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時間管理只需要遵循這10條原則就夠了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富有原則的生活和工作,就是一種高效的時間管理習慣。

時間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動機、行為、狀態等方面的約束,在這種約束條件下填充高槓杆的價值活動,並形成習慣,就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有效率。

1、高產出的時間管理,最重要的習慣就是留出記錄時間、總結時間消耗、做時間規劃的時間,這一時間我稱之為“元時間”(管理時間的時間)。

被分散的注意力支配的時間是低效的,被簡單、清晰的目標或任務牽引的注意力更容易放大為成果。

對於普通人而言,每天臨睡前或睡醒後對剛過去一天的簡單總結和接下來一天的時間進行安排,就是一種被簡單清晰目標牽引的狀態。

同樣的,每週或每月利用半天或一天對過往一週或一月時間及產出的記錄與總結,對下一個月做出時間規劃;每年底或年初利用一週的時間對過往全年個人大模塊時間的記錄與總結,對下一年做出時間規劃,也更容易將時間資源放大為人生成果。

除此之外,在高頻出現的場景,比如辦公桌、辦公包、手機屏、進戶門或臥室門後、床頭、書桌、飯桌、冰箱、電視機旁等顯要位置放置日程表、生活工作原則檢查清單等,是將“元時間”固化或植入生活工作中的輔助習慣。

2、學會拒絕、學會放棄

人的情緒、注意力都特別脆弱,極容易收到身邊人或環境的誘惑、干擾,高效的時間管理就意味著要排除這些誘惑和干擾,說“不”就是最頻繁的保護時間的動作。因為無論怎麼覆盤、總結,你都會發現,絕大多數時間的浪費都是因為我們不夠專注,沒有頻繁說“不”。

對抖音等成癮性強的社交休閒娛樂的軟件說不,對閒扯淡的聚會說不,對被道德綁架的無效社交說不,對能力圈之外的靈感說不等等

3、只有“要事”,只做“要事”

高效的生活一定是是由一系列“要事”構成的,這是高效能人士的世界觀。

生命有限,生命無常,活著的時間都應該被珍惜,也都應該用來做“要事”。

所以不能只是簡單地對低效、無效的事說“不”,還要對當下值得做的事進行優先級排序,永遠只做“要事”,一件結束了,自然會有下一件“要事”湧現。

4、立刻做,隨時記

我們經常用“雷厲風行”來形容一個人的執行力,雷厲風行的本意就是立刻做,迅速行動。

不立刻做的,90%以上就不會再做了,就好像“改天請你喝酒”“過兩天再說”“我考慮一下”“看情況吧”等等,只要不是當下馬上做的,後續大概率就沒有後文了。

隨時記,原因也一樣,因為人的大腦硬盤大,可以儲存足夠多的知識、信息,但閃存小,各種場景下可以瞬間調用的信息是極為有限的。最好的補救辦法就是“隨時記”。

立刻做,隨時記,幾乎可以保證我們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消化掉一件件“小要事”。

與之相反的,如果一直拖延,這些沒被做掉的“小要事”就會變成吞噬時間的“大事”,比如每天堅持鍛鍊,哪怕5分鐘,長時間不鍛鍊,無論是肥胖、腰間盤還是別的地方,總有可能衍生出不小的毛病。再比如創意或靈感,不隨時記下來,再想,想不起來了。

5、高效的生活、工作原則都源自於高頻、高產出的活動,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高產出活動日常化,並將日常化的高產出活動佔比提升到60%甚至更高

對普通人而言,每天時間上的浪費最大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每天的安排都不同,第二是每天的安排相對固定但所做的事極為低效。

解決辦法就是將每天的安排相對固定,但安排的內容用高產出活動來填充。

比如早上抽出10分鐘安排全天任務清單,溝通清單及要點,並做優先級排序

比如利用上班路上進行有意識且簡單的身體鍛鍊

比如會議前做會議清單和溝通要點

比如一對一溝通全部要一個小時起步,且一定要觸動人心、生成彼此明確行動

…………

6、提升模塊化時間佔比,降低碎片化時間佔比

與上一條原則類似,本條強調的是高效時間大多都是需要專注、投入狀態的時間,而只有模塊化時間才能確保這種專注、投入,將這種模塊化時間佔比提升,就自然可以碾壓更多碎片化時間,比如能不參加的會可以不參加,能集中處理的郵件集中處理,只留出固定時間固定時長處理微信、釘釘消息。

