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对父母最大的不满就是唠叨!

有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一回家就进行“汇报工作”,总是有声有色地和爸妈讨论这,商量那的。而有些家庭的父母与子女就真的是随着年龄长大话也越来越少关系也不再那样亲密。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父母最大的不满就是:唠叨!作为家长,我们在意对孩子说什么,却从来不关心孩子听到的是什么?想要走进孩子的心里,还要懂得如何与孩子“聊天”。今天,我们就要告诉各位爸妈妈,到底用什么魔法,可以让孩子愿意向爸爸妈妈诉说。

广州小兵特训夏令营|中小学生对父母最大的不满就是唠叨!

问“小”不问“大”

大人借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这些问题简单易懂,孩子通常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不会感觉到压力。孩子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所以回答不出。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概况,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而且可以从细节开始。

孩子放学回到家,不要问:“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这种问题,孩子很难回答,或是只会简单回答:“还好。”“没做什么!”这样会让聊天很难持续下去。

家长可以改问:“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当孩子说出语文、音乐、体育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接着:“喔!那语文课今天教什么?”孩子就会接着回答你的问题:“教拼音啊!什么UI,IU,妈妈,我都分不大清楚!”“喔!那音乐课有没有好玩一点儿?”……

你就可以借机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续交谈下去。看,是不是换个方式也可以达到关心孩子的目的呀~

广州小兵特训夏令营|中小学生对父母最大的不满就是唠叨!

以前孩子刚上学时,我跟孩子聊天的开头常常是:

“今天的营养午餐(或点心)有哪些呀?”

“你们班上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慢?”

“你今天早上去学校路上碰见同学了没?早自习在做些什么呢?

“美术课画些什么呢?””

“你们班最多人喜欢的男生是谁啊?你喜欢和谁做朋友呢?”

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这些问题简单易懂,孩子通常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不会感觉到压力。

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和你对话轻松有趣,慢慢喜欢上与你沟通。

广州小兵特训夏令营|中小学生对父母最大的不满就是唠叨!

从别人的事谈起

从“别人谈起”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说,孩子会告诉我班上谁吃饭吃得最慢、谁最常被罚、谁功课最棒、谁今天又打了谁等等。当然,在聊天过程中,我们就能窥见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

有一次,一年级的浩浩回家和妈妈谈起上午小王被小张同学推了一把滚下楼梯的事儿。

“妈妈,今天学校发生了一件大事?”

“哦?说来听听?”

“今天下课的时候,我们在走廊上玩,小王同学 从家里拿了几颗糖果,说谁猜出他的脑筋急转弯就奖励给谁?”

“后来呢?”

“他的题目都很简单,所以糖果没几分钟就发完啦,小张同学最后一个回答,他说对了但没奖品了,他一生气就推了小王一下,正好他们站在楼梯口,小王就滚了下去,我们都吓死了!”

“小王同学怎么样了?”

“他哭得很响,好像还腿上擦破了皮。”

“这个意外,你是怎么看的呢?”

“当然是小张同学太冲动啦,糖没有就没有了,有必要这样吗?”

“是的,同学之间友好相处,没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冲动去伤害别人的身体那是万万不能做的。”

“我知道!”

“那你觉得小王有没有问题?”

“他是受害者哎,有什么问题?”

“他上学带糖果啊,学校规定不能带零食的哦。如果小王能遵守学校的要求,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当然,相信以后他一定能准守校规,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你说呢?”

孩子在学习阶段应该建立起的规则意识以及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是我们成人硬生生说教给他们的,而是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从实践中获得积累的。

广州小兵特训夏令营|中小学生对父母最大的不满就是唠叨!

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现实中,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发生的一个状况,就是大人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事实上,孩子当下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了解”他心情的对话。所以,保持中立的语调、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

比如说,当孩子抱怨:“科学课无聊死了”的时候,绝对不要接着说:“科学课不无聊啊!天气、气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

只要这样开口,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因为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后面的话很容易咽了回去。

比较好的方式是回答:

“喔,科学课很无聊啊,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

“因为我本来以为科学课可以做实验、看酒精灯之类的,结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无聊死了!”

“原来是这样,科学课也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上,我相信后面肯定会有你喜欢的内容哦!”

感同身受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让孩子知道你懂他(她)。沟通时,爸爸妈妈可以这么说:

“我很喜欢你的想法。”

“今天真是辛苦你了。”

“这件事的确让人不大愉快!”

“有时候就会遇到那种事!”

“在那样的情况下,真的难为你了。”

“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难过。”

生活中,如果爸爸妈妈能比较精准地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得到更大的鼓舞,从而加强沟通的意愿。

注意肢体语言

眼到

眼睛是心灵之窗,对话时温和地注视着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家长重视他。

耳到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家长采用反应式倾听,这能给予孩子及时的安抚和理解。

肢体到

以下重点介绍:

爸爸妈妈伸出大拇指,孩子得到勇气;和爸爸妈妈击掌,孩子得到认同;爸爸妈妈轻抚孩子的头,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爱时刻都在。家长的举手投足往往对孩子意义深远。

美国人类学家在研究人与人的沟通时发现,孩子在表达情感时,更偏重使用身体语言,抱一抱,亲一亲,一个赞赏的眼神都是孩子需要的。

所以家长要学会善于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当然,关于表达情感的各种姿势、动作,家长可以尽量地发挥想象力。

如果一个家庭能够开发出自己的肢体语言,会使家庭更有凝聚力,更愉快。这种密码,暗号式的动作尤其适用于父亲和孩子之间,因为父亲和孩子比母亲与孩子更容易建立一种伙伴般的感情,而密码的神秘特征也符合孩子心中父亲的英雄形象。

亲子沟通的关键还是在于父母。

美好的话语不仅仅让孩子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力量,爸爸妈妈自己也能领受到孩子温暖的回馈。

美好的话语是父母给孩子简单却有用的礼物,也是一份可以永远留存在孩子内心的珍贵宝藏。

请家长们打开金口,不断赠送这些可以让孩子内心阳光多彩的美好礼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