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霸村”,300年出9個進士,如今百年“狀元橋”變網紅橋​


著名“學霸村”,300年出9個進士,如今百年“狀元橋”變網紅橋​

橫山府池頭縣,田心村翰林院;一門九進士,父子三翰林。——民謠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民謠也是其中之一。民謠能夠充分反映某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上面這句民謠形容的對象,就是廣西的一個名叫田心村的地方。這個田心村迄今已經有300年的歷史了,這個村子就如民謠中形容的一般盛產學霸。如今,這個村子也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狀元村,而村口有著百年曆史的“狀元橋”也成為了網紅橋。

廣西狀元村

自近代以來,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由於一大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倡導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批判曾經落後的文化制度,因此科舉制度在人們的心中彷彿成為了腐朽的制度。但是回顧歷史,人們不得不承認,科舉制度其實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一個作用,就是為寒門學子提供了一個發展的空間、改變命運的機會。而這,也使得科舉成為了無數學子心中的神聖的存在。


著名“學霸村”,300年出9個進士,如今百年“狀元橋”變網紅橋​

由於科舉在當時人們心中有著非比尋常的地位,因此每一次科舉考試的狀元更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在古代,人們講究姻親門楣,因此,如果一個村子裡面出現了一個狀元,那麼整個村子都跟著雞犬升天,成為遠近聞名的狀元村。更有甚者,如果一個村子裡先後出現了好幾個狀元,那麼這個村子便會被人們視為福地洞天,備受關注。

在廣西,就有這麼一個出現了好幾個狀元的村子。這個村子就是田心村。據統計,從田家村成村之後的300年內,出現了20個舉人,9個進士。這個數字在今天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是這在當時是極其不容易的。其難度就相當於今天一個五線城市裡一個非常普通的村裡有20個人考上了重點大學,9個人考上了北大清華。

更何況,在古代,國家的基本制度是科舉取士,也就是說只要考上了舉人,一家人的生活或許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如《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之後的待遇。田心村,這個300歲的村莊,就是一個盛產學霸的村莊。


著名“學霸村”,300年出9個進士,如今百年“狀元橋”變網紅橋​

悠久的傳統

有人或許會好奇,這個名叫田心村的村子有什麼樣的秘密,居然能夠出現這麼多的人才。實際上,田心村的來歷非常不簡單。

田心村出現的時間實際上並不短,但也算不上太長。根據田心村老人回憶,田心村是明朝覆滅以後才出現的,而建立田心村的人,正是明朝皇室的後裔。在300年前,清軍入關並建立了新的王朝,而明朝的王公貴族,一部分被清朝政府殺害了,一部分人自盡而亡,還有一部分則逃至南方,隱姓埋名,其中,就包括田心村的祖先。

由於是皇室餘孽,田心村的先祖們本身就非常低調,因此,在清政府放棄對明朝後裔的追殺之後,田心村便正式建立了。“田心村”這個名字也是明朝皇室後裔命名的。

雖然在古代,人們按照士農工商劃分了階級地位,農民的地位排在第二,著實算不上低,但是農民可以掙到的錢財實在太少,且要承擔大量的賦稅。但是如果一個家裡有秀才或舉人,那麼這個家庭便不用再為賦稅煩惱了。


著名“學霸村”,300年出9個進士,如今百年“狀元橋”變網紅橋​

雖然有了安生之地,但是田心村的先祖並不想一輩子面朝黃土,稱為徹底的農民。因此,在300年前,田心村的先祖們便為田心村的發展制定了一個基本發展戰略,那就是耕讀。耕讀,是中國古代有讀書人的農民家庭常常採取的方式。不得不說,田心村的先祖是非常有遠見卓識的。

後來,田心村的人們從小便開始讀書。在古代,讀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能夠讀書、參加考試的人,都是年輕的男性,這樣的人在古代往往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勞動力。因此,一個農民家庭要選擇科舉發家,那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損失一個勞動力。

另外,在古代,由於生產力的落後,無論是筆墨紙硯還是四書五經,都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而在以前,農民需要承擔大量的負擔,因此很多農民家庭都難以支持一個讀書人的費用。


著名“學霸村”,300年出9個進士,如今百年“狀元橋”變網紅橋​

不過在田心村,由於“耕讀之村”的觀念深入人心,因此村民往往會對同村貧困的學子進行資助。也正因為如此,田心村的學子才能夠繼續讀書、參加考試,田心村才能夠成為遠近聞名的學霸村。

百年狀元橋

由於田心村出了不少的學霸,因此在田心村有著不少和科舉和讀書相關的人文風景,比如進士故居、進士魚鱗石、字冢碑、校書巖、讀書巖、三村公約碑等等。除此之外,田心村還有一處地方聞名於世,那便是狀元橋。

狀元橋,顧名思義,便是狀元曾經走過的橋。這個狀元橋的來歷並不一般。據說,在幾百年前,田心村出了三個翰林的朱家,和當時非常著名的大儒之家陳氏聯姻,後來,便有了陳繼昌。在古代,交通條件遠遠不如今天,田心村的朱家和陳家這兩家之間的距離也比較遠。因此,為了兩家更好的交流,這兩家直接出錢修建了一座橋,而陳繼昌每一次回田心村,都需要經過這座橋。


著名“學霸村”,300年出9個進士,如今百年“狀元橋”變網紅橋​

後來,陳繼昌順利地繼承了陳、朱兩家優良的基因,在科舉考試上一騎絕塵,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

在古代,人們是非常迷信的,因此當陳繼昌三元及第之後,人們便認為這座橋上有著狀元之氣,當人們走過這座橋的時候,便能夠沾染上狀元的福氣。因此,便給這座橋命名為“狀元橋”。

光陰如梭,時光飛逝,轉眼間,中國已經進入21世紀,科舉制度也早已廢除。只是有著“現代科舉”之稱的高考成為了人們改變命運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人們對所謂的“狀元”依舊飽含憧憬之意,因此人們才會將高考第一名稱為“狀元”。

這座曾經的“狀元橋”,在今天也非常受人們的歡迎,不少人都會在考試之前特地來到此處。因此,這座位於田心村村口的百年狀元橋,也成為了一座網紅橋。


著名“學霸村”,300年出9個進士,如今百年“狀元橋”變網紅橋​

田心村,這個已經有著300歲高齡的鄉村,原本只是中國眾多鄉村中的一個,但是由於其生產學霸,有著特殊的學霸文化,因此從一眾普通的鄉村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旅遊勝地,每天都為當地帶來可觀的收入,由此可見,“知識就是力量”一話,並沒有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