更重要的,要養成花錢買時間的習慣,比如能打車就不坐公共交通,打車路途中是買來的不受干擾可以專注的時間。這種習慣可以不斷提醒我們,我們的一個小時究竟值多少錢,把時間與更高價值的事情、理念關聯得越緊密,我們的生活就越高效越有品質感。

7、高能時間匹配挑戰性任務,小技巧激發高能狀態

我以教練身份參加過一個企業週一晚上的例會,原因是老闆只有晚上是最興奮最精神的,所以他們公司就把周例會安排在了晚上。

周例會、戰略會、董事會等各種對參會者狀態有要求的會議大都會考慮大多數參會者的高能狀態時間,這一原則是確保會議質量、會議產出的關鍵。

但現實生活工作中,挑戰性任務卻不一定都恰巧發生在高能時間。《巨人的工具》一書中,80%的受訪者(各領域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冥想。其中一個受訪者習慣在每次突發事件發生時、自己想發怒時或衝動時冥想5分鐘,因為絕大多數突發事件都不差這5分鐘,而他必須為重要的事“準備好一個最好的自己”。

還有的管理者通過沖涼、小憩、跑步、登高望遠等各種小技巧來喚醒高能狀態,確保一個與挑戰性任務相匹配的更好的自己。

8、在習慣培養期,確保自己獲得小而多的正向積極反饋,哪怕這種積極反饋只來自自己

高效的時間管理成果,無疑是各種習慣,而習慣的培養最緊要的就是進入某種“增強迴路”,所謂增強迴路就是可以持續地從外部獲得正反饋,不斷為該活動注入能量,增強該行為與成果之間的因果感。

比如梁寧在得到《增長思維30講》中提到她個人的健身教練張展暉老師,針對沒有意志力超級懶的梁寧,從梁寧價值觀中找到一個點——責任驅動,然後說4個月後,北海道馬拉松有12公里項目,邀請她和跑團一起跑,梁寧受集體榮譽和責任感驅動,不願拖後腿,在健身計劃中就很聽話,結果減肥計劃很順利。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遇到好的教練或懂得激勵的愛人,大部分場景下,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就是在習慣培養的每一個進步節點,自己餵給自己“一顆糖”,送給自己一支“小紅花”。在純粹個人世界裡,充滿童真的方式對誰都有效。

但重點是理性的“超我”哄著被懶惰、貪婪、傲慢本能驅使的“本我”養成高效習慣。

9、真誠、不撒謊,降低因謊言帶來的時間和價值黑洞

撒謊,圓謊,是時間上的無底洞,即便不被拆穿,人性中善良、正義的部分也會與這種行為進行潛意識中的博弈,一樣浪費時間。

道歉、在宗教中的懺悔、日常的積善行德是一種修行,不是我們再次、多次撒謊的理由。

撒謊往往是逞一時之快、一時之能、一時之便所做的事,但撒謊帶來的後果卻有可能產生一系列的時間浪費,電視劇《切爾諾貝利》詳細描述了撒謊的過程和後果,這次新冠病毒的疫情也因某個節點撒謊導致了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總之,足夠開放、足夠透明、足夠真誠,可以幫我們贏得更多的信任、成本和時間。

10、重視親密關係,降低因關係不和諧而產生的時間黑洞

客觀來說,一個人時間安排90%受身邊最親近的10個人影響,這10人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親密關係。

良好的親密關係會讓我們的工作狀態更好,產出更多,糟糕的親密關係則嚴重影響工作成效甚至事業安全。

土豆網曾經是中國一流的視頻網站,也在優酷上市之前做好了幾乎所有上市準備,但因為創始人王微的前期突然將其告上法庭,索要38%的股權,導致上市延遲,股價大跌。

增加事前溝通,比如提前告知愛人、孩子、父母,自己要忙什麼所以會晚回家或遲到、缺席;

固定並珍惜與親密關係的時間,用心維護並享受親密關係帶來的幸福、安全、快樂;

基於工作和生活需要與親密關係做出原則性的協議;

等等都是通過重視親密關係,避免不必要時間浪費的小動作。


總結來說,我們所篤信並踐行的生活和工作紀律、原則、習慣,通過保障時間上的確定性、關係上的確定性、目標或任務上的確定性,從而確保了產出上的確定性。

高效的時間管理,目標達成,就要從一系列的生活和工作原則開始。

做好時間管理只需要遵循這10條原則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