱;極端殘忍,缺少寬容;所以在其登基後期進行大規模的清洗和株連。胡、藍兩案,前後共殺四萬人。

為政舉措以及影響

趙匡胤

趙匡胤厚待周氏皇帝和太后,留用全部舊臣,使得大宋很快穩定下來,他也迅速坐穩了皇位,尤其是厚待柴氏子孫,更是讓他贏得了仁義之名,縱觀中國曆代王朝的開國之君,能夠做到像趙匡胤如此寬宏大量的程度還真是不多見。不僅如此,他規定不殺上書言事的士大夫,造就了一個士大夫的盛世。

而對待武將老兄弟們用一招“杯酒釋兵權”就輕輕鬆鬆達到目的,不殺一個將領,解除了他們的兵權,也成為趙匡胤贏得好名聲的一個重要條件。

宋太祖減輕徭役,賦稅專收,以法治國,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澄清吏治,勸獎農桑,移風易俗等一系列英明決策,不僅儘快醫治了200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朱元璋

政治方面:廢除了大權在握的丞相,設立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班子(即殿閣大學士)--這就是明朝內閣制的雛形。在對待官吏上,朱元璋一面任用官吏為自己的統治服務,一面用嚴刑峻法,懲治官吏隊伍中的不法之徒。朱元璋對官吏管制之嚴、打擊之重、誅殺之多,在封建皇帝中是罕見的。

經濟方面: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全國的農業生產在大規模戰爭而遭受極大破壞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而且他還制定了一定的政策,就說只要開墾荒地的人,就可以免除三年的稅務,而且還制定了相關的條令,說只要開荒,開墾的荒地就是你的,這樣也大大促進了田地的面積,同時他也為了鼓勵人們積極的種田,把犯罪的人只要不是被不是死罪,就把他發配到農村去種田,這對農業來說也是十分有利的。

軍事方面,朱元璋把中央的大都督府分解為左、中、右、前、後共計五個都督府,五軍都督府分掌全國軍事力量的管理與訓練,而調兵權則由兵部掌握。在地方上,則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衛所制、軍戶制(及明中後期出現的募兵制)。朱元璋通過建立這一系列的軍事制度把軍權牢牢控制在了皇帝的手上,由此,明朝的軍隊也自始至終保持了強勁的向心力和戰鬥力。當今現代國家的軍事制度也多可見明朝軍事制度優良性的遺留。

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納諫如流,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嚴明,晚年偏好誅殺,使得一代開國元勳很少有善始善終者,這是他的缺點。

總結

綜合以上觀點,可以看出,其實兩位在歷史上算是有道明君,好皇帝。但就因為朱元璋殺人太多,就變成了“暴君”,趙匡胤就變成了“仁主”。


刀筆傳神


從當皇帝的角色看,二人都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的主。不過一個人是未經征戰,靠黃袍加身當的皇帝,看看周圍,發現只要解了他們兵權,他們就翻不了浪,所以就沒下狠手,讓他們回家當富家翁了。唯一留了個最放心的弟弟,誰知道呢,江山變幻於燭光斧影裡。另一個是率領千軍萬馬,幾十年搏殺取得的江山,手下都是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的悍兵驕將,這樣的人放出去,肯安心種田還好,萬一被有心人利用,那不又得到處撲火。國家怎麼安定生產,民眾還要經刀兵之害。

如是老朱乾脆,這事讓孫子來做,不如自己動手。

可憐人算不如天算,兩個人都算錯了。


賦詩聯句寫正楷


同樣是開國皇帝,為什麼趙匡胤被稱為“仁主”,而朱元璋卻被描述成了“暴君”?

這兩位皇帝,分別是宋朝和明朝的開國之君,他們登上皇位之後,各做了一件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杯酒釋兵權和毫不留情地斬殺貪官汙吏。

杯酒釋兵權,不殺一個功臣,僅憑一次宴會就解除了所有開國功臣們的兵權,同時,朝廷提供優厚待遇,讓他們解甲還鄉,享受優裕的生活。比起“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一般皇帝的做法,趙匡胤就顯得非常的有情有義、宅心仁厚,此非“仁主”而何?

毫不留情地誅殺貪官汙吏,是朱元璋在明朝歷史上留下的最為濃重的一筆,也是最為人們讚賞的一筆。作為來自社會底層的朱元璋,十分痛恨利用職權中飽私囊的官吏,凡貪汙銀子達60兩者,都要被斬首。不僅如此,他還把被問斬者的皮內肉骨挖空,填以稻草後,樹立於官衙院內,以警示後人。他先後殺了貪官十五萬多人,是封建皇帝中誅殺貪官最多的人。這一舉動,是深得底層民眾擁護的。人們之所以稱他為“暴君”,不是因為他殺了太多貪官,而是因為他對所有開國功臣大開殺戒,毫不留情,幾乎全部功臣都被斬盡殺絕。“暴君”之稱,名副其實。

凡事都是相對,世上沒有絕對的事物。就趙朱二帝而言,仁也好,暴也好,都不是他們的全部,仁者,也有其暴的一面,暴者,也有其仁的一面,只不過,兩個方面並不是對半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