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防微杜漸"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防微杜漸"

一些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對孩子做事少聞少問,少導少管,正確的行為缺乏鼓勵強化,錯誤的行為沒有堅決剎住,久而久之,使問題變得愈為突出,好習慣沒有形成,卻形成了許多壞習慣。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和帝時,由於竇太后執掌朝政大權,竇憲兄弟便依仗權力,為非作歹。官員中有的奉承拍馬,有的敢怒不敢言。只有一個叫丁鴻的官員,藉著天上出現日食的機會,給皇帝上了份奏章,說:"日為君,月為臣,日食的出現,就好像是臣子在侵奪皇上的權力。現在竇氏兄弟權勢很大,如果皇上能親自處理朝政,把一切壞人壞事消滅在萌芽狀態,那麼兇惡的禍源就可以除去,吉祥的事會接連而來。"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


這就是"防微杜漸"的由來,它指在錯誤或壞事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任其發展。中國有句古語: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小小的疏忽和損失都有可能發展成大的漏洞。"防微杜漸"能讓人們及時堵塞漏洞,防止危機的發生。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需要"防微杜漸",把孩子的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必然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是孩子做錯了以後,父母要及時指出錯誤,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父母千萬不能在孩子犯錯後姑息縱容,這樣只會慫恿孩子繼續出現類似的錯誤,甚至犯更大的錯誤。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


孩子在哪裡錯了,就要在哪裡改正過來;孩子在哪裡跌倒了,就要在哪裡爬起來。如果錯了不改,只能是錯上加錯;如果跌倒了不爬起來,只能永遠躺在那裡。

批評孩子最好是在他做錯了事情的第一時間裡,因為事隔時間越短,孩子對錯誤嚴重性的認識越清楚。如果時間久了,孩子有可能淡忘了,這時再批評,孩子要麼覺得事情沒有那麼嚴重而感到委屈,要麼會以為父母口羅嗦小題大做,批評起不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


批評之後,父母要給孩子下臺階的機會,幫助和啟發孩子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批評不是讓孩子尷尬和無地自容,而是讓孩子意識到他的錯誤,意識到錯誤給他帶來的不利和危害,並下定決心改正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