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僅存的科舉考場原址,不在昆明、不在大理,而在這座小城裡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雲南。

雲南僅存的科舉考場原址,不在昆明、不在大理,而在這座小城裡

從隋唐時期到清光緒年間,科舉制度歷經1300多年,對古代中國產生著方方面面的重要影響。如今,全國還保留著部分科舉考場,成為今人瞭解古代科舉文化的窗口。在雲南,有一處保存完整的清代考棚原址,不僅是雲南唯一,放眼全國也很少見。

雲南僅存的科舉考場原址,不在昆明、不在大理,而在這座小城裡

這處清代考棚原址所在地,既不在省會昆明,也不在雲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大理,而是位於滇南建水。和昆明、大理、麗江等熱門旅遊目的地相比,建水則顯得十分“低調”,或許很多遊人並沒有聽說過這裡。

其實建水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從元代開始便是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雲南發展史中佔有重要的地方。如今的建水也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滿城的人文古蹟,號稱"文獻名邦""滇南鄒魯"。

雲南僅存的科舉考場原址,不在昆明、不在大理,而在這座小城裡

考棚,是古代學子們參加科舉考試的考場和居住的房舍群。建水的清代學政考棚位於古城臨安街上,距離著名景點建文廟不遠。

這座考棚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移至今址,歷經幾百年保留至今。不僅是建水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也是我國科舉制度珍貴的實用遺蹟。

雲南僅存的科舉考場原址,不在昆明、不在大理,而在這座小城裡

建水的這座考棚是當時臨安、元江、開化(現在的文山地區)、普洱四府考生考“院試”(也就是俗稱考秀才)的地方。根據記載,雲南省唯一一位狀元袁嘉穀,也就是從這裡考出去的。

雲南僅存的科舉考場原址,不在昆明、不在大理,而在這座小城裡

遊客來建水古城,很難不“發現”這處人文景點。一則它就在主街臨安路上,二則景區門口兩片黃色的旗幟格外顯眼,上書“雲南提督學院代天閱考”字樣,兩側還豎立著“官員兵民人等於此下馬”的石碑,頗有種威嚴氣勢。

雲南僅存的科舉考場原址,不在昆明、不在大理,而在這座小城裡

考棚之內,呈古典建築中軸對稱式佈局,共有六進院落。古代“考場”位於第三進院落中,分為東西兩排,由木板隔成的單人考房一共20多個。景區還還原了考生、監考官的蠟像,每位“考生”神態各異、動作不同,有下筆如有神者,也有抓耳撓腮者,遊覽其中,還真更讓人有種穿越到幾百年前科考現場的感覺。

雲南僅存的科舉考場原址,不在昆明、不在大理,而在這座小城裡

考棚內還設置了許多文化展覽,有和建水人文相關的,有和科舉文化相關的,走走看看,也可增長知識。

雲南僅存的科舉考場原址,不在昆明、不在大理,而在這座小城裡

建水可以算是文風昌盛之地。在雲南科舉考試中,來自臨安府的中榜者就佔了半數左右,所以有“臨半榜”的美譽。始建於元朝的建水文廟,規模僅次於曲阜孔廟。如果來到建水,遊人也能點滴之中感受到這裡的人文魅力,是一處很值得推薦的小眾旅遊地。

想了解更多冷門又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