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對父母最大的不滿就是嘮叨!

有些家庭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一回家就進行“彙報工作”,總是有聲有色地和爸媽討論這,商量那的。而有些家庭的父母與子女就真的是隨著年齡長大話也越來越少關係也不再那樣親密。

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對父母最大的不滿就是:嘮叨!作為家長,我們在意對孩子說什麼,卻從來不關心孩子聽到的是什麼?想要走進孩子的心裡,還要懂得如何與孩子“聊天”。今天,我們就要告訴各位爸媽媽,到底用什麼魔法,可以讓孩子願意向爸爸媽媽訴說。

廣州小兵特訓夏令營|中小學生對父母最大的不滿就是嘮叨!

問“小”不問“大”

大人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所以回答不出。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可以從細節開始。

孩子放學回到家,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隻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家長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語文、音樂、體育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語文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拼音啊!什麼UI,IU,媽媽,我都分不大清楚!”“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玩一點兒?”……

你就可以藉機瞭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看,是不是換個方式也可以達到關心孩子的目的呀~

廣州小兵特訓夏令營|中小學生對父母最大的不滿就是嘮叨!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

“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

“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

“你今天早上去學校路上碰見同學了沒?早自習在做些什麼呢?

“美術課畫些什麼呢?””

“你們班最多人喜歡的男生是誰啊?你喜歡和誰做朋友呢?”

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和你對話輕鬆有趣,慢慢喜歡上與你溝通。

廣州小兵特訓夏令營|中小學生對父母最大的不滿就是嘮叨!

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瞭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有一次,一年級的浩浩回家和媽媽談起上午小王被小張同學推了一把滾下樓梯的事兒。

“媽媽,今天學校發生了一件大事?”

“哦?說來聽聽?”

“今天下課的時候,我們在走廊上玩,小王同學 從家裡拿了幾顆糖果,說誰猜出他的腦筋急轉彎就獎勵給誰?”

“後來呢?”

“他的題目都很簡單,所以糖果沒幾分鐘就發完啦,小張同學最後一個回答,他說對了但沒獎品了,他一生氣就推了小王一下,正好他們站在樓梯口,小王就滾了下去,我們都嚇死了!”

“小王同學怎麼樣了?”

“他哭得很響,好像還腿上擦破了皮。”

“這個意外,你是怎麼看的呢?”

“當然是小張同學太沖動啦,糖沒有就沒有了,有必要這樣嗎?”

“是的,同學之間友好相處,沒什麼事情是不能解決的,衝動去傷害別人的身體那是萬萬不能做的。”

“我知道!”

“那你覺得小王有沒有問題?”

“他是受害者哎,有什麼問題?”

“他上學帶糖果啊,學校規定不能帶零食的哦。如果小王能遵守學校的要求,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當然,相信以後他一定能準守校規,更好地保護自己的,你說呢?”

孩子在學習階段應該建立起的規則意識以及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不是我們成人硬生生說教給他們的,而是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從實踐中獲得積累的。

廣州小兵特訓夏令營|中小學生對父母最大的不滿就是嘮叨!

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現實中,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事實上,孩子當下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瞭解”他心情的對話。所以,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比如說,當孩子抱怨:“科學課無聊死了”的時候,絕對不要接著說:“科學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只要這樣開口,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後面的話很容易嚥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

“喔,科學課很無聊啊,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科學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裡上課!無聊死了!”

“原來是這樣,科學課也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上,我相信後面肯定會有你喜歡的內容哦!”

感同身受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感受,讓孩子知道你懂他(她)。溝通時,爸爸媽媽可以這麼說:

“我很喜歡你的想法。”

“今天真是辛苦你了。”

“這件事的確讓人不大愉快!”

“有時候就會遇到那種事!”

“在那樣的情況下,真的難為你了。”

“我知道你現在一定很難過。”

生活中,如果爸爸媽媽能比較精準地說出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會得到更大的鼓舞,從而加強溝通的意願。

注意肢體語言

眼到

眼睛是心靈之窗,對話時溫和地注視著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家長重視他。

耳到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家長採用反應式傾聽,這能給予孩子及時的安撫和理解。

肢體到

以下重點介紹:

爸爸媽媽伸出大拇指,孩子得到勇氣;和爸爸媽媽擊掌,孩子得到認同;爸爸媽媽輕撫孩子的頭,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愛時刻都在。家長的舉手投足往往對孩子意義深遠。

美國人類學家在研究人與人的溝通時發現,孩子在表達情感時,更偏重使用身體語言,抱一抱,親一親,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是孩子需要的。

所以家長要學會善於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當然,關於表達情感的各種姿勢、動作,家長可以儘量地發揮想象力。

如果一個家庭能夠開發出自己的肢體語言,會使家庭更有凝聚力,更愉快。這種密碼,暗號式的動作尤其適用於父親和孩子之間,因為父親和孩子比母親與孩子更容易建立一種夥伴般的感情,而密碼的神秘特徵也符合孩子心中父親的英雄形象。

親子溝通的關鍵還是在於父母。

美好的話語不僅僅讓孩子從爸爸媽媽那裡得到力量,爸爸媽媽自己也能領受到孩子溫暖的回饋。

美好的話語是父母給孩子簡單卻有用的禮物,也是一份可以永遠留存在孩子內心的珍貴寶藏。

請家長們打開金口,不斷贈送這些可以讓孩子內心陽光多彩的美好禮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