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看看烏魯木齊生活垃圾分類進展如何?--要聞--新疆--地方--首頁

人民網烏魯木齊4月23日電(薩妮婭 實習生趙元浠)乾淨整潔的垃圾分類房、標識鮮明的垃圾分類清運車、耐心引導的社區志願者、熟練有序的小區居民……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記者走進烏魯木齊市垃圾分類試點小區,探訪生活垃圾分類進展情況。

“軟硬實力”協同發力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科學有序推進

“天氣漸漸熱起來了,一定要注意垃圾分類投放點的衛生,做好除臭、消毒工作。”4月22日上午,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環衛清運隊班組長張新民來到新華南路片區經貿廳家屬院,查看小區垃圾分類情況並叮囑物業工作人員注意事項。

新華南路片區經貿廳家屬院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點。薩妮婭 攝

走進小區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乾淨整潔的垃圾分類房,這是烏魯木齊市首家定時定點分類投放設施,目前有7個投放窗口,配備全自動化臭氧殺菌除臭器、供暖器、滅蠅燈、滅火器和監督攝像頭。通過定時開放垃圾投放設施並引導居民進行正確投放,可以有效提高分類準確率,讓垃圾分類投放及清運程序化、正規化。

其他垃圾清運車來到經貿廳家屬院清運其他垃圾。薩妮婭 攝

據瞭解,2019年以來天山區共在120個院落擺放了200多套垃圾分類設施。“我們嚴格按照‘四分類法’對垃圾進行分類,並對原有垃圾車進行了改裝,實現四分類運輸,保證從垃圾分類前端到運輸環節做到全面分類。”天山區環衛清運隊清運科科長劉天軍說。

推進垃圾分類不僅需要完善的垃圾分類設施這一“硬實力”,同時也離不開社區幹部、物業工作人員的“軟實力”協同發力。

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薩妮婭 攝

為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新華南路片區四橋社區幹部挨家挨戶開展入戶宣傳,面對面給小區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並舉辦講座,現場演示分類投放方法,設置遊戲環節,讓居民進行模擬分類練習。“物業也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安排專人值守在垃圾分類投放點,引導和監督居民進行正確投放。”新華南路片區四橋社區主任施江燕說。

從“嫌麻煩”到“成習慣”

垃圾分類成為社區生活新時尚

建設路電力局小區也是烏魯木齊市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之一,走進小區,隨處可見垃圾分類宣傳標語,小區內的新型智能垃圾分類房設置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4組顏色不同的智能化垃圾分類收儲箱。

建設路電力局小區隨處可見垃圾分類宣傳標語。趙元浠 攝

“這個垃圾分類房非常智能,扔垃圾時,它會自動感應,避免直接接觸,非常衛生。同時還會語音播報垃圾分類信息,提醒我們正確分類投放。”建設路電力局小區居民海力提汗對智能垃圾分類房讚不絕口。

提起開展垃圾分類後小區環境的變化,海力提汗由衷地感嘆:“小區環境越來越好了,以前走到垃圾箱旁都要忍不住捂住口鼻,而現在智能垃圾分類房自帶消毒除臭功能,不僅沒有異味,還成為了小區裡的一道風景線。”

建設路電力局小區智能垃圾分類房。趙元浠 攝

小區居民殷女士手提3個垃圾袋,走到垃圾分類房前,熟練地將分類好的垃圾分別投入對應的垃圾收儲箱。“一開始我覺得垃圾分類很麻煩,但現在已經成習慣了。以前家裡所有的垃圾都裝在一個袋子裡,現在我在家裡準備了3個垃圾桶,用來裝不同類型的垃圾。”

從“嫌麻煩”到“成習慣”,社區幹部的“上門宣傳”“現場指導”發揮了重要作用,殷女士介紹說,通過媒體瞭解到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她要不斷學習跟上“新時尚”。

據瞭解,加快推進垃圾分類項目落地是2020年烏魯木齊市十項民生事實之一,項目總投資7.06億元。一期已落實政府專項債券資金1.26億元,用於垃圾分類桶、垃圾分類房、廚餘垃圾收運車輛的購置;二期將安排專項資金5.8億元,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補足分類處理設施短板,力爭2020年實現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